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析新闻写作范式的变异

2009-09-30钟克勋

新闻界 2009年4期
关键词:范式变异通讯

钟克勋

摘要新闻写作范式正在发生变化,新闻文本的标题和格式都在创新,但创新不能丢弃了新闻报道真实这个根

关键词新闻写作范式异化虚假新闻根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

时下,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千方百计创新、出彩的同时,也在悄无声息地变异着长期以来形成的新闻写作范式。

媒体的这种变化虽然赢得了市场,但新闻写作范式的某些变异却使新闻的真实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有的媒体从业者在商业化影响下,一方面变异新闻写作范式,另一方面放开手脚制造“合理想象”的虚假新闻。此现象让人为现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一些新闻价值取向而忧虑和困惑。

一、新闻写作范式变异的特征

在近10年来的报业竞争中,其新闻文体和文本格式的变异是显而易见新闻写作范式有了这样一些变化特点。

1新闻报道两大主要文体标题的习惯形式趋于模糊

消息和通讯是新闻报道的两大文体,各自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律和特点,但现在一些报纸,消息和通讯的标题互相借用,使两种文体标题的形式和风格相互融合,趋于模糊。

(1)标题变异的具体表现

有些消息为了软化,标题文字表意不直截了当,采用通讯的传统标题形式,显得比较含蓄,如《中原伏“虎”》(人民日报)、《发展之“魂”》(四川日报),两则报道的主标题都比较虚,是非常明显的通讯标题的做法,但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是消息,而且有“本报讯”之类的消息头。

有些通讯采用消息的标题形式,直接点题,两栏、三栏标题都用上来。如《(主)薄纱掩面“最美丑女”蓉城征婚(副)身患红斑狼疮的吴女士希望能找到生命的另一半》,这是一篇通讯,但从标题上看已分辨不出是消息还是通讯了。特别是现在一些解读性新闻,其文体更是泾渭难分,如《(引)专访商务部研究院外资研究部主任马宇(主)我国外资企业总体运营良好(副)在国民经济总量占比稳步提高不用害怕外商投资的抑制效应》,按传统习惯这些是消息标题做法,但这些文章标题下的内容却类似通讯文体:

此外,较多的口语和俗语用人标题,此类标题形式在四川的市场化报纸里很常见,像《市场消防车扯拐众商家用脱一车灭火器》,此题虽然通俗,但这里的“扯拐”和“用脱”恐怕只有四川人才看得懂。

(2)新闻标题的传统规律和习惯剖析

消息和通讯两大新闻文体因为表现手法和报道内容的深度和形式不同,标题也就各具鲜明的特色,

就形式而言,过去消息的标题比较复杂,有复合式标题和单项式标题,而复合式标题又有三栏和两栏式,两栏式又有两种情况;过去通讯的标题形式较简单,主标题的字数较消息主标题少,可以少到一两个字,如《源泉》、《搏击》,消息的主标题则没有这种情况。

就风格而言,消息的标题硬而实,往往直截了当,标题表意较直白,题意非常明朗,把事件所涉及的对象、什么事件,甚至结果或效果几个要素都浓缩到标题上,让人一目了然。

就总体规律而言,通讯的标题软且虚,对新闻事件表意较为含蓄,大多数通讯的主标题只能看出某种意思,看不出具体事件,一般要给读者留有阅读和意识空间。如前段时间媒体对南江县已故纪委书记王瑛的报道,《人民日报》的通讯标题有《永远的巴山红叶》、《大巴山的女儿》等,这些标题在表意上只能看出一种精神和态度,但给人的感觉比较虚化。

在新闻写作中,传统的消息和通讯两种文体就标题的处理是非常明朗的,无论形式和风格,各自的特点都很鲜明。

2文体的文本格式边缘化

消息文章短、字数少、内容单一,通讯字数多、文章长、内容丰富。由于文体表现力和新闻报道的内在规律等因素所致,消息一般都有消息头,如“本报讯(记者XXX)”,全国性的报纸,如《人民日报》的消息头是本报x地x月x日电(记者XXX),列通讯来说,较长的文章有小标题,对报道事件反映的几个方面或情节,各用小标题统率,以引导读者。

