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与资源配置

2009-10-10王明国申维东

现代企业 2009年8期
关键词:金融市场市场化利率

赵 莉 王明国 申维东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利率的管制,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根据各种市场因素主要是资金供求关系,通过一定的定价机制自主地确定资金价格。市场利率化是发展与改革过程中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市场经济是一种用价格机制来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是由价格决定的,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取决于价格的市场化。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的配置首先是通过资金的配置完成的,这就要求资金的价格(利率)的形成服从市场规律。如果资金的价格不放开,不实现市场化,那么市场经济将不是真正意义的市场经济。

一、利率市场化的意义

实行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形成比较规范的金融市场环境,在加快我国金融统一市场建设,促进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中,利率的市场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国有银行经营机制的根本性转变。我国资金流通和运作的中心是银行,银行改革的成功与否对整个金融改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有利于完善货币政策的微观传导机制,金融机构参照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掌握一定的存款利率浮动权,是货币政策顺畅传导的条件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是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其中又是主要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作来实现的。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和经济杠杆,对国家有效行使宏观调控职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利率市场化,不可能真正形成连接个人、企业、银行、财政等金融市场主体的有效途径,不可能产生利率的形成机制、传导机制和反馈机制,利率的杠杆作用就会完全失效,政府很难获得真正的市场价格信号,任何间接的宏观调控政策都可能遭受失败;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加入WTO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根据WTO金融服务协议(FSA)的要求,WTO各成员方都要按照市场准入、非歧视性、公平竞争和扩大透明度的原则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实行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为了尽快实现国内金融业的转轨,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有效对接,客观上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有利于金融创新。一方面,利率市场化赋予银行金融产品定价权,客观上为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加大,利率风险大大上升,这在客观上又对金融创新产生了强大的动力。商业银行只有通过持续有效的金融创新,才能规避利率风险,为资产增值、保值提供机会;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会促进金融市场主体的发育和充分竞争,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从而有助于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国有商业银行尚未真正的商业化,国有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风险评估和经营管理机制还不能适应全面利率市场化要求,更没有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在此基础上一旦放开利率,很可能形成储蓄资源无序转移,更有甚者可能由此会造成一部分金融机构缺乏存款流入而“息业”。如果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在我国金融业务完全对国外金融机构放开的情况下,在存款方面可能出现不计成本的高息竞争,这种恶性竞争带来银行业的“不利选择”;在贷款方面,国有大银行也有可能造成内部“定价失误”,即贷款风险与利率水平不匹配,形成道德风险。

2金融市场发展相对落后,难以满足规避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要求。从市场主体来看,我国货币市场的市场主体仅为几家大的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被排斥在外;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与信誉,财政部门由于技术和观念等原因,均未能成为货币市场上金融工具的市场主体与提供者。从市场范围来看,尚未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中心向全国辐射的统一市场,地域分割和子市场之间的分割状况依然存在;资本市场不完善,法规建设滞后,管理手段落后,投机活动十分猖獗;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还未形成。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国有银行的存款占全部存款资源的80%,在这样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中,如果贷款利率完全放开,难以形成竞争性的均衡市场利率。如果竞争不充分,垄断性高利率或低利率都有可能出现。这样,就会诱发小银行的大量倒闭。由于金融机构倒闭的“传染放应”,往往会导致金融动荡,金融秩序混乱,甚至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

3国有企业尚未称为市场的主体,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其行为是否符合市场规则,直接影响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失败。目前总体来说国有企业还不具备成为一个健全企业的条件,对利率市场化承受不足。经济效率低下,利率市场化基础不牢。一是企业通过银行贷款会增加企业的负债率,造成企业的负担过重,同时,我国的国有大型企业的贷款利率存在一定的政治色彩,即规定大型国有企业贷款利率最高上浮和下浮不超过10%,因此放开贷款的利率可能会使国有企业难以承受利息的负担,甚至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生存隐患。另外利率市场化基础之一是企业能够在金融改革过程中,通过自身效益的提高来消化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成本增加等不利影响。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不高,在全面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利率必然会大幅度上扬,而国有企业又不具备消化较高利率的能力。这样做可能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为了生存仍要使用较高利率的贷款,置银行贷款于风险之下;二是部分企业体制改革停滞不前,使其无法承担较高利率贷款,贷款需求下降。

