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法开采泥炭造成的危害与对策
2009-10-19程丽丽
程丽丽
泥炭是重要的湿地类型之一,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泥炭广泛用于保温材料、能源、化工、环保、绿化、医药等方面,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一、 泥炭资源市场情况
日本、韩国和以色列是国际上重要的泥炭进口国家。近几年,由于国际上泥炭市场需求量加大,受利益驱动,私挖滥采泥炭活动比较严重。以吉林省柳河县为例。该县目前发现探明泥炭资源储量1472.8万吨,占通化市总储量的70%以上,发现7处矿点,预测资源储量388.8万吨。主要分布在三源浦镇、姜家店镇、孤山子镇、五道沟镇、安口镇、向阳镇、驼腰岭镇等地。由于泥炭主要分布于盆地沟谷,堤外洼地,属农业中低产田区,当地农民开采泥炭可获得丰厚利润,所以农民不顾是否农田或湿地,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泥炭资源进行野蛮性开采,既破坏了宝贵的耕地,又浪费了国家矿产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截止到2008年底,全县被破坏的农田和湿地达1500多公顷,占全县总储量的0.5%,开采后大部分不能及时复垦,到使农民来年无法耕种现象比较突出。经过县政府综合治理,非法开采泥炭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粗放性的开采还时有发生,给生态环境带来很多不良影响。
二、非法开采泥炭给矿政管理等方面带来的诸多危害及表现
1.是采矿点分布广给国土监管带来诸多不便。全县15个乡镇中有11个乡镇存在泥炭私挖滥采现象,而且很多分布在沟沟叉叉,不到眼前很难发现。2.是零星开采者多,有规模开采者少。司法机关很难介入,开采泥炭的矿点多是一些中低产田,农户自发改造后将泥炭卖给经营大户,开采面积大都在3亩以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非法占用耕地5亩以上者方可构成犯罪,因此尚不构成犯罪,司法部门无法介入。3.是部门协调存在分歧。非法收购的泥炭销售主要运输途径是铁路,但是外运的经营户中有部分也不予配合,无法有效遏制运输问题,为非法开采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4.粗放型开采、开发利用泥炭深加工能力差。尽管我县泥炭资源较为丰富,但生产过程却是粗放型的加工阶段。全县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泥炭加工企业。对泥炭资源的开发上公停留在粗料的简单晾晒和粉碎、粗加工后销往外省而忆已,限制了泥炭的开发使用,也大大降低了它的经济效益。5、破坏了大量农田(湿地),既浪费了资源又加大了复垦难度。由于农民开采随意性较大,没有规划、也不成规模。因而出现了“星罗棋布”的景观。部分农民看到别人挖泥炭赚钱也在自家承包田里开采,给日后复垦和来年的春耕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上述问题地存在危害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要:1.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矿产资源严重浪费;2.是无计划开采给复垦造成困难,潜在危害十分严重;3.是无序开采造成生态环境破坏;4.是由于利益的驱动,助长了违法矿业的私欲、淡薄了法制观念;5.是无序开采和开采的盲目性引发承包田农民之间新的矛盾,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对非法开采泥炭综合整治的对策及其建议
泥炭资源是湿地资源之一,如果不采取措施加强对泥炭市场的整顿规范,那么若干年后资源枯竭时后果不堪设想。
(一)加强《柳河县泥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贯彻落实。泥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要紧密结合起来,维持资源的生态经济的平衡发展,结合生态环境特点和有效保护我县生态环境,实现泥炭资源经济效益、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统一。
(二)认真执行《通化市湿地(泥炭)资源保护管理暂行办法》(通化市人民政府15号令)。严格执法控制反弹,实行动态巡查、跟踪处罚。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严格管理。加强网络建设,建立泥炭治理监察网络,在各村聘请监察信息员形成县乡村三级政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加大宣传国度通过新闻媒体、印发宣传资料设立标语牌牌等形式把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基本国策宣传到位,做到家喻户晓。
(四)加强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由国土部门牵头组建整治泥炭市场专项行动联合执法队,必要时引入司法机制,积极争取公安、工商、环保等部门的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