文房瑰宝几近绝迹 千年遗珍天价神话
2009-10-19聂欧
聂 欧
文房四宝是潜力股,市场上还能“捡漏”
“陆机时代的书法看似很普通,缺乏隶书和草书,只因当时仅有短峰笔可用。倘若几千年来短峰笔毫无改良,那么今天就不会出现行书、草书甚至楷书了。早年书法的朴实皆因工具所限,直至晋以后出现笔头较大、存墨较多的长峰笔,书法才有所发展。”张淑芬进一步举例说,“如今,李可染的写意画极受追捧的超高价位,就在于他用长峰笔和排笔将写意渲染到了极致。最近炒作到4000多万元的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就是唐宋时期文房四宝发展到巅峰的见证。”
“我在故宫几十年,接触了民间鲜有的大量罕世精品、稀世珍宝,尤其笔墨纸砚。而近年来我发现市场上竟偶有真品,收藏者们还有‘捡漏的可能。例如,多年前中国嘉德以46万拍过一支黑漆描金古笔,含苞欲放的‘玉兰式笔头与我一件藏品很相似。”她随即拿出珍藏的三支明代象牙箍笔,其中两支黑漆描金玉兰式貂毫笔头,精美非凡,令人叹为观止。
张淑芬回忆,几年前一套正雕西湖十景、背雕描金乾隆正楷御题诗,以朱砂、石青和石绿等矿石制成的五色古墨,拍出448万高价;一套日本回流的“乾隆三十年制”宫廷御墨起拍价就百余万元;一方康熙御制松花石砚拍出了128万元。她认为:“文房四宝的投资市场已较成熟,价位增值空间较大。艺术品与股票、房地产等投资渠道相比,历经时间越长升值空间越大,此类珍品将是无穷的潜力股。”她告诉笔者,文房四宝的质材是其他艺术品无法比拟的,其造型也强于绘画平面艺术,且比陶瓷艺术品变化多样,其收藏价值体现在“质材优良、造型奇巧、体裁丰富、工艺多样”上,所表现的丰富文化内涵也是其他艺术品无法替代的。“它们能传承到今天,经过了历代工艺大师的精心设计和制作,是文人书房中最不可缺少之物。我对文房四宝是越看越喜欢,越研究越发现它的奇妙与丰富。极为珍贵的宋徽宗作品若无朱砂墨的描绘,肯定早已失色。受到众多企业家追捧的《韩熙载夜宴图》,即便是其复制品也被悬于办公室以烘托企业文化,皆因原作永不褪色的优质彩墨。”
张淑芬称文房四宝是收藏市场的潜力股,其稀缺性和著录传承赢得了大量增值空间。又因此类文物的质材较珍贵,玉石、黄花梨、象牙等稀缺材质本已价值较高甚至极为珍稀,使得赝品的制作非常困难。因而鉴定时,质材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工艺、体裁和传承有序。
稀世古笔几近绝迹,四大名砚各有千秋
笔的作用是“形似”。书法历史上五种体裁的诞生和发展均与笔的改造息息相关,真正用兔毛、羊毛、貂毫制成的笔,东汉以后才出现。“历经多年调查,我发现宫廷御笔除一部分留存故宫和流向日本外,如今几乎绝迹了,而我所藏的御笔在民间已无处可寻。我见过各种质地和工艺雕法的笔,也收藏了竹木牙雕、檀香等极珍贵的笔。十多年前拍卖的文房四宝,现在的市场价位已百倍增长了,皆因它们有独无偶,存世量极少,增值空间极高。我为寻一只漆杆笔走遍全国却一无所获,这类工艺已失传了。”张淑芬说道。古笔曾分竹杆、漆杆、象牙和其他木材,如今最贵重的是紫檀或金丝楠木,棕竹、斑竹、湘妃竹笔都已灭迹。古笔笔毫由野生动物纤维制成,“千万亳中拣一毫”,具“一毛三直径”的特征和软硬兼具、形若兰花的笔头。“古代的扬州大漆,可在不足十厘米的笔杆上描龙画凤甚至勾勒通景,现代笔都是急功近利地制成,无法称为艺术品,顶多算工艺品,收藏价值较低。”
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这四大名砚各有千秋。端石产自河底,每年11月水位下降才能钻入深水开采,其稀缺性足以媲美和田玉。洮河砚在纹理和坚润上与端砚不相上下。歙砚产自安徽歙县这个明清以来的文房四宝之乡。而澄泥砚由经过黄河水冲洗两年后最细腻的陶泥制成,非常细润坚硬。“我曾因讲课之故,去肇庆寻了块有活眼的珍贵端石,纹理清疏分明,可让学生亲见到真正的端石。我的藏品永不变现变卖,多是为了给众多无法亲睹故宫珍品的收藏者观摩学习,作标本之用,”她意味深长地说,“古代文人以研墨来陶冶心愫,构思和预演腹中的诗品佳作,并善于将‘活眼这类‘石头病想象成天下奇观,将瑕疵视为最美。比如玉石的沁色,原本是其他矿物相融而成的自然杂色,却被古人视作为玉的灵性之美而千年流传,造就了传统的中华艺术观,也成就了当代收藏市场中的天价神话。”
砚台的坚润、保温和细腻最为重要。好砚台研磨出的墨不易干,利于文人一气呵成地书写绘画,保持运气、腕力和墨色均衡一致,充分展现作者的灵感神韵,创作绝世佳作。“用好工具创作更好的艺术品,此即传世之宝的真正价值。”制砚大师在获得好石料后,历经数月乃至数年构思后才因材施治,将心血精力灌气于此,才能成就举世无双、流传千年的随形砚。收藏市场上文房四宝价位偏高却仍有较大升值空间,就因其独一无二的特性。张淑芬认为,当代很多收藏者并不明白真正的艺术内涵,收藏市场的浮躁使人们离珍品越来越远。
