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Web2.0模式下DIGG类网站对个别化学习绩效的功用研究

2009-09-29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09年9期

姚 颖 李 峰 王 博

摘 要:在当前知识总量以指数式增长的背景下,学习者在进行个别化学习时如何对学习资源进行整合及筛选,从而提高学习的绩效则显得尤为重要,而Web2.0模式下新诞生的DIGG类网站简化了学习资源整合及筛选的过程。本文首先介绍了DIGG类网站的工作原理,然后对个别化学习的主要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阐述了Web2.0模式下DIGG类网站对个别化学习绩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DIGG类网站 个别化学习 学习绩效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7-0063-03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可获得的知识总量急剧增加,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我们置身于知识的海洋之中,却还得忍受着知识的缺乏,即使我们能够通过搜索引擎或者索引目录有效快速地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也无法对学习资源的正确性及有效性进行甄别和评估,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学习时间,影响了学习的绩效,而这种影响在个别化学习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鉴于上述情形,很多远程教育机构及学术界都纷纷探索其解决方法。在这种背景下,具有典型Web2.0特征的DIGG(掘客)类网站应运而生,且以其易于实现、操作简单等诸多特点在众多的模式中脱颖而出。自2006年以来,DIGG类网站迅速发展,其不仅是人气活跃的社区和聚集新闻的场所,而且对于Blogger和网站的拥有者来说,DIGG模式也变得越来越有影响力。通过DIGG类网站,所有学习者都可以对每一条资讯、一个图片或一个软件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进行投票以评估资源,或者自行注册添加学习资源以供大家进行评估,而DIGG网站系统本身则将根据所有用户的评估对资源进行等级排序。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学习资源的聚合,同时也能够部分解决网络教育中个人自主学习存在的学习资源筛选问题,从而达到提高个别化学习绩效的作用。

一、DIGG类网站模式简介

DIGG中文翻译为“鼎革”,或者“掘客”。“鼎”与“革”分别是《易经》中的两个卦象,子曰:“革物者莫若鼎”。将DIGG称之为鼎革不仅是音译,更具有中国文化传统意味,而把DIGG描述为“掘客”则更形象地体现此类网站的内涵。[1]

DIGG原本只是一种科技类新闻社区,它代表着一种特殊的新闻提交机制。这类网站采取用户驱动(user driven)模型,设置了一个新闻源的缓冲区,用户提交的新闻首先进入这个缓冲区,如果认同这一新闻的读者足够多(DIGG通过一种类似民主投票的方式来表示对新闻的支持和认可,这一过程本身也叫做DIGG),新闻就会从缓冲区中脱颖而出,出现在DIGG页面较靠前的位置上,否则就会逐渐地被挤出新闻源缓冲区。通俗地说,DIGG类型的网站将权力下放给用户,由所有用户共同来决定资源的正确性及有效性。由于用户的高度自主性,以及和博客、网站的有效集成,DIGG对最新的网络资讯反应非常迅速。例如,某个新出现的网络服务开始发放邀请了,某个网络服务有了重要的更新等等。同时任何人都可以将任何有趣的资讯提交到DIGG(资讯的输入),对这些资讯进行评论或投票(资讯的处理),还可以将这些资讯通过DIGG发布到自己的博客或者网站上(资讯的输出)。这类网站由于大量用户通过DIGG的服务进行新闻资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在短短几个月内,DIGG的用户和网页流量呈爆炸式增长。[2]

随着DIGG模式的迅速应用,目前网络上使用DIGG模式也不再仅限于新闻资讯的筛选,已经出现了众多包括图片及软件文档的DIGG类网站,而与教育相关的典型DIGG模式学习资源聚合网站在国内的代表主要是教育掘客网(网址为http://www.edudig.net/),它是以DIGG模式开发的典型Web2.0网站。在这个网站学习者可以直接获取学习资源,注册用户可发布自己发现的学习资源,或者仅对别人发布的学习资源进行评估。

二、个别化学习的特征与面临的问题

个别化学习的概念是相对于班级学习或者小组学习而产生的,其内涵包括非班组学习的、没有教师面授的所有学习活动。个别化学习是指适应学习者各自的特点和需要,通过学习者的自我管理和自主活动来进行学习,学习者在学习内容、学习步调、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3]

