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编辑劳动与共享价值的几点思考

2009-09-30

新闻界 2009年4期
关键词:选题劳动价值

彭 蓉

摘要本文对编辑劳动与共享价值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编辑共享价值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

编辑劳动是指编辑者所从事的与创造精神文化有关的所有行为,是一种创造性行为,即编辑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不是抽象的理性思考,而是具体的主体行为。其性质和作用大致有5个方面:(1)精神生产的规划与组织;(2)精神产品的鉴别与加工;(3)文化遗产的整理与弘扬;(4)对新作者的发现和培养;(5)提取与传递信息。

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应用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已成为一个简单事实。以互联网为例,搜索一个关键词,在零点几秒内,可检索出无数网页和信息,动辄几万数十万甚至几千万条。当编辑面对电脑,无论你是网站编辑还是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等等不同传播媒体的编辑,进行一系列的编辑劳动,规划、组织,鉴别、加工等等,面对一大堆可以共享的繁杂的新闻或信息资源,从规划设计到具体施工,甚至可以细化到每一条信息,几乎都会无数次地拷问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下手?怎样取舍?为什么要这样选择而不那样选择?依据是什么?标准是什么?是选择决定设计,还是设计决定选择?等等。

简而言之,今天的编辑劳动,与今天日益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笔者作为一家行业科技期刊的编辑,每天在电脑前必须面对的课题,就是在激烈的出版市场竞争中,如何才能在广泛共享的信息资源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赢得最为广泛的目标读者群。

其实,归结到一点,核心还是一个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的问题。编辑劳动的价值,取决于劳动对象即新闻信息的价值,没有价值的劳动就是无效劳动,无效劳动造成的浪费,在物质或经济领域还可以用货币量化,在精神领域,不仅无法量化,甚至可以作用于精神领域或反作用于物质经济领域。造成新的无效劳动,带来巨大损失。

对于新闻信息价值,国内新闻理论和传媒学术界,似乎还没有一个比较完整权威的说法。一方面,是由于命题本身复杂,难以定论,另一方面,是理论研究对于什么是新闻、什么是信息,以及新闻与信息两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还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讨论价值问题,犹如建房找不到地基。然而今天的新闻信息社会实践,已经迫切要求人们要面对价值问题。当前一些理论研讨文章中,就有若干提法,例如:新闻信息的“使用价值”,新闻信息的“利用价值”,新闻信息的“共享价值”,等等,从工作实践出发,对这几个不太确定的提法或概念,需做进一步思考。

思考之一:前提很重要。犹如建房要先有地基,新闻信息的地基,就是广义的新闻信息观念。广义和狭义是相对的,其实质在于: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或两种观察研究的角度。其关系是辨证的统一,既互相区分,又互相联系:前者是适合于一般场合的一般性原理,后者则是一般原理在某种特殊场合中起作用的特殊情形。我们既不能将新闻与信息完全混为一体,也不能将新闻与信息割裂开来。新闻与信息在本质上有着天然的联系,但在认识新闻信息的基本价值时,不能简单以新闻的基本特性或信息的基本特性去狭义理解,而应当重点了解两者所共同具有的基本特性,把握一般性原理。

思考之二:在上述前提下,新闻信息的一般价值或基本价值,就是共享价值。

新闻信息的本源,是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知和反映,这种认知和反映作为新闻信息意识,只有经过有目的的精神和物质双重劳动,才能转化成为新闻信息资源和产品,才具有精神和物质双重价值。与所有精神劳动产品一样,新闻信息劳动也是一种有目的的劳动,即通过传播或报道、交流等种种形式,最终达到共享的目的。

新闻信息共享,本身是指同一内容的新闻信息,在同一时间被众多的使用者共同使用。这种“共同使用”的实质,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交换形式:由于新闻信息的共享性,这种“交换”的特殊性,表现在提供者并不失去他所提供的新闻信息数量和内容。物质的交换则不然,提供者必然丢失对于提供的物质的占有和使用,否则就不称其为交换。也就是说,实物交换时一方得到的正是另一方失去的。然而新闻信息在进入“交换”时,必然是一种特殊的交换方式:一方所得到的并不是另一方失去的,双方或多方可以共享。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观点,一切进入交换过程的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样的商品二因素。包含在其中的具体劳动。创造了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中体现的人类抽象劳动,形成了价值或交换价值。从这一观点出发来看待以精神劳动为主的精神劳动产品,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只是在它的“交换”形式上,有别于以物质劳动为主的物质劳动产品。因而形成了特殊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新闻信息之所以能够被开发成为某种“资源”,就在于它的共享特性,即可以被用于共享。其共享价值,远远大于商品意义上的交换价值。在一般价值或基本价值之下,新闻信息资源当然还会拥有其它的特殊价值,例如当它被用于传播时,具有传播价值;用于新闻报道时,具有报道价值;用于社会或人际交流时,有交流价值;甚至也可以用于经济学意义上的交换,拥有交换价值,成为一种特殊商品。新闻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就是以这些特殊价值的实现和提升为目的。但所有这些价值的实现,都是以共享价值为基础,如果没有共享价值,除了本身的使用价值,就没有其它任何价值。

思考之三:实现新闻信息共享价值的根本途径,是共享需求。

新闻信息的共享特性,决定了它的价值特征:不能进入共享的任何新闻信息,都不可能成为新闻信息资源或产品,因而不能实现新闻信息资源的转化和增值;但在同时,任何新闻信息进入共享,都要受到共享方式、共享范围、共享程度以及共享时效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这些诸多的制约因素,归根结底,都在一个因素的总制约之下,即共享需求因素的制约之下。