过去,以上两个方面都是新闻报道两大文体最明显的特征,但随着报业的发展,现在这些特征已模糊化了。不少报纸为了在形式上软化新闻,大量的消息不用消息头,舍去了“本报讯”和“电头”,并借用通讯的作法,在四五百字的消息里也加上小标题,以方便读者快速了解信息。

无论是标题形式还是文体格式的变化,对新闻写作来说都是一种进步,或者说创新,是新闻贴近受众在微观技能上的反应和表现,但有一点我们又必须警惕,新闻写作不管怎样变化,决不能超越真实性原则,不能丢了真实这个“根”。

然而,现在不少报纸以创新为由,而行炒作之事,甚至报道虚假新闻,这些违背新闻原则的报道,虽然祸端在思想意识方面,但具体操作则多出在新闻写作环节。

二、新闻写作不良变异现象扫描

现在一些被新闻界早已唾弃了的新闻写作中的不良现象又沉渣泛起,虚假新闻不但屡禁不止,而且呈现蔓延之势。认真分析近年来大大小小的假新闻,大多出在文字新闻上,关键又在新闻写作环节。为何如此,道理很简单,图像新闻需要有现场实况,要做假难度较大,当然,像《纸箱包子》事件,作为图像新闻,其作假者的制作技能还是颇高明的,但不久还是露出了马脚。而文字新闻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可以远离现场,受事实空间的制约相应较小,鉴于此,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一旦自己的职业道德防线失守,新闻真实性就会丢失,写出的作品就可能失真,严重者将贻害社会。

笔者认为,新闻写作范式的创新无可厚非,但写作新闻时应对事实严格把关,有效抑制虚假新闻的流出渠道,才能保证新闻的公信力。

同前,我们阅读报纸和浏览网页不难看到,新闻写作变异演绎出这样一些不良现象:

一是标题无限放大事实,小新闻大标题,人为拔高夸大,题文不符,形成报道的虚假。一些媒体,尤其是市场化报纸和网络媒体,在报道一些并没有多少新闻价值的事实时,标题做得很刺激,但报道内容事实却很不起眼,甚至与标题所渲染的事相差甚远。把标题做得有声有色,这是媒体传播者的同标,但不是现在有些记者写作新闻那样,只顾炒作,竭力夸张,不管真实与否。新闻的本质在于真实,写作时在追求标题冲击力的同时决不能丢了真实这条根。

二是导语过分渲染,编造事实或大肆夸张,以误导读者眼球:做新闻导语极为重要,把导语写活是记者们的追求。媒体在版面上都需惨淡经营导语,但现在随着新闻文本范式的某些创新,一些记者所写的导语不是在事实基础上写活,而是虚假渲染,一大堆空话让读者反感。

三是不尊重新闻事实,而是根据采编人员的好恶“合理想象”,无限放大。据笔者调查,不少有影响的大媒体记者都把此方法用得炉火纯青,尤其是做社会新闻的记者,把一些本是很小的新闻事实合理想象后,再无限放大,竭力炒作,使自己媒体传播的新闻具有爆炸性影响,进而增强市场竞争力。有些媒体新闻部的主任接到报料,安排记者出去采访,

不是按照记者采访的实际事实来决定文本的字数多少,而主观决定,记者还未出门就要求写多少字数,于是,记者采访后本来只能写三四百字的稿件,但为了炒出分量,便抓住那点新闻,不遗余力地想象、放大,洋洋洒洒一两千字的报道便出笼了。在现在的媒体中,如此炮制“新闻”的记者不在少数。

四是不管新闻要素,似是而非,反正读者不知道、也不会核实媒体报道事件中何人、何事等,只要写得热闹就能吸引读者,因此现在媒体报道的部分新闻,其中的基本要素经不起核实,自然也就虚假。