1.个别化学习的特征

(1)个别化学习以学习者独立学习为主要特征。个别化学习是相对于分班分组学习而言的,它区别于班级或者小组学习的主要特征是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形式上主要以个体学习为主,空间上不再局限于哪间教室,时间上不再限制于课堂的几十分钟。个别化学习主要通过学习者的自我管理和自主活动来进行学习,这种模式与传统教育相比显得非常灵活。个别化学习的外在表现也可能为小组协作学习,或者与教师、其他学习者进行交互学习,只不过这种合作学习、交互学习是以个性需要和独立为前提和出发点的,即学习活动以学习者的内在需求来驱动。

(2)个别化学习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基本形式。在学习者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习者拥有不同的知识背景,而新知识的获得总是以原有的理解为框架,以已经建构的知识图谱为基础。不同的知识背景决定了不同的知识建构需要,而从提高学习者学习绩效的角度出发,自主学习的方式恰好能更好地迎合这种不同知识建构的需要,它本身就意味着学习者在学习内容、学习步调、学习方式方面具有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简单地说,自主学习是个别化学习的基本形式。

个别化学习以学习者独立学习为主要特征,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基本形式。这种学习模式充分尊重了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位置,体现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在当前被认为是CAI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优势。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与虚拟仿真技术的日益成熟,个别化学习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应用与发展空间。

2.个别化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对个别化学习的特征及其未来应用走向的分析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1)教师在个别化学习中的主导作用被淡化,在某种程度上教师的作用更多地表现为为有效学习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2)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被充分肯定,以独立学习为主要方式。而个别化学习的这种特征及其应用也衍生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获取学习资源难度大。由于个别化自主学习具有随时随地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特征,在学习者学习某种知识时,教师虽然扮演了学习条件创造者与学习过程指导者的角色,但教师本身无法与学习者时刻保持空间与时间上的一致,更不可能随时随地与学习者的步调保持相同,这就导致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资源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寻找。在信息时代,因特网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它的使用便捷性与内容丰富性使其已经成为学习资源的重要源头之一,包括教师都有可能推荐他的学生去因特网上查找学习资源。虽然目前已经有强大的商业搜索引擎供学习者使用,但对于大多数没有因特网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来说,以这种方式来获取学习资源的难度仍然相对较大,还谈不上“非常便捷”。这一问题突出表现在学习者刚刚接触一门新知识的时候,常常感觉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要获取什么,也不知道应该去哪里获取。这种现象就导致了学习者在进行个别化学习过程中在获取学习资源阶段感觉难度比较大,花费时间也相对较多,个别化学习的绩效也因此而相应地降低。

(2)筛选学习资源效率低。在学习者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各种学习资源进行筛选,以确定资源的正确性及相对有效性,而筛选学习资源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直接影响着个别化学习的绩效。在这里我们拿一个英语学习者为例,假设其已经获取了某项网络工程师的认证,使用因特网查找资源也非常娴熟,并且有几所高校的图书馆可以免费使用。目前他正在写一篇关于英语初学者最佳入门的论文,需要获取有关英语学习应该首先从什么方面开始学起的相关资料。从表面上看去,这对他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但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他于是开始借助网络搜索引擎或高校图书馆进行与此相关的知识收集。而在他收集到的学习资料中,有人说英语学习应该从阅读开始学,在阅读中学习单词与语法;而有的则认为英语学习首先应该学习语法然后学习单词,最后才是阅读。于是这个论文撰写者就要对学习资源进行筛选,这种情况下他就不得不再次收集更多的学习资料,甚至转向教师、同行来进行论证究竟哪种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而这种资源正确性的判断在使用因特网的过程中显得更为复杂,对于缺乏知识背景的学习者来说,这种难度会进一步提升。如果筛选学习资源的阶段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在整个个别化自主学习过程中所占的比例大幅增加,那么学习绩效也就会随之大幅下降。而在现实的个别化自主学习中,这种问题却普遍存在。

三、DIGG类网站对提高个别化学习绩效的作用

这里笔者以“教育掘客站”(网址为http://www.edudig.net/)为代表性范例针对DIGG类网站对个别化学习绩效的作用进行了初探。

1.DIGG类网站具备网上CAI平台的典型特征,完全适用于个别化自主学习

网上CAI平台的组成有着不同的分类标准,综合不同流派的学术观点,普遍认为网上CAI平台的典型特征有三点:第一、能够提供课程辅助教学功能,主要是指能够在网上发布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电子课件、网上评测及链接网上资源等功能;第二、能够提供交流与协作功能,主要是指能够提供诸如文字聊天、BBS或者基于视频或者音频会议讨论、电子邮件或文件共享等功能;第三、能够对平台实施有效管理,即平台提供用户注册与管理功能,并能够对用户实施跟踪与控制。[4][5] DIGG类网站不但能够提供有效的电子课件链接及共享功能,而且在用户注册的情况下允许用户提交自己要共享的学习资源。同时在用户提交学习资源后,DIGG类网站系统允许学习者之间通过民主投票推荐的方式对互相提交的学习资源进行评估,而DIGG后台管理系统则对用户及学习资源提供了完善的管理与监控功能。从某种程度上说,DIGG类网站不但具备网上CAI平台的典型特征,完全适合于个别化自主学习模式,它同时还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同步或者异步交互提供了一种学习资源在线评估的有效方式。