传世古墨亦可镇痛疗伤,无价之宝走向商品经济
原始墨由矿物、炭黑或石墨制成。唐代制墨家开始将冰片、麝香和鱼胆、虎胆、熊胆、狗胆等“五胆”掺进墨中,让墨清香淡雅并油亮如漆,做到了“一点如漆”永不褪色,使五千年华夏文化艺术得以传承。但唐代的墨已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供达官贵人收藏的艺术品,尤其李后主等帝王喜爱大量收藏古墨,才使后人能亲见一些稀世珍品。
明代制墨有两大派别——歙派和休宁派。唐代的大量制墨家因北方战乱而举家搬迁至黄山脚下的安徽歙县,形成歙派。明末,在帝王的亲自督办和御用工艺师的雕模修饰下。歙派制出大最造型俊雅、可视为珍贵版画艺术品的优质墨。这种墨含有名贵中药,可口服、涂抹和闻嗅,具备消炎、止痛和止血功效。休宁派多为实践经验丰富的墨工出生,善于修饰彩漆,万历年间制成了精美绝伦的集锦墨,深受现代收藏市场青睐。“故宫有全世界保存最好的传世珍宝‘七十二令墨,将农历七十二令雕于墨模上,精美异常,无出其右者。故宫还藏有一套世上仅存的、由日本制墨家松井进贡的集锦墨,有提琴、琵琶、扬琴等百种乐器图案,已不再对外展出。松井后世子孙的墨铺严格保密了所有制墨工序,成了一份神秘的文化遗产。”张淑芬介绍说。
乾隆年间是我国历史上制墨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四大制墨名家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和胡开文,其中曹胡两家墨店留存至今。民国初期,曹索功后世十三孙举家搬迁上海,协建了上海墨厂,雇佣工人经营管理,走向了商品经济。这四大名家所留存的均为精品甚至绝品、无论艺术价值、收藏价值还是经济价值均无可比拟。介绍到这里,她图文并茂地向笔者展示了故宫所藏的各朝
代古墨精品,包含荔枝、玉佩、龙、古琴、竹笋、锦带、镇纸、砚台、印章、荷叶等造型,并称全世界最精美的古墨仅存于台北和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品“打假”,
首先要专家“打假”
“作为鉴宝专家,不仅需对宫廷御件如数家珍,还需学习工艺制作过程,深谙其精妙之处和当代工艺的精细程度。例如,现代纸浆就远逊于古代,古纸漂白须一年风吹雨淋,如今却不可能如此费时费力。我鉴定书画不采用甄别题跋和笔法墨迹的传统方式,仅看纸墨年代和印章雕工。”张淑芬饶有兴致地说,“宫廷雕刻一丝不苟,而赝品印章甚至只有粗糙的阳文,且绝不会是珍贵的朱砂印泥,三个月就会走油,我一眼就可辨识。走遍全国观摩工艺程序,甚至赝品制作过程,也是为了充分了解其造假之处,积累民间鉴宝的宝贵经验和修炼本领。鉴定家即‘打假专家,若缺乏赝品造假知识和美术基础,则只能眼花缭乱误以为真。”
谈到鉴宝专家的社会责任,张淑芬说:“我们必须把祖先独特的文化传承下去。每次在各地面对收藏爱好者,我都会谈什么是收藏,怎样去收藏与收藏应有的心态,纠正人们的误区。”她接着说:“我参与《鉴宝》等栏目时,发现民间藏品大多为赝品,但却是老百姓花巨资甚至倾家荡产购得,他们的沮丧与难过很让我心酸,深感其收藏知识的匮乏和我们责任的重大。”但专家不可能在节目录播的3分钟内将藏品渊源、特征、赝品糙假之处详细阐释,观众也不可能获取更多的鉴藏知识。在藏品“打假”的同时,还要做专家队伍的“打假”工作。她告诉笔者,当今收藏市场的秩序并不规范,唯有专家自律,不为利益驱使不当“托儿”,才能为收藏市场的真假负责。“鉴藏中德行最重要,先‘德后‘行才有助于稳定收藏市场。”通常,拍卖市场上有专家鉴定著录的拍品,最终价位会远高出市场估价,此即专家的价值所在。“如果根本没见过真正的宫廷珍品,仅从文字中获取只言片语,缺乏实践和真品鉴赏的经验积累以及感性认识,怎能对藏品道出所以然来呢?”
对于笔墨纸砚的收藏爱好者,张淑芬有五点建议:
第一,深入民间“淘宝”,还有机会寻到少量流落民间的珍品;
第二,收藏时要注重科学保养,温湿度适宜且避免阳光直射,有墨迹的笔砚要用清水洗净,并用薄纸阴干长期保护。保藏古纸须用高丽纸将每页隔开,撒上少量防虫蛀的药粉。古墨受潮易走胶,过干易风裂,温湿冷热要适当保持。
第三,收藏需代代传承,收藏者需对藏品名称、特点和传承故事等做编目,以便子孙真切了解藏品并传承下去。
第四,收藏者间要多交流,多与专家沟通,积累收藏知识。
第五,一旦误买赝品,勿气馁,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件藏品,急功近利只能使眼力越来越差。收藏不是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用藏品赚利润的过程,不急功近利,用德行和多年知识积累来收藏,才是真正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