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激励艺术初探
2009-10-14李如密李青
李如密 李 青
课堂教学激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采取一定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从外部给学生以适度的正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把教学的目标要求内化为个体的自觉行动,并朝着外界和自身所期望的目标奋斗的过程。
“课堂教学激励是一门艺术”的教育观念由来已久,在古今中外教学思想发展史中可谓源远流长。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著名论题,以及古希腊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方法,都是教学激励艺术的典范。近现代教育家们对课堂教学激励更有独到见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在于“引起学生的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体,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1]有效的课堂教学激励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对本门课程的兴趣,使他们在这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且对其终生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课堂教学激励艺术的类型
学习积极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具有的认真与勤奋、主动与顽强的心理状态,其基本组成部分是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2]课堂教学激励旨在通过激活学生的上述心理因素,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学激励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讲求激励的科学性,做到准确激励,更要讲求激励的艺术性,做到合理激励。根据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侧重不同,课堂教学激励主要分为以下4种类型。
1. 目标激励:照亮学生前方的一盏明灯
英国有句谚语:无目标的努力,犹如在黑暗中远征。目标激励也称为远景激励,是指通过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目标,利用目标的强大吸引力来激发学生向之靠拢的动机或愿望的一种方式。目标和现实的差距可以使学生产生方向感、使命感和探索感,使学生产生创造性张力,从而激励学生朝着既定目标前进。[3]当代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成才及其在数学研究领域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与他的中学数学老师沈元有直接关系。沈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哥德巴赫猜想”介绍给学生们,并满怀激情地预言:“真的,昨天晚上我做了个梦。梦见你们中间的一位同学,了不得了,他证明了歌德巴赫猜想。”正是在沈老师的激励下,陈景润奋力探索,摘取了这颗数学王冠上的明珠。
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都会设法为学生们设置一个甚或几个适度的目标。目标有大小之分、长远和短期之分。不同的目标所起的激励作用也不尽相同。学生不怎么努力就可以将之实现的目标是不起作用的,它没有使学生热血沸腾的魅力。太过长远的、实现的可能性过小的目标又会让学生感到高不可及,也很难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动力。只有那些既给予学生无限期待又可以经过一番努力而实现的目标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就是维果茨基所论及的“最近发展区”。
2. 情感激励:温暖学生心田的一抹阳光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情感不只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而且能对人类行为动力施以直接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训斥乃至辱骂学生,只能使学生产生自卑、逆反心理;教师的情感激励则可以产生“磁场效应”,不仅使学生热爱本门课程的学习,由苦学变为乐学,而且可以密切师生关系。[4]所以在课堂教学激励中,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情感交流,能达到激励的有效目的。
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激励,核心体现为爱学生。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一种极大的信任,爱是一种温暖的关怀和鞭策的力量。让爱成为课堂教学激励的主旋律,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享受教学的温暖,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爱作为铺垫,教师的教学激励将更富说服力。有个学生因为学习不太好,对老师的提问常常不能回答。在课堂上他不敢举手,但又怕同学们说他笨,往往举了手却回答不出来。他为此感到压抑和自卑。老师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和他秘密约定:“以后回答问题,要是你不能回答就举右手,能回答就高高地举起你的左手,怎么样?”学生信心大增,慢慢地,他举起左手的时候越来越多,学习也赶了上来。[5]这位老师对学生的一片阳光春雨般的爱心,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奠定了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石。
3. 赏识激励:开启学生自信的一把钥匙
赏识激励是指教师通过肯定、赞美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或者行为表示认同与欣赏,从而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进而产生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的情感,增强学习的信心的一种激励方式。当自信心建立起来之后,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也必将随之被激发。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如何欣赏和爱护儿童。”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渴望得到肯定与赞扬。教师适时、恰当的赞扬,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也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给予学生前进以巨大推动力。日本的一位幼儿女教师在介绍本班孩子的美术作品时,举起了一幅图画,那上面除了一些不规则的横竖线之外,什么都没有。这位教师微笑着向大家介绍:“我数过了,这位小朋友的画中一共用了24种颜色,是我们班里用颜色最多的小朋友。我为他在这方面先行一步而高兴。”这位女教师不但没有批评那位小朋友的画,反而赞美他使用的颜色最多。可以预见,这样的赞美之辞不仅会鼓舞这位小朋友继续画下去的信心,也必将激发全班小朋友画画的积极性和热情。
赏识激励常常通过表扬、信心激励、成功激励等策略进行。在运用赏识激励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表扬与赞美等方式只是教学激励的手段,激励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优点。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赞美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更不能无中生有。其次,激励应该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什么样的位子上是最合适的,在什么位子上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最佳优势,创造出最优异的成绩。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给学生创造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和智慧的舞台,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功的门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后的成就感从而实现自我赏识,并以此作为激励自己下一次成功的动力。
4. 期望激励:引领学生前行的一缕馨香
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期望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这种态度和行为有意或无意地影响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归因方式,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业成绩,使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者“教师期望效应”。教师期望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显性期望激励指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榜样,即所谓的榜样激励。隐性期望激励即指教师暗示激励。