2.DIGG类网站实现了学习资源的聚合与筛选,大大提高了个别化学习的绩效

DIGG是一种同类信息聚合技术,它提供了一种完善的资源分类目录导航功能,并允许用户在提交学习资源时定制属于自己的Tag。DIGG类网站以一种虽混合却清晰的模式实现了资源的聚合,使学习资源的发现、发布与共享变得更加简单。

当学习者在互联网上冲浪时,如果发现有意义的学习资源,比如一段文字,一个软件,学习者就可以在相应的DIGG类网站进行注册或登录,然后把这个有意义的学习资源按一定的格式发布到对应的目录,提供给其他学习者共享。在共享的过程中,其资源的有效性将有待于其他学习者的评估。众多的使用者促使网上同类资源在DIGG类网站平台中快速分类与聚合。

同时,在学习者知识建构过程中如果需要某方面的学习资源,就可以到对应的DIGG类网站选择相应的分类或者分类目录,或者依据目标Tag进行学习资源的查找。在资源查找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资源的简短摘要对资源进行大致的了解,或根据左侧显示的学习资源推荐指数对学习资源进行有效性评估,从而实现对学习资源的快速筛选。同时学习者在使用资源进程中,也可以选择是否对资源进行投票以确认资源的有效性,众多学习者的投票反馈将作为下一个学习者有效性参考的标准。

DIGG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资源聚合与筛选模式,其不但允许每个注册用户按照分类目录提交发现的学习资源,而且允许其他资源使用者对自己提交的资源进行评估与推荐,这种交互评估投票功能汇聚了所有使用者的知识,从而无论在学习者查找学习资源时还是在学习者进行学习资源的筛选时都能大大地节约学习者的时间,进而大幅提高个别化学习的绩效。而这种提高在学习者缺乏相关资源背景知识的情况下表现得尤为明显。

3.DIGG类网站提升了学习资源的整体价值,进一步提高了个别化学习的绩效

一般的信息资源网站提供的信息仅经过网站管理人员的鉴别,就被发布在网站的页面上,用户没有信息资源干预权,只有被动浏览权。这种垄断性质的资源发布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学习资源的价值判断仅以网站管理人员的知识为基础,同时在广告利润的驱使下,学习资源的周围往往被放置了许多无意义的垃圾信息或广告,这不仅影响了网站的和谐与美观,而且给学习者查找资源造成了很大程度的不便,有时为了获取一种学习资源不得不点击数个链接,以帮助网站管理者获取更多的广告展示次数,而最终也不一定能确保获取这个学习资源,这样就相应地导致了学习资源的平均价值较低,对应的个别化学习的绩效也随之下降。

DIGG类网站通过采取Web2.0模式下的用户驱动模型,设置资源缓冲区机制,将用户提交的资源首先放入这个缓冲区来等待用户的投票评估,只有当用户提交的资源投票推荐指数相对较多时,这一资源才会出现在网站中用户相对较容易浏览到的位置上,否则这一资源就会越来越难以被用户发现,最终将被逐渐挤出这个资源缓冲区,不再出现在用户眼前。这一机制的使用不但有效地回避了管理员对学习资源价值判断的局限性,而且避免了众多垃圾信息的干扰,铲除了多重链接存在的土壤,充分尊重了学习者的使用感受,肯定了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同时切实发挥了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性,从而保证了用户最先浏览到的资源都是价值相对较高的学习资源。DIGG类网站通过这种资源缓冲机制,使整个网站的学习资源的整体价值得到明显的提升。在学习者进行个别化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使用DIGG类网站来获取学习资源,不但会有一种简洁美的享受,而且所获取的学习资源整体价值相对较高,从而个别化学习的绩效也会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关于鼎革http://baike.baidu.com/view/494357.htm

[2]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94220.htm

[3]陈琦,张建伟.信息时代的整合性学习模型——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的生态观诠释[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3).

[4]张伟远,王立勋.网上教学平台的特征之国际化比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5):5-12.

[5]张伟远.网上学习环境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及测量表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4(7):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