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中药材种植效益
2009-10-15唐文峰
唐文峰
一、 选中多做调查,播前多加思量
中药材是特殊的农产品,“少了是个宝,多了是棵草”。种植的药材品种如果大撞车,收获时客户吸货量又有限必然影响种植效益。因此,药农在种植前要认真搞好调查,选择市场前景较好又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品种。虽然按照行家的说法,提倡种植“地道药材”,但这并不能保证其种植效益。因为你种植的地道药材品种如果市场供大于求,其价值同样是棵草。所以,药农在下种前应多思量,打开“信息库”,对所要发展的国内市场供应情况、销售走势、行情价格、未来市场发展趋势和出口潜力等,都要做好反复论证,方可确定所要种植的品种。
二、 关注品种特色,促其提高效益
中药材市场复杂多变,有的品种价格上升,有的品种价格下降;有特色以稀为贵的品种价格上升,大路货则价格下降。因此,以风险制风险,打好擦边球,看准时机种植有特色的市场缺档的商品药材或作为繁育药材种源的品种都十分抢手,能大大提高效益。其品种主要有:鬼羽箭、秦艽、天葵子、冰凌草、虎杖、石斛、红大戟、龙胆草、徐长卿、白首乌、鸡爪莲。但这些品种的市场也不是“永不老化的”,过3~5年后又应重新洗牌和组合。此外,大力发展业主型基地,提高中药材生产的组织程度和合理布局,形成一县一品或一乡一品,提高国内外的知名度,吸引商家厂家来吸货,促进药材商品的良性发展,也十分重要的。
三、 选购优良种子,保证种植成功
药材种子、种苗的优劣真伪,与种植的成功与否、效益高低关系极大,因此,在购种前必须了解其种子、种苗的特征,如杜仲种子保存期在半年内的发芽率最高,细辛种子必须是新采下来的并立即播种,黄芪种子以半成熟的为好,桔梗、党参、白书等隔年头的种子发芽率都很低。因此,种子买回后应进行发芽试验,发芽率在85%以上的方为正常种子,低于70%的播种就要慎重了。此外,对新购回的种子不管是否带有病菌、病毒,播种前都要进行药剂浸泡处理。
四、 结构长短结合,价格优势互补
中药材品种繁多,常用于配伍的就有上百种。在种植品种的安排上,要坚持长短结合,即生长周期长(2~5年)的品种与短期品种(7个月至1年)相结合。生长周期长的品种一般药农不会种,在近年内价格波动不会太长,且品均亩产值也很高,如黄连、红景天、柴胡、远至、巴戟天、红芽大戟、浙贝母、药用玫瑰、锦灯笼等。生长周期短的品种,年价格波动大,故在品种的选择上要正确掌握信息,如旱半夏、黄姜、牛夕、蛇床子、白术、射干、板蓝根、白芷、元胡等。
五、 搞好间种套种,利用荒山果林
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品种药材的不同生长阶段搞好间(套)种,以提高亩产值,如种植麦冬、贝母、旱半夏、白术、郁金等的田中可间种玉米;在种植牡丹、白芍、牛蒡子、黄芩、柴胡、黄芪等田间可套种白芥子、千金子、紫苏、荆芥、决明子、王不留行等。这样,即可充分利用地力,又可提高亩产效益。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不用肥沃农田种植药材,可利用荒山(坡)种植、果园舰种,以创造出较高的种植效益。例如,幼龄果树园可套种地黄、黄芪、黄芩、远志、牛夕、板蓝根、白术、附子等,封行果树园可套种黄连、细辛、三七、天麻、猪芩等
六、 掌握就近信息,减少运输成本
销售是发展中药材生产中最核心的问题,要取得高收益,除要多订科技报刊、购买销售市场信息、掌握全国大药市(药都)的行情、上网开辟市场外,更应了解就近的药材专业市场和中成药生产厂家,以便寻找企业支撑,加强产销合作,减少运输成本,提高整体效益。
(作者单位:161100黑龙江省龙江县龙江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