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艺术问题漫谈
2009-09-29孙冰
孙 冰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的第一载体,是社会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类社会中最方便也是最重要的信息载体系统,其包括三种形式,即:有声语言、文字语言、体态语言。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是教师选择和使用富有科学和教育价值的语言,创造出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用于教书育人,陶冶学生的心灵的创造性语言,也同样包括上述三种语言形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通过有声语言进行问题讲述与信息传递;通过文字语言板书讲授的要点帮助学生记忆;还需要通过体态语言引起学生注意和传递感染力。因此,课堂教学能否吸引学生,能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与教学内容有关之外,关键在于教师能不能艺术地运用这三种教学语言。
一、教学语言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清楚准确地将课程信息传达给学生是对教师教学语言的最基本的要求,这不仅仅要求教师讲课吐字清晰、发音准确、表达顺畅、语速适中,而且要求教师能够克服教学过程中的下列不良语言现象。
(一)“啰嗦”现象
“啰嗦”现象表现为讲话有“口头语”,并且有不必要的重复现象。口头语是在言语表达中随意地插入一个和表达意义无关的习惯性词语,而表达者却没有意识到这种现象的存在,造成课堂语言的重复、累赘、不凝练。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受不良的思维和表达习惯的影响造成的,例如,有的教师习惯于在表达过程中加上“啊”、“对不对”、“是不是”等口头语,这并不是需要学生回答什么问题,而仅仅是教师无意识的反应。有的教师授课过程中总是对讲过的内容或者最后的一句话重复。其实,适当的重复刚讲过的内容是可取的,对重点问题的强调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理解。但不分轻重地重复,尤其是重复非常简单、无关紧要的部分,就使讲课的内容显得不紧凑,出现累赘现象。大学教学中一门课程的课时较少,要求课堂容量大,授课节奏紧凑,教师还需要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因此避免“口头语”现象与不必要的重复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虎头蛇尾”现象
“虎头蛇尾”现象表现为一个问题在讲授过程中,前面的讲授比较清楚,语音语调掌握的都比较好,但越讲越快,甚至有关键字与词漏掉的现象,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学语言中出现的这种现象,有人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来分析,认为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思维是语言的表达内容,当思维活跃时,一个思维片断还没有完全通过语言表现出来,另一个内容就紧接着推出,于是就出现了上述现象。本人认为,除此之外还有个人的原因,比如:个人平时发音习惯的表现,有人说话总是前面声音高后面声音低,让人对后面的内容听不清楚;还有就是对于授课内容的准备前紧后松致使后面的内容不熟练导致匆匆讲完等。
(三)体态语言过于夸张
体态语言包括面部表情、体态动作等,在课堂教学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一位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指出,人们的信息量,7%来自文字,38%来自语气,55%来自面部表情。优美的手势、和蔼的表情以及全心投入的体态动作,都可以创造丰富多彩的语言情境,带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和感染力。态势语言运用要自然得体,反之,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會有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美好形象。例如有的年轻教师上课过程中不停地走过来走过去,手臂不停地做着幅度较大的挥舞动作,搞得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也有的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有抓耳、摸头甚至吐痰等不雅现象,这些都应该绝对避免。
二、如何培养良好的课堂教学语言
(一)课堂教学语言要保持科学性
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主要表现为讲授内容与提供信息的真实性。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教师科学严谨的授课态度是保证学生接受信息真实的前提,也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最基本的要求。内容的真实并不是要求照本宣科,而是要求教师对于在课堂中拟讲授或讨论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认真准备,搜集大量的资料,进行必要的内容更新,授课中推理的逻辑关系要严密,论证要充分,所引用的案例真实可信。对于讲课中用到的数据、典故与讨论案例等必须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万一课堂出现忘记的现象,宁可暂时不讲也不要凭想象信口开河,随便乱说。不真实的信息不仅会影响学生对于有关问题的正确理解,而且还会使学生对于教师的权威性提出质疑,因为当代大学生接触的信息是非常多的,其对于教师的尊重是建立在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与严谨的治学态度基础上的。
(二)课堂教学语言组织要体现差异性
高校教师的授课对象具有很大的层次差异性,不仅包括本专科生,还包括研究生与在职学员,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所教学科的特点,采用使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进行教学。例如针对普通在校本专科生讲授课程内容要具体、条理,要点更明晰,大量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基础理论;对于研究生授课点到为止即可,知识要新,信息量要大,以专题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讨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师更要充分发挥引导与解惑的作用;而针对成人的在职培训,由于学员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前来参加的培训大都是短期的甚至仅仅是一两天,这种讲课要求跳跃性强、启发性强,无需一条一条地讲授理论,针对学员的需要将相关的实用最新前沿理论与深入的个案分析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更受欢迎。
(三)课堂教学语言要追求规范性
教学语言的规范性要求教师讲课有声语言与体态语言规范得体。对于高校教师来讲,使用规范的普通话似乎更加重要,因为学生大都来自全省或全国各地,教师讲课时的严重的地方口音,使外地学生很长一段时间不适应,讲方言不仅降低了授课效果,而且也使学生对于大学教授的印象大打折扣。讲课过程中不可在讲台上乱走动,眼神要镇定自若,做深呼吸来调节发音的节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运用手、头、眼神、面部表情等体位的体态动作,通过肢体优雅大方、急缓有度的动作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语言情境。例如,提请学生注意某一要点时,可以用手臂迅速指向某一处;肯定学生的做法时就微笑着点点头;鼓励学生发言时就用充满信任的眼光看着他,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使学生更好地领悟教师表达的意图。但无论如何,都不可以有过分夸张的动作。
(四)课堂教学语言要力争具有感染性
一堂好的课一定是精心准备出来的,一定是声情并茂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这就要求做到“熟练”与“投入”。教师讲授课的功夫要用在课前,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不进课前要积极认真备课,不断充实讲课内容,保证授课内容的新颖性与前沿性,而且要反复熟悉要讲的内容,做到对于即将讲授的知识“熟”,熟到提任何一个问题就能将其在脑中过电影,这样讲起课来才能够游刃有余。避免干巴巴的念或是背教案带来的尴尬。教师一走上讲台,就要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中来,不受任何外界信息的干扰,将精心准备的内容用最清楚的文字语言、最积极的语音语调、最投入的体态语言表达出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接受新知识的快乐。
作者:
孙冰 中共潍坊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