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摇篮 锦绣农村

2009-10-12方圣忠

老区建设 2009年17期
关键词:全乡农户建设

岭底乡地处浙江省乐清市中部,北接雁荡山麓。全乡65.5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4765户,19580余人。境内山脉蜿蜒,峰峦重叠,是一个有名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穷山区。

一、革命烽火,岭底升起

1937年,中共地下党就在时称山面乡的岭底开始了革命活动。1945年3月2日,继中共乐清县委领导虹桥起义后,中共瓯北县委也发动了“屿北起义”,并建立了抗日游击队。中共浙南特委为了加强对瓯江以北地区党和军队的统一领导,决定建立瓯北中心县委,下辖乐清(含玉环)、永嘉等瓯江以北地区党组织,同时将乐清、永嘉两县抗日游击队合编为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纵队,直接威胁着国民党顽固派的统治地位。1945年4月的一天,国民党顽军1000多人,包围了岭底乡游击根据地,将泽基、南充、张庄三村群众的粮食、牲畜、衣服、棉被等全部抢光,2052间房屋也在一日之内全部化为灰烬。国民党顽固派这样不但没有达到他们吓倒群众、摧毁根据地军民生存条件的目的,反而使群众更清楚地看到顽固派反共、反人民的狰狞面目,更加坚定了跟共产党走的决心。许多人纷纷表示,只要共产党在,游击队在,我们就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将革命进行到底。岭底人民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顽强斗争,先后有19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岭底成为浙南游击队的革命摇篮,革命烽火熊熊燃起。

二、继承传统,敢于创业

解放后,受地理位置和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岭底的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到1979年全乡人均年收入只有400元,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难以解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岭底人民提出发扬革命精神闯天下的口号,19个村,村村在行动,一批有志青年,跳出山门,到全国各地找出路。他们亲帮亲,戚帮戚,朋友带朋友,陆续跳出了山门和农门。到目前为止,全乡有576户、占农户的12%,1840人、占总人口的9.4%迁住外地创业;有2180户、占农户的45.7%,8620人、占总人口的44%外出经商办企业。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外出务工总收入8710万元,外出人员平均每人年收入1.01万元(不包括迁住外地人的收入),是在家人员人均年收入4730元的2.1倍。过去岭底乡第三产业收入为“0”,去年,第三产业收入达到1923.8万元。致富的岭底人不忘家乡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在驻北京党总支的领导下,外出党员带头,广泛发动经商办企业人员,共捐资1900多万元支援家乡建设。其中,张庄村的周雷、周序者、周海平等5位同志各捐资50多万元。在北京做生意的仰后村党支书谢选祥夫妻俩主动回家,带头捐资、拆屋,领导新农村建设。五亩田村林昌书、湖上村林雪勇在外地经商,回家各捐资10-15万元,支援新农村建设。先富起来的岭底人,积极反哺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使岭底乡面貌一新。

三、脱贫致富,必先修路

过去,岭底没有一条平整的道路,唯一一条通往芙蓉的主干道,也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砂石路,只能通拖拉机,汽车很少。近几年来,在乐清市政府和交通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岭底乡党、政领导狠抓道路建设,按公路四级标准建设路基宽6.5米、水泥路面宽5.5米、总计长度38.5公里的道路,总投资2000多万元,现已全部完工。今年6月,省交通厅又同意岭底纆纇至永嘉县枫林田寮公路工程建设,总投资3380万元,建成后,公路四通八达,将彻底改变以往交通不便的局面。例如,昔日半山腰的张庄村,今日已成为公园式的新农村,被省政府命名为全面建设小康的示范村。路通了,路平了,灯亮了,岭底人民为了加快致富步伐,购买了大小汽(货)车,纷纷搞起了运输和经商。有的农户像城里人一样,也买起了小轿车。目前,岭底乡有10.1%的农户拥有大小汽(货)车和小轿车。其中,小轿车有310辆,轿车入户率达到6.5%,为岭底的经济发展、人民致富打开了大门。

