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阅兵重装备难进红场
2009-10-02
在2009年阅兵式上,一名年轻人向老兵献花。
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刘左元
苏联解体后,由于国家动荡,红场阅兵仪式曾一度被中断。虽然1995年恢复了红场阅兵,但俄罗斯已不是昔日强大的苏联,没有重武器登场的红场阅兵,大多没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2008年之前,像坦克、导弹这样的重装备再也没有在俄罗斯红场出现过。1995年5月9日,俄罗斯如期举行庆祝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阅兵式。这次阅兵同时搞了两场:一场是只有步兵方队参加的红场阅兵式,一场是库图佐夫大街有少量武器装备参加的阅兵式。同时在两个场地搞阅兵,并非具有特殊含义,实际上是无奈的选择:苏联解体后,红场附近的重建工程挡住了重装备进入红场的一个入口。即便是2005年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有世界多国领导人出席的隆重的阅兵仪式,最壮观的场面也只是空军“勇士”和“雨燕”飞行表演队的10架飞机在红场上空飞行。
2008年胜利日,苏联解体17年后重型装备首次重返红场阅兵式,这次检阅让世界看到了俄罗斯到底拥有什么武器,展示了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但重型装备参加阅兵遇到了交通问题。就拿进场条件来讲,苏联时期,大阅兵中的坦克要穿过莫斯科的练马广场后进入红场,而现在练马广场已经变成了贸易中心。苏联解体后,俄当局为恢复红场附近地区的历史原貌,重建了包括喀山大教堂在内的多项新工程,这些工程挡住了重装备进红场的入口。红场周围密集的旧式建筑和商业区,使参加阅兵仪式的车辆进出成了老大难问题。有些临近红场的街道甚至只能并行两辆汽车,像T-90坦克、体积庞大的“白杨”导弹即便能塞进这些狭小的街道中,掉头也很困难。在勃列日涅夫时代,为了洲际导弹能够进入红场参加阅兵式,曾拆除了红场北侧的伊韦尔斯基拱门。
红场的条石看似坚固,但毕竟风吹日晒,难免有些凹凸不平。像T-90坦克、白杨-M这样的庞然大物,对红场条石地面会造成一定损害。2008年的胜利日阅兵中,总长22米的“白杨”导弹从瓦西里斜坡处入场,在凹凸不平的红场条石上爬坡,这个庞然大物颇费了些力气。
和其他国家相比,由红军老战士组成的方阵,成为俄罗斯阅兵文化中的一道风景。每到5月9日这天,那些屡立战功的红军老战士,就会将旧式军装穿戴整齐,走上街头参与阅兵。2005年,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阅兵式是最具代表性的一次,整个阅兵式分历史和现代两个部分。历史部分首先出场的是手举60面卫国战争期间战功卓著部队旗帜的方阵。之后,6个由74名军人组成的连队方阵和1个由33人组成的骑兵连方阵整齐地进入红场。每个方阵的士兵都身着不同军装,手持战争时期的武器,分别代表战争时期苏联红军各兵种。随后,2600名胸前佩戴勋章、手持鲜花的老兵,乘坐新仿造的二战时期军用卡车,陆续进入红场。
在阅兵问题上,俄罗斯人可以算“抠门”,2007年和2008年参加阅兵的俄罗斯官兵都没有超过1万人。而俄罗斯也没有阅兵专用部队,除了莫斯科卫戍区部队外,参加阅兵的部队多从军校和其他部队抽调,而在2008年的阅兵仪式前,这些部队也仅进行了3次演练。在阅兵时俄罗斯士兵好像因为训练不足,军容军姿上比中国阅兵式差了不少,看上去正步都有点踢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