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尊重中企海外并购选择

2009-10-14

环球时报 2009-10-14
关键词:悍马重工教训

马红漫

美国通用汽车与四川腾中重工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双方就通用旗下悍马业务的出售签署最终协议。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的意向最早曝光于四个月之前,该消息甫一公布,就立即引来各方质疑,主要的质疑观点包括:腾中重工规模实力不济、且没有整车生产经验,能否在经营上“驭马”成功存在疑问;其二,悍马大排量、高油耗的特征不符合节能减排的产业发展趋势,并不值得去收购。甚至有观点认为此收购案不过是一场炒作,最终只会以不了了之告终。这之中甚至还包含了洗钱嫌疑等道德层面上的批判。

这些质疑或许的确值得思考,然而如此潮水般的批判之声却着实并不利于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之路。尽管从之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诸多案例看,的确是失败多而成功少,但是过往的失败案例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路就该被封杀。全球大环境和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使得中国企业具备了海外并购的实力,但是对不具备太多经验的企业而言,它们在进入国际大市场时总要经历各种挫折,需要从受骗上当的教训中获得更多的经验。正所谓实践才能够出真知,中国企业正是要依靠一次次的海外扩张努力,依靠实际的并购操作才能够总结教训并积累经验,最终才能成为海外市场并购的赢家。

另外,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很难像上世纪80年代时的日本那样,可以在海外并购到很多优质资产。中铝收购力拓最终以失败告终就证明了这一点。对中国企业而言,它们在并购对象的选择上面临了诸多限制。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的每一次海外并购未必能如外界判断的那样划算。这需要时间考验企业的经营能力,同样也需要舆论给予企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在腾中重工并购悍马案中,媒体和网络“一边倒”的负面评论就一定是正确的吗?从已经公布的信息看,双方并购成交的金额约为1.5亿美元,这一数字就远低于之前5亿美元的预期,当属于“抄底”获得成功。而就目前世界经济趋势而言,逐步走向复苏并达到下一波繁荣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因此,选择在美国经济运行的相对底部进行并购,往往能够抄到市场低价。更加值得玩味的是,腾中重工所收购的具体对象,与多数并购方热衷于购入股权不同。腾中收购的是悍马相关品牌、商标、具体专利等无形资产。在笔者看来,腾中重工的这一收购是综合思量各方风险后的选择。腾中重工只买入悍马的无形资产和技术专利,在短期内却并不介入具体生产经营,恰恰是吸收了之前上汽收购韩国双龙的教训,避免让自己陷入企业矛盾的漩涡中心。

按照相关协议,悍马在美国的生产基地最晚保留至2012年6月。如此一来,如果在两三年内悍马的经营仍然不理想,国内收购企业也不会卷入其无休止且繁复的内部纠纷之中。相反,如果悍马的经营表现出起色,那么在既有合同安排到期之时,中国企业可以选择转移经营基地、介入经营管理,从而收获更大的投资收益。由此可见,被外界视为炒作的收购案,其实蕴藏着诸多妙招高棋,中国企业的利益可从中得到积极的保障。

在一桩桩海外并购的个案中,企业需要相对宽容的舆论空间,需要获得尝试实施扩张的机会。媒体和公众固然可以给予企业以善意的警示,但是简单而一味的否定甚至是冷嘲热讽,其结果只会是南辕北辙。

悲观论者固然有发布观点的权利,但是“一边倒”的舆论环境却不应该越界干涉工商企业的经营决策。如今,腾中重工并未受舆论影响,以一纸合同打破了“炒作”说法,而未来该并购案还将提交商务部审批。笔者同样期望管理部门能够远离舆论干扰,从市场的角度加以判断,尊重工商企业的自主选择。▲(作者是上海第一财经频道评论员。)

猜你喜欢

悍马重工教训
大型重工结构件焊接自动化生产
中海重工暴跌近70%紧急停牌
“悍马”的接班人
教训
教训
养鹅失误失败教训100例
三菱重工或将再次放弃豪华邮轮建造业务
悍马 王者谢幕
老鼠娶猫的女儿
悍马来华:雾里看花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