4缺乏完善的金融体系。首先,利率市场化改革必须要有结构合理的银行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做保证,而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尚未形成良性竞争机制,金融监管体系也不够完善。其次,虽然我国银监会已经成立,但是它还缺乏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力度。

三、深化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对策

1进一步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是利率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条件,利率市场化所要求的金融市场应具备如下特征:品种齐全、结构合理的融资工具体系;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金融市场主体充分而富有竞争意识;建立以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为特色的监管体制。目前中国的金融市场体系仍然处于不发达阶段,规模小、品种少、不规范等弱点制约了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因此,中国应该进一步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首先,要建立健全统一完善的货币市场,扩大其规模和覆盖范围,提高运行效率,以此作为整个利率市场化的切入点,形成真正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的利率信号并最终成为中央银行能够有效调控、又能对其他金融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的利率产生有效影响的核心金融市场;其次,要建立和规范发达的证券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基金市场齐头并进均衡发展,要形成以机构投资者为核心的市场投资主

体;最后,应该加快建立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为利率风险的转化和摊销提供手段和支持。

2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企业的融资行为建立在健全的融资体制基础上,并有较高的投资利率弹性。但是中国目前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预算软约束,使其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较低,缺乏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应有的理性,往往只考虑如何得到贷款,而忽视利率水平的高低,将成本置于次等地位,导致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负债水平过高,增加了整个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加大了利率市场化的难度。因此,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成为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基础工作。一是要加快国有企业的债务重组和制度创新,硬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二是加快企业改革,尽快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从而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良好的基础和外部环境;三是要尽快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增强其适应利率市场化的能力,并提高其对宏观调控政策反应的灵敏性,以确保利率政策传导机制的顺畅。

3积极加强货币市场建设,充分发挥货币市场的功能。一要继续扩大市场主体,提高市场成员的广泛性,促进社会资金广泛、高效、充分的流动。二要增加市场交易品种和交易工具,满足不同层次投资者的需求,丰富市场内涵,为投资者提供规避利率风险的工具。三要加强市场中介制度建设,推动市场经纪业务发展,提高市场流动性。四要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子化信息技术建设,提高交易系统效率,提高市场透明度。五要促进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相互融通,促进各子市场的均衡发展,为形成统一权威的市场基准利率创造有利条件。

4调整利率水平和结构,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做准备。对利率结构的调整,必须对现行的上百个利率品种、档次进行简化。贷款利率可按期限简化为短期贷款利率和中长期贷款利率两大类,存款利率种类也要按期限和存款额划分,以减少31现行种类和档次,形成新的利率结构。要进一步理顺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对应结构和期限结构,理顺存贷款的利差。要使资本市场上的各种债券与货币市场上的同业拆借利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之间形成合理的比例关系,应当在负债期限相同的情况下,按风险大小确定利率。

5商业银行要深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要继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更要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推进商业银行经营制度建设,强化其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建立科学的利率研究、分析和决策机制,建立市场化的利率定价机制,建立科学而灵活的利率授权机制,建立有效的利率风险防范机制,建立硬性的成本控制机制,建立起高效的利率信息沟通渠道和适当的利率风险衡量系统,加强对利率走势的预测和分析,提高商业银行规避风险的能力,商业银行的运行要贯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原则,针对市场需求和市场变化来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个性化服务和以市场为中心的标准化服务,以追求利润最大化。

猜你喜欢

金融市场市场化利率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为何会有负利率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随机利率下变保费的复合二项模型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