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所民办学校折射的教育之困

2009-10-14

记者观察 2009年15期
关键词:刘峰民办学校学校

何 文

巍巍北岳恒山,一字连绵,脚下是山西大同市辖的浑源县。浑源过去有名,“路过浑源州,回家把妻休”,所以一是美女,二是悬空寺,三是凉粉,现在加了一条:全县第一大民办学校——育栋学校。

七月骄阳,塞外好风光。育栋学校的数千学子正在紧张忙碌着暑假前的复习和考试。书声琅琅,飘过满绿的田野,落入不远处的恒山怀抱中。

此时,一位中等个头、略显单瘦身材的中年人从学校公寓楼的地下室走了出来,他抬头望望教学楼前旗杆上迎风飞扬的国旗,有意听听空中飘来的读书声,一丝笑容绽起在眼角。

这就是刘峰,和他一手创办的育栋学校。

创校

一上午打手机,始终联系不到刘峰。快中午时总算通了,他说:“对不起,忘记告诉你了,我在地下室办公,没有手机信号。”

直到几小时后坐到他的地下办公室,听他解释“学校办公场所紧张,包括董事长刘峰在内的校董事会和监事会及行政人员一律在地下室办公,校长和教师都在一层以上办公”,才明白这是一个吃苦在先的人。

40岁的刘峰勤苦努力、敢想敢担。他家在当地东山黄花滩乡的山村里,距县城35公里,家乡的贫困和封闭,特别是农村孩子求学艰难的情形,深深刺痛着他的心。中专毕业后,刘峰到国有企业工作,1992年成为一名下岗工人。之后,他单枪匹马闯天下,贩过煤、做过沙发、办过旅馆、组建过戏班子、办过纸箱厂……在诸多行当的拼搏,磨砺出他坚强的意志;在社会底层的奋斗,培养出他悲悯的情怀。

经商多年,手上有钱了,刘峰的心却更不平静了。他对记者说:“我脑子里一直有这样一笔账:浑源工业不发达,农村人外出打工的很多,按保守数字,外出打工的最少有5万人,这些打工家庭,最少有1万多个留守孩子,这些孩子的上学问题,是浑源农村一个最大的社会问题。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这些孩子,上公办学校能享受国家免除学杂费的政策,但由于学校没有食宿条件,这些留守孩子放学后无人管理,个人安全和健康成长都非常让人担忧。”

民办学校,在别的发达县,比如与浑源相邻的怀仁县,不仅不算新鲜,而且早成气候,因蔚为大观而形成重要产业。但在浑源,之前虽有几所,均规模不大,容量有限,相比数以万计的农村留守孩子和更多急盼优秀教学资源的孩子来说,真可谓杯水车薪。

儿时的情怀,现实的逼迫,理想的呼唤,加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刘峰在2007年初决定办一所全县最大规模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当年开工建设,当年建成招生,刘峰的朋友们都说“育栋速度”就是当年的“深圳速度”,2007年9月,投资2500万元的育栋学校迎来了第一批学生。一所占地近10亩、总建筑面积12680平方米的新学校巍然屹立在浑源城东、恒山北麓。

出名

也就两年时间,育栋便雄居浑源民办学校的龙头地位。目前,学校有教学班48个,学生2500多人,教职工3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40多人,90%达到大专学历。

数字背后的艰辛,只有奋斗者最有感受。刘峰说:“如果说两年前我对办教育还是个门外汉的话,那现在我敢说自己是半个行家了。”这两年里,他全部的心思和精力都在育栋。

以优厚的待遇招聘优秀教师,使育栋的师资力量最为齐全。常永涛原在县教育局工作,熟悉教育政策,育栋把他请来担任党支部书记;校长是有丰富经验的曾在公办学校担任校长的姚富国;教导处主任和两名教研员都是50岁以上的“老教育”;更多的则是工作3年到7年的青年骨干。这种“老带新”格局,将经验和热情较好地融为一体。

