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知贫富是祸福
2009-10-16云溪子
云溪子
贫苦是祸亦非祸,富贵是福亦非福,孰为祸福,是大有一番讲究的。
一日,三五好友小聚。酒至半酣,酒往腹中走,话从胸中来,天南海北都到了桌上。谈往事,有金戈铁马,也有花前月下。顾四周,沉沉浮浮,进进退退,衰衰荣荣。真是个“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在笑谈中。”话虽漫无边际,可在吾看来,诸君感慨最多的是:孰为福、孰为祸,孰是好、孰是坏。
吾这些朋友,有的出生农家,有的出生贩夫、手艺人家,有的出生书香门第,有的出生干部家庭……然均已是白头老者,都有一番风风雨雨的经历,都做过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有一个不一般的头脑。故他们的话中满含对人生的感悟,他们的语里流淌着智慧。事后细细体味大家所说所议,感到受益非浅。
“人生祸福是一常数乎?” 有人调工资因差了一步,一步不赶趟,步步跟不上,为自己钱少唉声叹气。有君劝曰:汝虽钱少,可体壮如牛,日子怡然;某某钱多,可一身疾病,苦不堪言。“汝失金钱而得健康,健康的乞丐胜过奄奄一息的富翁,老天待汝不薄!” 另有人不服,反诘道:某某既有钱,又体壮如牛,钱财、健康兼得,此又如何?那君慢语轻声答曰:彼钱财、健康兼得,然独子锒铛入狱;汝虽钱财不及彼,且偶有小疾,然一双儿女均高学历、事业有成。“彼与汝孰福孰祸,得失如何?”不待他人再问,此君哈哈一笑,琅琅道:“人生祸福乃一常数,得此失彼,得彼失此,有得有失。多看得而少看失,自然坦荡逍遥!”
“人生祸福乃一常数”,此说若成立,岂不是主张宿命?吾了解此君,此君对哲学颇有所悟。“常数”之说不过是一戏言而也,其本意是在提倡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有一则人们常说的例子。一只杯中装了半杯水,悲观者见了说:唉!怎么才半杯,这么少!而乐观者见了道:真不错,已经半杯了!此例说明,乐观与悲观是不同的人生态度,面对同一件事,乐观者与悲观者产生的情绪可以截然不同。世间本无十全十美之事,若只着眼于欠缺,那就会整天愁眉不展,怨气不断。这种态度,既伤己身,又于事无补,窃以为不可取矣!
吾以为,若进一步说,孰为祸福,是大有一番讲究的。
贫苦是祸是福?天下之人有几个愿意受穷、受苦呢?吾等辛勤劳作,最终为了什么?无非希望衣食无虞,过上丰衣足食的小康日子。就是当年的革命,今天的改革开放,根本目的也是要让广大群众能过上好日子。故贫苦不是福,这是毫无疑义的。
但是,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贫家出孝子,柴门出公卿”。这种说法,吾幼时就已接触。儿时,看戏、听评书是最大的乐趣。戏和评书中常有这样的故事:某某家中十分贫困,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但他十分孝顺,有一口饭先让给父母吃。父母有病,常年累月精心照顾……甚至卖身葬父。某某贫困潦倒,夜宿破庙,日餐残汤剩饭,被人欺凌。后来,或发愤攻读,终得高中状元;或吃粮投军,屡建战功,终为公侯……儿时喜欢这些故事,主要是觉得有趣。另外还可能因为,吾生在贫苦之家,这些故事给了穷孩子一种希望。后来,读的书多了些,也渐渐成人,认为这些故事无非在宣扬一种宿命,提倡忠孝之类的封建道德,便对这些故事淡漠了。
老来闲暇,再回味儿时的往事,却似乎另有心得。那些老掉牙的故事,用今天的话说,再“草根”不过了。可今天回味起来,除了宣传封建思想道德、表达老百姓摆脱贫困的愿望之外,能说没有反映一种千百年来的现象:穷让人更懂得生活,穷把人炼得能吃大苦耐大劳,穷则思变。吾及儿时的一帮朋友,无论后来干什么,或做工、或务农、或做学问、或为官,却都是“孝子贤孙”。要说吾等皆受封建礼教的影响,那是不符合事实的。吾等不少是共产党员,虽然不算觉悟很高,但也不至于满脑封建。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吾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深切知道父母养育我们成人之不易。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研究生院,吾有不少同学。同学中不乏知名学者、商场精英、领导干部,虽不是什么公卿,却也算得成功者。而这些人不少是贫家子弟。这些贫家子弟,头顶没有五彩光环,身旁没有大树荫佑,所以能事业有成,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愿望,能吃苦耐劳,坚忍不拔。而这些,能说与他们贫苦生活的经历无关吗?
贫苦绝非福。然而对一部人而言,贫苦可激其发奋,炼其意志,增其才干,贫苦生活的经历成为他们的一笔财富。从这个意义上说,恐怕不能简单地将贫苦归入“祸”中了。
富贵是福是祸?前已说过,走共同富裕之路,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是吾辈追求的目标。富贵当然是福。但是,并非所有的富贵之人,都是一个福字所能了的。古的不说,就说当今吧。有些富家子弟,从小锦衣玉食,上高价幼儿园,入贵族学校,车接车送,前呼后拥。可成人之后,除了挥霍有道、享受有方,一无所长。这样的人,能富几何时?更有甚者,有的成为花花公子、纨绔子弟,为非作歹,最终或成败家子,或锒铛入狱成为罪人。这样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还少吗?于此等人而言,金钱是福是祸?
有的富人,自己刚刚染病,子女们就置他于不顾,为争夺遗产打得你死我活。此时此刻,金钱福耶、祸耶?有了钱,若是为富不仁,为所欲为,那就离败家不远了。更有甚者,有的人有了万贯家财,便目无法纪伦常,恣意胡作非为,作奸犯科。这样的富人,离大祸临头还几时?
并非富人都不仁,富人子女也不乏优秀者。我虽比较传统,但并不仇富,也非自己吃不着葡萄便说葡萄酸。只是现实生活让吾看到,富贵除了福的一面,还有另一面:富贵可以让人丧志,安于享受,不思进取;富贵可以使人丧心病狂,把人推进黑暗的深渊。
由是观之,贫苦是祸亦非祸,富贵是福亦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吾窃以为:祸福好坏自有其义和界线,若云祸福无异,好坏齐一,那岂不成了诡辩!但世间之事,不是一个简单的祸福、好坏所能了得的;在祸福好坏之间,“事在人为”四字,切不可忘记。
贫者需振作,梅花香自苦寒来;富者须自重,仁义传家春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