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计专业本科生应对研究生职场挑战的教育模式
2009-09-29李亦非
以往,本科生比其他教育级别的毕业生,有着更广泛的就业市场、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随着高校扩招的规模越来越大,尤其是研究生扩招步伐的加快,本科生不但在高端科技领域彻底让位于研究生,而且在低端劳动力市场也越来越受到来自研究生的挑战。因此,大学本科教育,尤其是设计教育如何应对研究生的职场挑战,是关系到本科生就业率高低的严峻问题,也是解决金融海啸中本科生就业生存的现实课题。笔者拟在本文中,结合几年来的大学设计教育实践,就这一课题谈点拙见。
一、 面对研究生的强势竞争,本科生在就业市场遭遇滑铁卢
今年两会期间,大学生,主要是大学本科生,与农民工一起作为就业难的两大群体引起了大会代表和全国人民的瞩目。虽然国家已经陆续出台各项政策,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依旧严峻: 2008年大学毕业生中还有约100万人没有就业,2009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约611万人,超过700万的大学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然而,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却低得令人痛心!截至2009年1月中旬,广东全省本科生就业签约率只有2.2%。 大学本科生就业出现这种严峻局面,除了金融海啸导致了全球性的就业冬天外,研究生的挑战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1、 高端科技领域彻底让位于研究生
高端科技领域是从事科技含量很高的高精尖研究工作的领域,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精英人才,我国研究生教育就是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途径。前些年,尤其是文革结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落后于科技发展的需要,高端科技领域研究生供不应求,大量的大学本科生进入其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研究生教育普及率越来越高。使得当今中国的研究生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和主流,高端科技领域的就业源日益呈现饱和甚至超负荷状态。尤其是近几年,包括高校在内的很多高端科技领域的单位和部门,连硕士研究生都拒之门外。而另一方面,高校扩招的规模越来越大,本科教育已经不再是中国的精英教育,而变成了大众普及教育。接受非精英教育的本科生,面对具有研究潜质和发展潜力的研究生,完全失去了竞争资格,彻底丧失了高端科技领域这一就业领域。据报道,早在2000年,全国高校陆续出台的教师招聘规定,就明确要求具有硕士研究生的资格。2003年以后,高校教师对学历的条件已经提高至博士生和留学生。即使招收少量硕士生或本科生,也只能从事行政工作。科研单位的要求也是如此。比如,2009年上半年甘肃省部分高校(含高职院)公开招聘工作已于3月19日全面展开。记者通过查阅包括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和兰州理工大学6所高校相关招聘信息时发现,这6所高校共招聘300余名教职人员,其中有九成岗位要求硕士、博士学历;有近四成岗位注有“副教授以上”或“硕士以上或具有高级职称”,仅有20多个岗位要求学历在“本科以上”。而辽宁省省属部分高等院校将公开招聘600余名教师,60%左右要求博士研究生学历,它包括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渤海大学等16所省属高等院校。只有少数高校附属中、小学招教师还招收博士以下学历的教师。因此,在今天我国高端科技领域的人才招聘市场上已经见不到本科生的身影;而已经在其领域工作的本科生,也都在采取各种方式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以免被市场规则淘汰。
2、 低端人才市场遭遇硕士生挑战
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近10年时间里,考研、高学历,几乎成为面临沉重就业压力莘莘学子的主要选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01年中国开始研究生扩招以来,几乎每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均以20%的速度增长。2007年研究生在校人数已经达到150万人,中国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研究生大国。而研究生教育招生类型也趋于多样化。除了招收全日制的研究生外,还招收计划外委培研究生、学校自筹经费研究生、在职研究生、同等学历研究生、党校研究生、联合培养生;各类研究生班也应运而生。这样的招生量促使研究生培养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然而,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高端人才的传统就业主渠道吸纳就业的数量大幅减少。据统计,作为多年来精英人才主要就业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求增长速度,不但与研究生数量的增长不匹配,而且其提供就业的比例反而比上年减少了10%。随着研究生人群自我待遇定位的理性化和用人单位要求的提高,大量硕士毕业生涌入低端劳动力市场,成为中国社会知识分子的核心竞争力,使得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断恶化。一些地方的人才招聘会,甚至出现了拒绝本科生的规定:所有入场者都必须严查是否具有研究生学生证。据报道,今年的就业市场上,本科生的就业率比研究生低了7.2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当今本科生不但彻底失去了在高端科技领域的竞争资格,而且其普通劳动者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来自研究生的挑战。
二、 设计专业本科生应对硕士生就业挑战的教学尝试
本科生在职场上遭遇研究生的挑战,反应了本科生就业结构的变动规律,也在一定程度上清晰地反映了毕业本科生的就业走势。因此,本科生的教育结构调整,不仅要考虑产业结构这一直接因素,还必须充分考虑本科生从高层次人才转变为大众化人才之后,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这样一个重要因素。既要与未来几年内较低层次人力资源的就业结构变化,保持一种动态的均衡,以免毕业本科生就业出现“行业失衡”;又要充分发挥高校教育不同层次人才培养功能,进行包括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在内的一系列教学改革,以促进本科生就业结构的转换升级,不断适应人才市场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提高本科生在大众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1、 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避免本科生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发生了变化,现有劳动力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这种变化,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失业。教育结构指的是教育系统中诸要素之间已经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比例关系,它关系到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类型、规格和适应工作的能力,关系到教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质量。产业结构则是指在社会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产业组成类型、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等,它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
