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兵的争议
2009-09-30宋鲁郑
宋鲁郑
7月14日,是法国国庆节。与往常一样,在法国的象征香榭丽舍大街举行了阅兵式。由于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国也将举行阅兵式,因此,对中法两国进行一番比较还是颇有现实意义。
和中国不同,法国国庆节年年举行阅兵仪式,已经常态化。因此,想必与阅兵相关联的机构、人员平时都要保留。毕竟同庆游行兴师动众,仅凭临时集训是来不及的,而且好别出心裁的法国,几乎每年游行队伍的构成都有一定的变动,不提前计划和安排怎么保证阅兵的成功?不过这样下来,每年的国庆阅兵耗资是相当巨大的。中国现在的惯例是十年一阅,其声势自然不凡。毕竟要展示十年间军事卜的各种进步,其规模自然不可能小。况且,在西方阅兵最大成本是人力,在中国却并不是。
法国每次同庆阅兵都是三个总动员:政治总动员、三军总动员和媒体总动员。所有的政治人物都要出头露面,甚至包括卸任的前领导人、反对党领导人等。陆海空_三军更是齐齐亮相,一展雄姿。媒体更是不遑多让,从一大早就开始现场直播,直到全程结束。而贯穿全程的是爱国主义教育。法国自路易十四和拿破仑时代,就形成了大国意识。这种大国自豪感无时不在。这当然与历代、历朝、历届政府的努力分不开。
法国国庆阅兵。还往往把外交与内政裹挟进来。去年,总统萨科奇邀请地中海沿岸国家包括颇有争议的叙利亚总统出席,建立地中海联盟。以进一步突出法国的大国地位。今年,法国更邀请印度军队参加阅兵式,400名印度士兵组成的方队走过香街,格外引人注目。当然,印度也是年年都举行国庆阅兵式,两个国家算是找到共同点了。不过这一次邀请印度士兵和总理出席,其表面目的是为了军购,但恐怕还有借印度平衡中国的战略目标吧。法国的阅兵式也曾出现过中国方队。一十年前,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跑到海外的一帮流亡人士在法国的扶持下居然也组成一个方队,行走在香街上。只可惜,这些人很快就被法国政府抛弃了。说起裹挟到国庆阅兵式上的内政,更为有趣。去年由于前总统希拉克反对邀请叙利亚总统未果,毅然决定抵制。谁都知道希拉克和萨科奇虽然同属一党,但双方却存在历史积怨,希拉克也不支持萨科奇竞选总统。所以,萨科奇去年第一次阅兵就颇不给希拉克面子。另外一个有趣的事情是阅兵前一天总理还生龙活虎地工作,但到了国庆这一天,如此重大的场合却称病不能出席。国庆一结束,他又再次生龙活虎地工作了。
其实,法国阅不阅兵,如何阅兵,是法国的内政。外人自然不必说三道四。但是奇怪的是,面对今年中国将要水行的国庆阅兵,海内外却已经掀起一股浊浪,要求取消的噪音不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其取消的理由居然是“閱兵是极权国家的传统和偏好”。这么说来,法国和印度都是极权国家了。如果中国十年举行一次是极权国家,那么每年都要举行阅兵的法国和印度岂不成了超级极权了?还有人说,今年是世界经济危机,应该取消。难道法国和印度都不是全球化中的一环,不受经济危机影响?(法国总统萨科奇国庆节当天已经声明,不会因为经济危机而减少国防开支。)难道经济危机的发源地美国,不知道世道艰难,还要举行历史上规模最大、斥资最多的总统就职仪式?
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关注中国的一言一行。这本无可厚非。也是中国成为大国的证明和必经的考验。但在这一过程中却出现两个极端。一是上面所提到的双重标准。另一个就是一切以西方为标准来衡量中国。其实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相互借鉴也是常有之事。但如果硬要把一方当作另一方的标准可就谬以千里了。从历史上看,还真的有不少荒唐之事。比如中国强大的时候,许多国家自动地把中国作为标准。日本就认为自己的万世一系不如中国的改朝换代科学,应该向中国学习。法国启蒙大师伏尔泰也曾把中国当作偶像。当然,西方强大时,许多国家不由自主地把西方的一切都作为标准。当然,除了弱小一方主动把强大一方当作标准外,还有强大一方强要把自己的标准当作全球标准。这其中,还曾造成过极大的误会。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向来讲究礼仪的中国却被英国描绘成野蛮之徒。除了宣传的需要外,确实与一件“误会”有关。中英在广州对峙,英国希望谈判解决(实是以武力相威胁,不战而屈人之兵),于是派特使打着白旗去要求谈判,结果遭到中国军队炮轰。于是英国痛斥中国野蛮、落后。其实,打白旗表示谈判这种规则仪在当时的欧洲通行,在其他地区并没有形成共识。此后东西方多次冲突部和小同的标准与规则有关。而这个过程也就是西方标准强迫他国接受的过程。比如强行派驻使馆人员,使馆人员享受特权,都是当时西方的标准。中国只是由于不够强大,战败后也只得接受西方的规则罢了。否则,如果是中国取得胜利,肯定还是中国的“朝贡体系”成为全球规则。
当然,中国落后的时候,某些群体主动把西方标准奉为至宝,还是有情可原。毕竟,历史上中国强大的时候,西方的精英阶层也犯过同样的错误。但是,当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美国最大的债主时,再把西方的一切作为标准,这种思维定势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