“教育与服务并重,质量与信誉共存”,这是育栋的办学理念。育栋规定:在学生宿舍里,生活老师或班主任要和孩子们住在一起。育栋想突出的一点,就是要给孩子们提供像家一样温暖的环境和感觉,所以除了140多名专职任课教师外,育栋还配备了40名生活老师,专门负责照顾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育栋的办学原则。连大城市小学都没有做到的,育栋竟做到了——“单科单教”模式,也就是一名老师只教一个班的一科,具体是:在小学语文、数学两门实行“单科单教”,初中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实行“单科单教”。

5月是育栋的开放月,请家长、社会人士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了解学校的内部管理,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达到教学相长、家校相通。

难题

刘峰说:“以前做生意,做好做差都是个人的事,现在办学校,2800多人的责任一下子压在了肩上,才真正明白啥叫责任重于山,啥叫只能进不能退。”

育栋的2500名学生,分别来自全县160多个村子,最远的孩子是从浑源偏远的王庄堡乡、官儿乡来的,距离县城40多公里。那里的农民把孩子送到育栋,等于是把未来和希望交到了学校。刘峰感激乡亲们的信任,不住地念叨:“育栋只能办好,不能办差,不然,我对不住家乡父老,对不住这些孩子,对不住浑源对我的期望。”正是有了这种精神,育栋越来越好,连邻近的广灵、应县、大同等地的一些孩子也慕名来求学。

矛盾总是在发展中潜伏。规模大了,师生人数多了,空间和场地的制约问题便愈加突出了。记者在育栋今年5月打给上级教育部门请求扶持的一份报告中看到这样的内容:

“通过近两年来的努力奋斗,办学规模及水平得到浑源人民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学生要求来我校就读,特别是一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家长要求尤为强烈,因他们外出打工后,子女无法得到很好的教育和照管,可是由于我校现在条件的制约,无法容纳这么多的学生就读,于是产生如下矛盾:一、狭小的校园与大量学生之间的矛盾,2800人仅有330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学生做课间操和课外活动无法安排,操场更无从谈起,与教育部规定小学生生均占地24平方米、初中生生均占地26平方米的标准相差甚远,而我们生均占地只有6.2平方米。二、餐厅容量与师生数量之间的矛盾,学校现有餐厅1180平方米,一次仅供1200人就餐,因此2800名师生就餐分两次进行,还满足不了需求。三、庞大的师生队伍与公寓楼容量不足形成就寝困难的矛盾,6100平方米的公寓楼就寝2800名师生,学生宿舍拥挤,给学校公寓管理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

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孩子们要想上体育课,只能到学校后面的田野上。”记者看到,那里是一块荒地,黄土裸露,野草杂生,人群跑过,难免尘土带起,倒有古人沙场点兵的味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条:“新建、扩建民办学校,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大同市促进民办教育的意见》第九条:“为鼓励民办学校的发展,各级政府可以以划拨土地的方式提供用地。”教育专家指出:像育栋这样的民办学校,解决了当地大量农村留守孩子的上学问题,是为政府分忧、为农民解难、为社会服务之举,无论从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应予以大力支持。

刘峰说:“浑源县对育栋的支持很大,如果没有这种支持,育栋在短短两年内不可能发展到这样的规模和水平。”在浑源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强化我县教育工作,加大民办教育投资力量。”具体来说,县委、县政府及教育局、民政局、国土局等相关部门,一直关心着育栋的成长,给了很多的扶持和鼓励。

至于如何稳定像育栋这类民办学校中的教师队伍,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一展才华;还有,像育栋这类招收了大量农村低收入家庭孩子的民办学校,如何更好地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使党的惠民政策阳光普照;再有,像义务教育生均经费等政策如何很好地让民办学校共享……用教育专家的话来说:“法律和政策全有了,只要认识清楚了,认真执行和落实,问题自然而然就解决了。这是水到渠成的事。”

刘峰相信,所有人都相信。

猜你喜欢

刘峰民办学校学校
History of World Smile Day
陌上
初冬月季
全国近两成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
广西:民办校可由营利性转非营利性
贵港市在全区率先成立民办学校党委
学校推介
爱情罚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