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的那些小事
2009-10-04佚名
佚 名
西装太贵
我认识一位前辈,在香港某家非常知名的金融公司担任高级主管。有一次,他告诉我们几位年轻晚辈说,在香港,有一些手工订制西装的老师傅,制作的西装非常精良,而且很便宜,所以,好几次总公司的高级主管来香港开会,他都带这些主管去订制西装。
有一次,他的直属老板到香港开董事会,照例,他带他的老板到西装店量身定做西装。因为物美价廉,他的老板相当开心,一边站着量尺寸,一边开口问他说:“你要不要也定做一两套西装?”
他把故事说到这里,我们当然都很好奇:“那你怎么说?”
他哈哈大笑说:“我怎么可能让我老板觉得我可以和他穿同一种等级的西装?所以我连忙告诉他说,这里的西装对我来说太贵了一点儿。无论这是不是事实……”
玩笑太冷
前一阵子我处理一起同事之间的纠纷。其实起因也很简单,A同事负责一项任务,而B同事则指出这项任务有一个没有被发现的错误,这是职场上常常在上演的情节,但B同事在发邮件的时候偏偏要加上一句:“这也难怪,毕竟你才得到晋升,这一阵子要管的事情比较多……”这个争端到我这里来的时候,A同事认为“我有错就有错,但需要这样讲话吗?”但B同事觉得“只是开个玩笑罢了”。但我不禁要问,你们的交情好到可以开这种玩笑的程度吗?
当你在职场上必须说一些话的时候,你说出口的到底是一句得体的话还是一句损人不利己的话,往往决定了你的人际关系处理得好不好。
谁的场子
我曾经的一位老板非常重视“这是谁的场子”这种小事。当主人的时候,他会想尽办法确定所有的灯光都打在他的身上;但如果是别人的场子,他一定保持非常低调,生怕一不小心,就抢了别人的风采。他在扮演配角时的称职,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
我在职场生涯中也真的看过一位主管,那明明是别人做东的饭局,他却举着酒杯到处和别人敬酒,俨然自己才是主人。吃完那一顿饭之后,公司的几位外籍主管私下都表示对他的印象大打折扣,而他大概永远都不会知道为什么自己在那一场餐会之后的几年内,职业发展始终不太顺利,一直到离职为止。
给人面子
有位同事为了一个跨国的专案,到上海出差。一天中午,上海当地的几位同仁要一起请他吃饭,并早就选好了一家餐厅。席间,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十分开心。后来,餐厅给他们每人上了一盅汤品,他喝了大约半碗以后,看到一只小蟑螂在汤里漂起来。遇到这样的事谁都会反胃,但为了不让几位请客的同仁觉得难堪,我的这位同事非常冷静地把蟑螂舀出来,偷偷地用纸巾包起来,扔掉了,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用餐。当然,不包括那一盅汤。
对于请客吃饭,有一个到今天都还适用的比喻:当你赴饭局时,不要争坐首席,恐怕有比你更尊贵的客人也被请来,如果你坐了首席,主人也许将对你说:“请让座给这一位吧。”那你只得羞愧地退到末座了。所以,当你被邀请时,去就坐在末位,好让请你的主人来对你说:“朋友,请上座!”那时,你在同席的人前,就有光彩了。
掌握分寸
工作几年之后,每一个人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觉得是朋友的人,结婚时却没有通知你,当然也遇到过觉得不算有交情的人,却给你一个“红色炸弹”。所以,发红白帖给什么样的同事和朋友,成了很多人的烦心事。
这件事可以按照这样的原则:与其让别人觉得“我们有这么熟吗”,还不如让别人觉得“拜托,我们哪有这么生疏”;与其让别人觉得“你也未免太不客气了吧”,还不如让别人觉得“你干吗这么客气啊”。简单来说,这就是掌握分寸。
“分寸”这两个字也充分说明,人际关系其实有很多细枝末节的小事:别人请吃饭时应该点什么价位的菜色?什么情况下开玩笑不得罪人?今天的场合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去参加某个朋友的婚礼该包多少礼金……这些问题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有些时候,一个人会被众人喜欢还是讨厌,就是这些小地方决定的。
在职场上,有一些人工作能力杰出、绩效表现优秀,但就是和升迁机会擦肩而过。说到底,都是“人际关系”在作怪。
有些人总是想到“别人”,有些人总是想到“自己”,这大概是一个人会让人喜欢或被人讨厌的重要原因吧。维持人际关系这件事情,如果一定要用一个简单的原则来总结,那就是:你希望别人怎么待你,就先怎么对待别人。
(下下摘自《海外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