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项目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2009-10-10赵军凯

现代企业 2009年8期
关键词:管理者项目管理目标

赵军凯

项目特点:临时性、短暂性、阶段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资源做好各项工作就涉及到管理的问题。国内的管理学者和专家,在总结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于一项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归纳为:确定方向,设定目标,建立组织,确定职责,进行计划、控制和实施。在经历了中海油若干工程项目后,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的管理实践进行梳理,得到五点认识、三点特别注意事项和七点推荐做法,与同仁共同探讨和分享。

一、五点认识

1思路要清晰,方法要正确。开展一项工作,首先需要理清思路,找到正确的方法。也就是“确定方向,设定目标,建立组织,确定职责”的过程。根据方向确立策略——高层决策;依靠方法制定程序——中层管理;实施监督推进执行——基层执行。脉络清晰,一一对应。

2做到持续改进。完成了“确定方向,设定目标,建立组织,确定职责”之后,接下来是“进行计划、控制和实施”。这一阶段的工作即实施和执行,也是项目成败的关键阶段。虽然项目是阶段性的,对项目管理仍具有指导意义。PDCA循环控制理论,计划、执行、检查和改进,把一项工作描述为一个流程,道理很浅显,实际工作中也很管用。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细化:工作有计划,人员有安排,专业有协调,质量有监控,进度有掌握,完工有验收,汇报有反馈,安全才能有保障。

3重视团队建设。上述两点,涵盖了管理的各个阶段,完成科学管理“确定方向,设定目标,建立组织,确定职责,进行计划、控制和实施。”的各个步骤就能做好一个项目吗?不,还需要做好团队建设。

借用《孙子兵法》中“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在海上油田开发的工程和生产管理中,业主、作业者和承包商以及分包商做到全员参与向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齐勇若一),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岗位职责以及工作程序的约束下做到利益共享、责任分担(刚柔皆得),使所有参与人员能够步调一致形成高效团队(携手若使一人)。这与中美合作渤海曹妃甸油田的团队精神“一个团队,一个步调,一个目标”形神一致,异曲同工。做好项目要重视团队建设;经营公司要发展企业文化;治理国家要树立民族精神。队伍需要有一种精神:“一个团队,一个步调,一个目标”,使人员有归属感,队伍有凝聚力。

4搞好人员配置。日本学者赤松要(AKAMATSU)在1935年首次提出“雁行形态论”,用于研究二战后东亚国家经济与产业结构变迁,在这里将其内涵外延至人员配置上来。采用“雁行配置”形式,而非“方阵配置”,有动物学选择规律,内部运行机制优越。海上油田工程和生产管理队伍采取“雁行配置”,做到“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互促进”,从油田和人才的长远协调发展看,可以使整个队伍的综合水平保持相对稳定,符合公司人才发展战略,有利于公司既定政策的延续和执行。

5讲客观重事实。管理者的管理风格直接影响着队伍参与管理的意愿和程度。项目的每一位参与者,无论业主,还是承包商,均应实事求是,对人事物要客观。中海油前任首席财务执行官邱子磊曾指出:管理者要“抓重点,弃好恶,略风影,重事实。”

二、三点特别注意事项

1换位思考。换位思考实际上是站在不同角色上重新审视环境。你会发现事物并非黑白两色,非对即错,你多他就少,还可能有第三种选择。中央电视台经常播出“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是对换位思考富有哲理的诠释。

2鼓足士气。西方学者将管理的基本要素归纳为“7M”即:Men,Money,Methods,Machines,Material,Market

和Morale。最后一个“M”指的是士气,也就是心理状态。《左传》中《曹刿论战》篇提到“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善于抓住自己和对方军队的心理活动和实际状态,利用士气起伏规律取得胜利。

项目管理与企业日常管理不同,不可避免遇到一个又一个新问题,面对困难和压力,管理者首先要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和鼓足勇气,善于利用士气起伏规律,引导项目顺利度过难关。

3注意言行。项目管理不仅是完成一项工作,还涉及人员的日常管理,这是复杂和动态的管理过程。中国人注重个人修养,“谨言慎行”“讷于言,敏于行”等为人处事哲学为古人先贤所遵从。实际上,一个人说话做事的对象,场合,时机,技巧,有无意识等,产生的效果和影响绝然不同。项目管理中团队建设很重要,这一点前面提到了。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个角度提出:少指责,多鼓励;少抱怨,多建议;少空话,多行动。切实摒弃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浮躁风气:表演多于实干,应付大于执行,名利重于事业。

猜你喜欢

管理者项目管理目标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