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从错例的揭示开始
2009-10-12吴志健
吴志健
几天前,我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一堂教研课——《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下课前6分钟,学生们做了一道深化题:用一根长24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2:1,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上课教师在巡视中发现部分学生有如下错误:长:24×2/2+1=16(厘米),宽:24×2/2+1=8(厘米)。于是,指名学生板书。一位女生红着脸走到黑板前,刚刚板书好,就有几位学生在座位上指手画脚地轻声提醒她、纠正她。她擦了又写,写了又擦,折腾了几次,还是没改正过来,又红着脸回到座位上。
上述现象,数学教师最熟悉不过了。教师们的用意是利用典型错例来凸显教学目标。学生拥有发生错误的权利,尊重学生的错误,善用错误,已经是教师们的共识,但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巡视发现学生的典型错误后,通常喜欢让学生板书或展示出来。
对于如何揭示学生的错误,我们教师总以为让学生自己板书在黑板上或者用投影仪投影出来是上策,认为一是能够节省教师书写时间,让教师继续巡视以尽可能多地掌握学生的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达到提醒该生的目的。其实,这是把课堂教学简单地理解成单一的智育过程。南京师范大学班华教授曾经指出“教学是实施德育的基本形式”,“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智慧成长和德性成长的过程。学习活动本身就是学生的精神生活,就是学生的生命活动,就是学生精神成长的过程”。可见,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不仅要在学生智育上经得起推敲,也要在学生精神成长方面经得起琢磨。
教师让学生揭示错例的做法,对发生错误并被指名的学生来讲,有直接的伤害,影响也是比较长远的;对发生类似错误的其他学生来讲,心理充满侥幸或害怕,也是一种间接的伤害。学生会由此养成怕被教师指名板演的习惯,而且一些学习成绩中下的学生一旦被教师点名,会预感到自己犯错,板演时会想方设法改变自己原来的做法。若是改对了,教师就失去了需要开发利用的即时生成性资源;若是又错了,学生怕错的感受又会加深一点。
另外,从智育来看,学生在自备本上做错题,让他板书出来,有强化错误之嫌;从课堂规则来看,看似从学生的发展考虑,实质是忽视了学生的错误发布权。
对待学生的错误要宽容,更要讲求艺术。一般来讲,错例应该由教师自行呈现,并有针对性地去发掘错误中隐含的一些思维亮点。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纠错,又能让学生正确地看待错误,消除怕错心理。其次,要用好错题集。让学生自觉养成把自己的错题整理在练习本上的习惯,介绍一些方法,让学生互相交流经验,鼓励他们勤复习,勤探讨。再次,要重视对发生错误的学生进行课后访谈,及时消除不良影响。
当然,让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错误也是值得提倡的,但关键要学生乐意,由其自觉展示。
(作者单位:江苏宜兴市新建小学)
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