关于共享方式,新闻研究学者认为,新闻信息资源的增值,大体上有两种方式:一是以“产品链”模式,通过多轮开发使新闻资源获得增值;二是以“共享”模式,通过同一时间内多样化产品平铺式的加工整合使新闻资源获得增值。这一论述指出的新闻信息资源增值方式,从共享价值角度来看,也是共享方式。其中的“共享”模式,如果与“产品链”模式相对应的话,或许可以称作“产品网”模式。换个角度,似乎还可以分为内部共享、外部共享或内部“链网”、外部“链网”等共享方式。共享方式的确是影响价值增值的重要因素,但最终由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新闻信息资源的共享价值和增值,是由共享需求决定,而不由共享方式本身来决定。

共享方式之外,共享范围、共享程度以及共享时效等,都是影响和构成新闻信息基本价值的重要因素。

共享范围是指信息共享的对象,既可以表现为一定的地域性或区域性,例如全球性共享与地区性共享,行业性共享与专业性共享,内部共享与外部共享、全部共享等等,也可以

表现为某种特定性,例如特定的人群、团体、组织或机构等等。一定的共享需求。确定了一定的共享范围,针对性愈强,价值愈高,否则俯拾皆是,用俗话讲就“不值价”了;

共享程度是指信息传播的内容,相对较复杂些,包含了新闻信息资源的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准确率等要素,其中准确率又包含了真实性、重要性、可靠性以及检索率等重要因素。在共享方式、共享范围较为确定的状况下,共享程度往往成为最主要的价值开发对象和手段,而巨大的无效劳动和浪费,也往往产生于共享程度的错误判断:脱离共享需求,在已有的共享程度上重复劳动,或在错误的方向上费力开发,其结果与需求大相径庭,不仅生产垃圾,而且生产污染;

至于共享时效,一方面是指新闻信息本身的时间要素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新闻信息产生共享效用的时间要素。例如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潜在的共享价值不可同日而语,但最终实现仍然是由共享需求决定。例如一些历史的背景、资料,甚至一些早已过时的知识、技术、成果等等,似乎早已被人们遗忘得一干二净,却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场合或条件下,在共享需求的作用下成为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资源,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共享需求决定共享价值。正确认识新闻信息的共享价值,就必须深入了解新闻信息的共享需求,特别实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刊物作为一种精神产品被推向了市场,刊物的定位如何,文章质量的好坏以及刊物的信息定位是否符合读者的信息需求等方面,成为决定刊物发行量大小的重要因素,继而决定刊物在市场竞争中是站稳了脚跟,还是被淘汰出局。因此,当编辑面对电脑,在浩如烟海的新闻信息资源中从事编辑劳动的时候,对于共享价值的认识和共享需求的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已经决定了刊物的命运。

刊物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是编辑从事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结果,在栏目策划、选题设计、编辑加工等各个环节,都凝结着编辑的深思熟虑和创造性的发挥。它要求编辑不能简单重复以往的工作,而必须赋予每篇文章、每期稿件以新的内容、新的视角。栏目策划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需要编辑在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提出富有创意的宣传报道方案。一个成功的栏目策划,可以扩大刊物的影响力,是编辑创造性劳动的集中体现。在选题的提出和论证时,编辑需要根据收集到的多方面信息,进行分析、提炼,提出具有新视角和新思路的选题,例如,选题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和群众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选题要根据读者的需求和刊物的定位,提供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选题要对前人的理论学说进行补充、修改、完善,不断实现理论上的创新。好的选题,对一篇文章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反映着编辑的创新性思维。编辑加工的过程,是编辑对文章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对语法、词句的合理搭配和润色、对文章结构的适当调整和安排、对文章观点的精心提炼和修正,可以升华文章的品质、提高文章的质量。在以上所有的编辑劳动过程中,其实始终都贯穿着编辑对于共享价值的认识和共享需求的把握。以需求为导向,以价值论效果,就必须是创造性劳动的选择结果。编辑对于文章或结构以及不同选题的选择性,并非仅仅体现于新闻信息的甄别和把关,更主要体现于共享价值的判断中。如果没有需求导向下细化的价值标准,或有标准而执行不严,将编辑劳动简单理解为重复性机械劳动,不分良莠,不作取舍,即便是严格按照编辑规范内容和规定程序操作,最终结果无非是辛辛苦苦生产了大量垃圾。例如,一个好的栏目策划或选题,都可以考虑两种不同的共享方式,一种是以“产品链”模式,根据刊物的刊期,安排滚动链接式的版面,通过多轮开发使新闻信息资源获得增值;也可以采用直接“共享”的模式,通过同一刊期时间内丰富多彩的平铺式版面加工整合,使新闻信息资源获得增值。至于到底选择什么样的共享方式,就还要深入考察该栏目新闻信息资源的共享范围、共享程度以及共享时效等因素,其中要重点考察新闻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包括新闻信息资源的系统性、完整性、实用性、准确率等要素,准确率中又包含了真实性、重要性、可靠性以及检索率等重要因素。最终目的,就是在最大程度和范围内,深入满足目标读者群的新闻信息共享需求,最大限度实现新闻信息的共享价值,而作为编辑的劳动价值,才能在其中得以最完整和完美的体现。

猜你喜欢

选题劳动价值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新年刊
热爱劳动
选题有误
一粒米的价值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