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2009-09-29左文玺
左文玺
[摘要]针对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故事引入吸引学生,唤起新鲜感;二是重视孩子模仿兴趣,体验动手乐趣;三是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电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四是以人为本,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激发 低年级学生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720126-01
兴趣是无数创造发明的热情向导,也是学生学好文化科学知识的热情向导,它使孩子们乐而忘倦。因此,有人断言:“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一位老师要想使自己在教学上取得成功,首先应该重视循循诱导。如果说你能利用学生的兴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使你的教学得心应手,将会使你带着你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游泳时,尽情地享受着快乐,而不会感到心绪焦躁和苦恼。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人们去探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好坏都有直接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马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当学生对某一学习环境失去兴趣,读书学习好像“嚼蜡”,这时学生变会产生厌学、惧学的情绪。因此,对低年级学生,老师更要针对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故事引入吸引学生,唤起新鲜感
生动的故事是中小学生和学前儿童的“肯德基”。鲁迅先生少时对三味书屋的读书毫无兴趣,却对阿长讲的故事印象很深,足见故事在孩子们心目中的地位。小学生最喜欢听新鲜事,特别是讲故事。只要老师一讲故事,学生马上提起精神,听得入神。特别是在传授知识时,编一些通俗易懂、简短的小故事吸引学生,同时运用表情、姿态、手势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唤起学生的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有效。
二、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进行教学工作
爱因斯坦认为:“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有天生的好奇心。”他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可见好奇心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抓学生的好奇心入手,讲一篇新课,都要十分注重抓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引起悬念、展现意境、激动情感等方法,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境界,以知识本身的力量吸引学生,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的兴趣。
悬念是文艺作品中常用的手法。老师如果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运用悬念也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我在初中读书时,对老师提出的测量大树的高度和河流宽度的问题就十分感兴趣。在自己百思不得其解时,就十分专注地听老师讲解。后来,我在授课时,不忙急着讲出来,先出个题让学生去想,在学生们有了求得解决的欲望后再讲,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在这个时候,学生往往会争论起来,这是学生感兴趣后积极思索的表现。这时,教师不必担心课堂秩序不好而赶忙制止,可以给一些时间让学生们争论。然后再让学生们静下来听自己讲解。学生们等待着老师评判,会安静下来专心听讲的。这时学生们的思维是很活跃的,注意力集中,就比较容易领会老师讲的知识,且印象深刻。
三、重视孩子模仿兴趣,体验动手乐趣
低年级的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较差,长期在家庭百般呵护的温床中养成了很强的惰性,许多孩子的潜能未被发现和发掘。其实他们与高年级的学生相比,对任何事物是充满了好奇和兴趣的,他们喜欢仿效生活去思考、去探索,然后自己动手,体验其中的快乐。所以,作为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孩子的亲历探知,使他们在学习中充分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手和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的得以发展,使它更聪明,脑使手得以发展,使它变成创造聪明工具,变成思维工具和镜子。”动手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加强学具操作,可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发展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中,用:1.摆一摆,先让学生在课桌上摆放6个三角,分成2份,每份同样多。让学生通过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2. 看一看。学生观察老师分的过程和结果,说明“平均分”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3.分一分。由学生把6个三角平均分成2份。4. 说一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因此,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叙述。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积极参与知识的建立,解决了疑难,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生疑、质疑、释疑,促使学生自动地多想、爱思,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习兴趣由有趣变为乐趣,再变为志趣。
四、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电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及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2个正方形,然后在下面摆8个长方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正方形和长方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正方形哪一部分和长方形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正方形比长方形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正方形比长方形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正方形比长方形多,正方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正方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正方形多,长方形少,正方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长方形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长方形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五、以人为本,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
低年级学生分析综合能力比较差,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让学生间互相交流,互相解答疑问。这比老师告诉他们答案效果更好,学生掌握的更牢。还可以把课文让学生自编自演,学生兴趣更高。在学生的演、评大过程中,增进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游戏形式进行教学。适时调节学生劳逸,在兴趣的氛围中巩固知识。还可以进行“找朋友”、“摘苹果”、“送信”等丰富多彩的游戏,使学生紧张劳累的大脑得以轻松,以异常浓厚的兴趣,投入游戏中,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达到预期效果。
都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比喻的恰如其分。不仅是培养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就是到了中学、大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同样很重要,甚至会伴随他们的整个学习生涯。所以,作为老师要在教学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方法,不断开启思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到乐趣,从而积极的探索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