英国著名作家与批评家塞·约翰逊说:“榜样具有良好的感染力。”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除了学习者对刺激做出反应并予以直接强化,从而使学习者掌握行为反应的直接学习外,还有一种间接学习,这就是学习者在社会交往中,对榜样人物的示范行为进行观察而无需予以直接强化的学习,这种学习又称为替代性学习。在学习中,学生对榜样及其先进事迹有一种崇拜的心理,而且会在实际的学习中去模仿,如果榜样的某种行为得到奖励或惩罚,那么就会使学生的模仿行为发生强化或削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可供学生模仿,用榜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会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榜样分为教师自身、学生中的榜样以及其他榜样3种。首先,教师自身应该以身作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而言更具有说服力。其次,树立学生中的榜样应该注意榜样的真实性,不能人为地将其拔高,否则将不能被学生接受。再次,树立其他的榜样,如社会中某方面的专家精英,应寻找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典型,而且其品质中应有勤奋刻苦的一面,使学生朝向这样的方向努力,也不失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有效方法。
暗示是一种强烈的牵引力。暗示激励是指教师有意识地运用暗示原理,以含蓄间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潜力,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激励方式。教师巧妙地运用暗示激励手段,能收到比直言不讳的正面激励更佳的教育效果。以课堂教学的提问为例,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给以赞许的暗示,如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欣赏的眼神等,都能给学生以无穷的信心和动力;当学生回答不正确时给以鼓励的暗示,如一句委婉的肯定,“这个问题的难度比较大,能考虑到这些已经很难得了”,“你是第一个站起来回答这个难题的同学,勇气可嘉,但是离准确答案还差一点”等,既鼓励他们积极思维、踊跃发言,也使他们不至因为这一微小挫折影响学习的情绪和信心。
二、课堂教学激励的条件
课堂教学激励的运用并非无限制和无约束的,而是应当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及教学原则和方法,否则可能导致过犹不及,甚至事与愿违。在实施课堂教学激励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以下条件的规约。
1. 课堂教学激励的前提:承认学生拥有发展的潜力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在课堂教学激励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树立一种教育信念,即承认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只有在这一前提下,教师的激励才有发挥作用的可能,课堂教学激励也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效果。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特征,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机会和教育情境,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同时,教师应适当降低成功的“门槛”,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课堂教学激励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我十分坚信,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是课堂教学激励的根本目的,激励方式只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的手段和途径,并不是激励的根本目的。在课堂教学激励的过程当中,一定不能为激励而激励,否则将本末倒置。
3.课堂教学激励的保障:激励者应当具备一定的素质
首先,教师应当尊重和信任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不能人为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设立屏障,阻碍他们之间的交流。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是对学生人格和能力的尊重和认可,这可以使学生把教师的这种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内部力量,并以极大的积极性投入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对那些暂时处于后进的学生给予尊重和信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就更显得必要了。
其次,教师应当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尽管教师和学生应当建立民主平等和相互信任的关系,但是教师威信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种素质。教师只有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学生才能产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激励的信任感,教学激励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否则,教学激励只是教师头脑里的美丽泡沫。
4. 课堂教学激励的关键:激励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异
首先,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激励的时候应当注意激励的对象,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学生的现实情况和实际条件,采用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做到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
其次,教学激励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和具体的教学事件进行。针对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就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激励。比如,某个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活跃,教师就要根据原因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如果是精力分散没有认真听讲,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是学习缺乏信心,对老师讲授的内容不能消化理解,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如果是因为受到别的事情干扰,情绪不稳定而影响学习,就要进行情感激励。
最后,教师应有意识地捕捉有利的教育时机。如参加某一项活动学生有好的表现时,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等,教师都应抓住不放,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激励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样,当学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而出现自卑念头的时候,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暗示和期望,对学生相机进行及时的激励。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第1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125.
[2]杜德栎.教学激励性原则探析[J]. 教育探索,2004,(3).
[3]冯晓江. 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激励策略[J].教育探索,2007,(2).
[4]黄新宇.课堂教学的激励原则[J].江西教育科研,2000,(11).
[5]杨光泉.新课程课堂教学艺术[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20,26.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 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