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迪再次为领先下注

2009-10-07许艳清

中国汽车市场 2009年10期
关键词:柴油车油品柴油

许艳清

10年,50万辆,奥迪A6在中国车界创造了一部让所有对手难以企及的神话!虽然我们相信,到目前为止,奥迪在中国仍然一切尽在掌握,还没有哪个对手能真正撼动它的江山,但正如随着全球品牌的大举进入,大众在华占据40%以上市场的时代一去不返一样,奥迪可能永远在这块市场上吃独食吗?所以更多人关心的是,下一个10年,奥迪要怎么走,A6的传奇如何延续?

快鱼吃慢鱼几乎已经成了汽车界的名言。在竞争对手加速对中国市场蚕食,逐渐追赶其在中国高端市场第一品牌的背景下,是高调地杀向新市场,还是继续稳扎稳打,巩固原有的地盘?奥迪再次选择主动出击——在A6国产十周年之际推出了该车型的柴油版。即使柴油车在中国还不是实用技术,奥迪依然希望用领先者姿态,试水中国。

但这不是奥迪第一次下赌了,早在10年前,A6国产之时,奥迪就曾义无反顾地赌了一次。

奥迪的上一次赌博

8月16日,青岛晴空万里,骇浪拍岸,奥迪选择这里举行A6十周年的庆典。据了解,今年1-7月,奥迪的销量直逼8万辆,其中A6L在C级车市场的占有率更是高达64%。

在10年前,这是难以想象的。当时奥迪品牌在中国不如奔驰和宝马响亮,坐奔驰开宝马已经深入人心。引入什么车型?是当时中德双方需要共同研究的课题,

当时正在德国研发的奥迪全新产品最新一代A6并没有在引入计划之列,上一代A6正处于生命周期中段,如果引入旧车型,有限的数量则可能无法抵御极高的零部件国产化成本。因此一汽一大众作出选择,直接争取最新型号,实现与奥迪全球同步。

可在部分德方人员眼中,当时一汽一大众“一塌糊涂”的硬件条件和仅仅只有捷达一款产品的生产背景,居然痴人说梦般地要引进生产——第五代奥迪A6,简直就是个笑话。

在慕尼黑的一家餐馆里,当时的一汽厂长耿昭杰对皮耶希说:“你看到的只是硬件条件,而我认为对于在一汽生产奥迪A6,一些看不到的东西更重要,那就是我们对中国市场的把握和对生产高档车的不懈追求,奥迪100的成功就来源于此。”皮耶希深受感染,决心赌一把。

不过,让德方无法理解的是,中国伙伴提出要打造一款“中国版”A6,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加长”。德方认为,A6的车内空间足够块头大的德国人使用,怎么瘦小的中国人反倒认为不够用了?

更何况,对原型车加长意味着要动轴距,意味着二次开发,以及随之而来的大量资金、时间和人力投入。这是否值得,德方犹豫了。于是,中德双方又就“是否加长”的问题争论不休。

这场谈判持续了20多个月,最终以德方同意“加长”而结束。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极其明智的决策,尽管奥迪为此付出了二次开发的高额投入,但也让A6成为了中国高档车市场上最成功的行政座驾。

如今,“加长”已经成为了豪华车抢占市场的一个重要利器,即使是当年不屑跟随奥迪脚步的宝马,奔驰,现在也不得不承认,要么失去市场,要么“加长”。

欲再次穿越“无人区”

现在,在绿色技术领域,奥迪依然想成为一个标准的制定者,正如它进入中国市场10年来一直所做的那样。

当天的庆典仪式上,一汽一大众奥迪品牌还推出了奥迪A6L2.7 TDI,售价48.88万元,成为国内惟一一款配备柴油发动机的高档行政车,勇闯中国车市的“无人区”。

据了解,早在2004年奥迪就曾尝试引进A6L 2.5TDI,该车型仅销售了1627辆就不得不宣布停产。总结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政策原因,还因为清洁柴油车在中国仍面临着油品质量不过关,柴油供应不足等现实问题,尤其是占奥迪全国近十分之一销量的北京还对柴油车上牌设限。

事实上,自1989年TDI技术问世至今,奥迪已经在全球销售了500万辆TDI车型。“奥迪TDI柴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已经证明了柴油发动机的高效清洁,我们希望能把这项先进的技术也带给中国消费者。”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张晓军说。

据奥迪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在引进TDI技术时,奥迪也专门针对中国的油品问题进行了一些适应性的改进,比如TDI在德国配有超低排放装置,可以提前6年达到2014年将要实施的欧VI排放标准,但引进中国的TDI就不会装配这个装置。

“这么做虽然在降低排放上打了点折扣,但仍然能够达到欧IV和国IV的排放标准,完全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且更能适应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油品,事实上我们已经在全国完成了相应的试验,结果都很不错。”该人士说。

“相信未来中国政府会支持清洁柴油技术的发展。”张晓军透露,“目前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巨头已经把提高柴油品质提上了日程,将来随着油品质量的提高,清洁柴油技术还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猜你喜欢

柴油车油品柴油
油品储运系统油气回收
日企全面撤出欧洲柴油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