在新闻报道中,把新闻的要素写活是值得提倡的,但现在一些文字新闻近乎于文学的虚构,对事实添盐加醋,无限放大,对人物的名字随便安排,人物的活动和对话合理想象,张三、李四不是采访到的真实对象,而是记者虚拟的。新闻的要素是新闻写作的基本元素,新闻写作无论怎样变化,其基本原则底线是不能突破的。

五是新闻写作者角色的错位。目前,新闻写作逐渐丢掉了优良传统,由满足受众需要,变成了满足媒体、记者自己的需要。现实很残酷,记者采访不到新闻就要失业;没有“轰动”新闻,就吸引不了眼球。因此,有的记者不是从基本功上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为所供职的媒体提供高质量的作品,而是投机取巧,采访事实不够,写作时使用文擎创作的手法制造“新闻”,使媒体上虚假无聊的信息泛滥。

六是对虚假新闻态度暧昧,不认真核实事实,听之任之,甚至明知故犯。现在很多记者在新闻采写中都很重视热线报料,这本来是好事,但有的人得到报料,只要出了门,无论报料真假,绝不空手而归,即使是假信息,也要设法写出一则像样的“新闻”,以挣稿分。要么按照报料的虚假情况写稿,要么以假信息再制造假新闻。

目前随着新闻写作文本范式和新闻报道理念的变化,各媒体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和报道效果,但同时也使一些不良的报道从新闻写作环节放了出来,使虚假新闻越来越多,怎样防止和减少虚假新闻的泛滥,怎样把好新闻写作关是不得不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

三、坚守新闻写作应有的防线

新闻写作是新闻报道的关键环节,无论写作范式怎样变化,都应把住新闻报道的根。因此,在新闻文本不断变异的情况下,认真审视新闻写作的基础地位很有必要。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写作无疑仍然处于“龙头”位置。“记者采访的结果需要通过写作才能产生完整而深入的报道……撰写新闻摄影图片的文字说明,也需要通过新闻写作完成。电子媒体的新闻节日制作,同样离不开新闻写作……网上写作的原理仍然离不开传统的新闻写作”。无论纸质媒体,还是新媒体的传播活动,文字文本都是最基本、最关键的新闻传播信息符号。即使近年发展迅猛的网络媒体等,新闻写作也是传播程序中不可忽视的工作。网页的信息承载、网络论坛或网友的跟贴“灌水”、手机短信,以及媒体传者与受者的互动等都离不开写作环节。

新闻写作不仅在传统媒体中,需要坚守新闻的本质、原则、价值,在新兴媒体中它同样是影响传播质量的关键环节。无论写什么媒体的新闻稿件,其基本原则和价值都是不能随便变异的。对于新闻写作来说,在写作技巧、文本范式等方面有所创新+甚至标新立异,无疑是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然而这种创新不能削弱新闻的核心价值观,相反,应通过创新进一步提升新闻的价值,让新闻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

然而,有的媒体在创新理念的主导下放纵记者,按照“抓住亮点,合理想象,无限放大”的理念去采写新闻。此新闻写作理念的第一句“抓住亮点”是有积极意义的,而后“合理想象”、“无限放大”就不能视为新闻写作的创新和进步了,相反却是对新闻原则、新闻价值的践踏,甚至是对新闻业的腐蚀,这是新闻写作必须抵制的一种不良风气。

新闻写作是新闻传播的关键环节,在媒体转型中,媒体无论是开拓市场,还是行使社会责任,新闻写作环节都不可等闲视之,都不能丢了新闻真实性这个根。

猜你喜欢

范式变异通讯
防止蚊子叮咬的新方法
基于SCP范式的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分析
谨言慎行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工商银行与第四范式正式签约共建银行AI核心系统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国内首个AR通讯应用浮出水面
国内首个AR通讯应用浮出水面
变异的蚊子
病毒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