高校要优化教育结构设置,首先面临的是课程设置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我院多年来坚持课程设置为市场经济服务,实现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从根本上化解本科生专业知識与结构性失业的矛盾,促进教育结构与市场需要的成功耦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院在办学之初,就坚持“面向港澳台、面向海外”的方针,针对香港这个国际化的金融中心和澳门博彩业发达的经济特点,设置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电子商务、新闻学、广告学、法学、商务英语等课程。并且,根据生源地的经济转轨变型,不断地完善课程体系。
内招生与外招生互动,提高本科生自身竞争素质
今天,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家和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大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培养模式上,坚持在理论教学“够用为度”的基础上,突出和加强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本科生的专业水平,增强其在就业市场上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院作为“侨校+名校”的暨南大学的延伸,一直是以培养适应海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作为自己的特点。近年来,更是在教学中,主要是设计教学中,紧紧围绕本科生从精英教育转变到大众化教育的变化点,迅速调整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教师采用双向互动式、探究式等启发式教学方式,以及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来满足学生在兴趣、特长、能力等方面的需要。并且用“主题设计”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无限想象力,就同一主题设计出风格各异的作品。使学生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探究去获得相应的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采取“分组设计”的方法,探索符合内外招生特色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与基地实践同步,增强本科生动手操作能力
目前,国内就业形势虽然十分严峻,但仍然存在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的毕业生的情况。针对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高技能人才后继乏人的现象,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王洪军,在日前召开的人大会上提交了《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他说,目前我国企业技师和高级技师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足4%。而在西方国家中,这一比例通常要超过35%。“找一个高级技工比找一个工程师难”,成为制造企业中的普遍现象。他还指出,现行教育模式不利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职业技工学校很难将技能培养与理论知识同时兼顾;另一方面,传统高校对技能实践的培养力度不够,大学生毕业后很难直接就业于生产一线岗位。不少毕业生虽然具备学历要求,但缺乏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一定程度上导致技工学校毕业生反而比普通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就业。王洪军提出:大学生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把部分大学生培养成高技能人才,既能有效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也能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新生力量。他建议:高校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设置操作技能课,加大对理工科专业学生技能培训和操作训练。可以从企业聘请高技能人才作为训练师,增强操作技能师资力量。
教学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高等学校学生参加校内外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质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院的设计教学,从一开始办学就非常重视对本科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针对设计教学借鉴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采用启发、师生互动和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另一方面,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十年来,学院各系充分发挥本系学科的优势,整合各自领域的社会资源,先后建立了多 个符合专业特色的学生实践基地,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如法律系设立了政策与法律实践中心,并在2007年就与珠海市法院合作,在全国高校首创巡回法庭—— “珠海市香洲区法院巡回审判法庭”,为同学们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场所,使学生能在校园内亲身体验法庭审理案件的真实场景;外国语言文学系建有外语实践中心,设有英语吧、外语小剧场,还定期邀请外教开展主题不同的讨论活动,为学生学习和应用外语创造了软件和硬件环境;金融学系设有金融实验室,为学生应用金融知识进行证券业务操作提供模拟场景,还与东亚银行联手推动珠海大学生金融实习活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社會实习的机会;新闻传播学系建有“新闻实验室”,让学生体会真实的主持录播等活动;学院还在理工科各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设立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小发明、小制作,电子设计等等形式多样的学生科技活动实验室,努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其中“包装工程实验室”成为珠海市第一批科技创新公共实验室。这些实践基地的建立,对于我院广大学子积累社会经验、提高工作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应对研究生的职场挑战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作者:
李亦非 暨南大学珠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