四、全面推进,共奔小康

1.发展经济。改革开放后,岭底乡党委、政府除积极鼓励农民跳出山门、农门,外出经商办企业外,还抓住岭底山场广阔、环境优美的特点,发展山地水果、高山无菌蔬菜、优质大米等生产基地;发展红色旅游、农家乐新兴产业,打出了泽基的枇杷,屿山的杨梅,湖上、五亩田的优质大米和盘菜等名牌产品,组织批量生产,农民收益较好。2007年,在乐清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扩建永乐抗日自卫游击纵队纪念馆,占地6.45亩,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总投资1500多万元,展馆内容分建党历程、抗日烽火、解放风云,老区新貌等4部分。被省政府和省军区定为浙江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浙江省国防建设教育基地,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开馆展览,向建国60周年献礼!“纪念馆”一开建,紧跟着开办初具规模的农家乐6家,小规模的15余家,是今后发展岭底经济的亮点。

2.改善住房条件。千百年来,岭底人吃的是番薯干,穿的是破棉袄,住的是茅草窝。为彻底改变山区的贫穷落后面貌,乡党委、政府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一手抓道路建设,一手抓旧村改造住房建设。全乡制订了旧村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和总体工作思路,提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按照秩序渐进、典型示范、全面推进的方针,有计划、分层次进行。基于全局考虑,选择了基础条件较好,群众要求强烈,干部积极性高的仰后、张庄、南充三个村为旧村改造试点村。经过几年努力,仰后、张庄两村已顺利通过温州市级验收,其中仰后村被省政府命名为旧村改造示范村。两村旧村改造试点的成功,起到了带头示范的作用。目前,岭底全乡19个村已有一半以上的农户建起了新房,群众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过去的茅草屋、矮木头屋一去不复返。有6个村建起了公厕,3个村有公园、图书馆、休闲亭、篮球场等。如今,固定电话入户率达78%,有电视机4240台,占农户89%,36%和37.8%的农户有电冰箱和洗衣机,有电脑524台,占农户的11%,15%的农户墙上挂起了空调机,有手机、小灵通6539部,占总人口的33.4%,过去村民向往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今天实现了。那绕山坳的一排排路灯,美不胜收。农民吃讲营养,姑娘穿着花枝招展的时髦服装,出门坐汽车,分不清是来自农村还是城镇。干部、群众高兴地说:我们岭底姑娘走出去,有的比城镇姑娘还要洋气。

3.提高人的素质。一是提高文化素质。过去岭底和其他山区一样,2个人在一起,必有一个文盲;3个人在一起,必有2个文盲;不识字的比比皆是。为提高人的素质,乡党委、政府从抓教育入手。一抓普及率。近年来,全乡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了100%;二抓“教育强乡”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在市教育部门和各有关挂钩单位的帮扶下,通过历届政府的努力,2005年又投入校建经费145万元,完成了校网调整,教学设备、教学仪器按省一类标准配置,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教育强乡”的光荣称号,中、小学被评为省二类标准化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岭底乡人民的文化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的岭底,2个人在一起,必有1个小学以上文化程度;3个人在一起,必有一个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全乡有35.2%的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大专以上62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2%。

二是提高身体素质。乡党委、政府重视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从争创省级体育强乡入手,几年来,在推行全民体育运动的基础上,今年举办了乡首届农民运动会,时间6天,参赛运动员共有700多人,其中来自村(居)的代表队19支,运动员600余人,比赛项目包括田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中国象棋、拔河、挑担、登山等8个大项28个小项,这次比赛项目齐全,参赛运动员人多、面广,是岭底乡史无前例的。为进一步推动全民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为争创省级体育强乡夯实基础。

岭底人民靠党的富民政策,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继承革命传统,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推进,艰苦创业,彻底改变了过去山荒、水恶、人穷的落后面貌。今天,当你走进岭底,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派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路平灯明、车水马龙、基地成片、水果成林、高楼大厦、人人欢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作者简介]方圣忠,男,浙江省乐清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会。

[责任编辑:李丽娜]

猜你喜欢

全乡农户建设
寒露
下河乡:视察调研全乡重点项目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用汗水浇灌脚下的土地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