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怕”伴你成功

2009-10-12徐先成

教师·下 2009年6期
关键词:小棒教师应三角形

徐先成

不久前,在2009年第二期的《恋爱·婚姻·家庭》杂志中看到一篇短文《预定失败》,不禁让我陷入了沉思,勾起了我对教学育人的重新认识。文章是这样的:一天晚上,在漆黑偏僻的公路上,一个年轻人的汽车抛了锚:汽车轮胎爆炸了!年轻人下来翻遍了工具箱,也没有找到千斤顶。怎么办?这条路半天都不会有车子经过,他远远望见一座亮灯的房子,决定去那户人家借千斤顶。在路上,年轻人不停地在想:要是没有人来开门怎么办?要是没有千斤顶怎么办?要是那家伙有千斤顶,却不肯借给我,那该怎么办?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是生气,当走到那间房子前,敲开门,主人刚出来,他冲着人家劈头就是一句:“他妈的,你那千斤顶有什么稀罕的!”弄得主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以为来的是个神经病,“砰”的一声就把门给关上了。

在这么一段路上,年轻人走进了“自我失败”的思维模式中,经过不停的否定,他实际上已经对借到千斤顶失去了信心,认为肯定借不到,以至于到了人家门口,他就情不自禁地破口大骂了。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在开口回答问题之前,总要经过复杂的心理斗争,生怕说错了,考虑到:可能不对吧?不对了会怎样?结果就真的把自己置身于失败的境地,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的对学生的思维加以正确、积极的引导,学会用“别怕”二字,去打消学生过多的负面思考,引导他们向正面积极的方向迈进,形成乐于呈现问题,不怕暴露问题的良好学习品质。

一、“别怕”让学生找到自信

自信心是一个人进步的最重要的源泉,我们要时时处处帮助学生找到自信,让他们的学习、生活因此而更加多姿多彩,让他们的人生从此充满希望之光。

记得我在教学402班数学时,发现这个班的刘群峰是一名性格内向,胆子小,不愿意张扬个性的孩子。面对全班50多名学生,我也很少关注他。偶然在一次课堂上,我正在表扬一位同学的发言时,无意间发现他的表情也有些兴奋,从没在课堂上见他有这样的表情(也许他太默默无闻了),我立刻问他为什么?可是他一直默默地站着,不说话,旁边的同学对我说,“这道题他也做出来了。”在得知这种情况下,我怜爱地来到他身边,关心地说:“别怕,说给我一人听听好吗?”我期待着,终于他小声地开口了,而且他的思维很具独特性,于是我趁热打铁,说:“刘群峰同学的解法非常好,我们用掌声欢迎他告诉我们好吗?”全班同学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此时我又大声地说:“别怕,大家都在期待着你啊!”最后,他终于大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全班为他的这一举动再次给出了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他的脸有些红红的,但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俗话说一字值千金,这恐怕就是“别怕!”二字的重量吧,这应该就是自信给予的魅力!可见教师应时时处处为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二、“别怕”让课堂动态生成

案例:(教学内容:三角形的认识……探究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四根小棒,摆一摆,看哪三根能摆成三角形,哪三根在一起不能摆成三角形?

学生:四人一小组,拿出了3厘米、4厘米、7厘米、9厘米的四根小棒,合作动起手来。

学生:学生分组汇报……

教师:你们从刚才的摆小棒的过程和结果来看,能思考出什么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吗?

学生一:只要两条线段的长度加起来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就可以。

学生二:我认为也是这样……

此时老师并没有指出同学们的发现存在毛病,而是环视全班,终于发现坐在中排的有位女同学露出了满脸的困惑,于是我请她起来说说。我问:“××同学,你认为呢?”这位同学沉默不语,我来到她旁边,低声地说:“为什么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呢?”她说:“同学们都那样认为,我的想法和他们不一样,我不敢说。”于是我大声地说:“别怕,说出你的想法好吗?”她看着我期待的眼神,同学们期待的目光,断断续续地说:“为什么7厘米+3厘米>4厘米,但却围不成三角形呢?”一句激起千层浪,全班同学也都随之陷入了沉思。

多么可贵的想法啊!这正是老师期望的生成啊!轻微的“别怕”二字竟然引发了全班学生有意义的思考,最终达成了目标的实现。

课堂生成的内容是学生真实水平的反映,正因为真实,错误就自然难免。对学生生成的错误,如果教师一棒子打死,那失去的将是一个敢于思考的生命,课堂的生成也就被“谋杀”了。这个案例中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对学生自信的呵护,对学生生成性的错误的宽容,更让学生在错误中找到自信和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别怕”能让学生有一种心理安全感,愿意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别怕”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增添学生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以发自内心的热情去容忍、接受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并把这种热情源源不断地注入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服下“别怕”这颗“定心丸”,不怕错误,大胆展示,真情告白,张扬个性,这样课堂的动态生成也就呼之欲出了。

三、“别怕”让学生的语言解放

一次在讲解例题时(三角形的底是24厘米,高是5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由于我的粗心,也可能是“太熟练”的原因,把24×5当成了25×4,结果写成了100,此时有一个同学突然喊出:“老师,你错了”,我一回头,那学生却又不说话了,于是我叫他,“别怕,说啊!”他红着脸说:“你的计算错了,不是100而是120”。细想,如果此时不让他说出自己的观点,那不仅仅是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权利,更是延误了课堂有效地学习时间啊!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说话的权利应归属于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同学自由发言的权利,而不能以要完成教学任务、课堂纪律难控制等为理由,剥夺学生发言的权利,这样,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发展。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解放学生的语言。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看法,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都要采取建设性的评价,对大胆创新的同学要积极表扬、鼓励。同时要允许学生“插嘴”,学生“插嘴”,正是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表现,正是在这种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他们才会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这种脱口而出恰好是学生思维的火花、灵感的火花。如果课堂上多几次这样的插嘴,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也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的课堂上,对学生的说话要学会倾听,对学生有意义的说话更要去保护,把“别怕”植根于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有利于解放学生的思维,达到点燃创新思维火花的宗旨。

四、“别怕”在教师的心底根植

一位青年教师在一次公开教学中,借班上课,由于他从教不久,心里没底,再加上听课老师众多,新课一开始,这位老师就显得很慌张,语无伦次、甚至有些词不达意,无法尽快进入状态。听课老师都为他捏了一把汗。然而,此时有一个稚嫩的小男孩,笑嘻嘻地站起来,对老师亲切地说:“老师,别怕,我们会认真听讲的!”全场老师都为之一惊,转而是为之震撼。这位年轻的老师在小男孩的期待和悦耳的童声中找到了自信,红着脸说:“谢谢你,小同学”,此时他完全放松了心情,心无杂念地引领着他的学生步入了课堂的学习情境。事后我们了解到,原来这个班的数学老师,常年对他的学生进行着自信的呵护和唤醒,一句“别怕!”已经成为了这个班级师生共同的口头禅。

“别怕”,也许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别怕”二字也许再平凡不过了;但“别怕”二字让我尝到了甜头,让我经历了故事。“别怕”会让人自信倍增,“别怕”会让人告别忧心,“别怕”会让人心无杂念,“别怕”会让人追求纵深。让我们在育人教学的征程中,肩挑“别怕”,不言失败,奔向成功。

猜你喜欢

小棒教师应三角形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三角形,不扭腰
巧移小棒
三角形表演秀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画一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