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职业院校如何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2009-09-29

新媒体研究 2009年14期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swot分析法职业院校

薛 波

[摘 要]分析职业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在此基础上提出职业院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以期为其在职业院校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借鉴,从而为职业院校培养更多高质量人才。

[关键词]职业院校 阳光体育运动 SWOT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720113-01

随着我国技术人才的紧张和短缺,职业院校在培养技术人才方面的功能得到强化和重视。而青少年体质连年下降趋势成为职业院校培养身心健康、吃苦耐劳的高素质人才的绊脚石。这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动员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决定,于2008年10月26日至2009年4月30日开展第二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我国启动“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为了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如何能够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体魄强健的高素质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职业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体育场地设施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物质条件。据第4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情况报告,全国现有615693个体育场地,其中学校系统413583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67.17%。尤其是各高等院校的场地设施状况更为良好。职业院校的体育场地也有逐年改善的现状。因而,充分开发利用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提高其使用率,无疑是解决目前我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体育场地匮乏、全面促进“阳光工程”持续发展的一条最佳途径;随着我国培养体育师职的增加,高职院校的体育人力资源得到改善他们大多接受过正规的体育教育,具有较强的体育能力、组织能力,合理的体育知识结构和丰富的体育专业经验,这些丰富的人力资源将成为指导社区群众体育健身、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主力军;体育经费资源增加,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不断完善,国家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学校特别是高校体育经费也相应得到增加,使高校体育场地(馆)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全面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了经费保障;职业院校体育科研信息资源在增加,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和专业技能课教师,结合院校性质,发挥高校体育科研信息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科学的健身方法和技能训练方法,为“阳光体育运动”发展提供丰富的科研信息资源。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部分学校领导难以主动引导广大高校教师打破旧的教育模式,走出改革创新的模式。表现在体育教育上,学生体育参与意识弱化,许多学生参与体育的目的只是玩玩而已,主观上认为上体育重要,但实际却是把体育锻炼当作可做可不做的事。学生参与意识的弱化是职业院校体育发展艰难的因素之一;一些体育老师在教学思想、教学方式转变上都显得比较滞后,自身知识技能储备不足,淡化运动技能。学生的对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减少。这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相违背;学校体育课程长期受应试教育、竞技体育的影响,缺乏人文教育理念,忽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而在制订考试测评方式与内容时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和感受,评价标准和方式过于片面,评价主体过于单

一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实施的瓶颈。

(三)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

胡锦涛同志于2007年1月7日做出重要批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2007年4月29日正式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5月中央政治局开会专门研究国务院下发的《意见》等等,这些都为“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推进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后奥运效应”,为我们提高全民族特别是青少年体育水平和健康素质、振奋民族精神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有利于更新国民的体育观念和意识,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四)威胁因素(Threat)

近年来体质监测数据显示,青少年学生的部分体能素质指标近二十年来持续下降,超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城市中超重与肥胖的男生已接近了四分之一,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高达83%。这些数据给我们一次次敲响了警钟。

二、职业院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

(一)学校领导重视,目标明确,方法正确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关系我国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职业院校要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工作方面,作为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技能的主要举措,认真组织实施。制定具体的措施,组织本校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和专业技能切实得到提高。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并和所学专业技能相结合。定期通报各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情况和测试结果。认真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开展“达标争优”活动,对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等级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奖章”;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体育教师要对班主任和相关教师进行体育方面的必要专业培训,使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时,有科学的指导,发挥群体作用,使体育活动落到实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保证学生平均每个学习日有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

(二)加强宣传力度——借机、造势

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善于利用机会,借助各种重大节日、文化科技节、纪念日多组织活动或者院系之间的体育比赛,活动,形式要广、内容要丰富多彩,要因地制宜、要有特色、要和专业技能相结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校和班主任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播阳光体育运动的作用和健康理念。对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建立奖惩制度,以唤起、吸引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三)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体育师资队伍

体育教师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中起着引导和示范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支持、发挥体育教师的这一优势,让其积极投入到此项有意义的活动中。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也需要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支撑,只有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勤奋实干的体育教师队伍,才能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模式。要切实抓好学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师德教育,建立奖惩制度,提高其相应待遇,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再学习,加强专项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培养,提供深造和学习的机会,加强教学研究,培养更多研究型、创新型的体育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高人力和智力支持。

(四)加强场地器材的建设和投入

职业院校的体育场地器材相对比较匮乏,是影响开展体育活动的关键因素。在场地设施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学校一方面要尽力加大经费投入,统筹资源;一方面要丰富阳光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因地制宜地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场地器材问题解决了,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才有物质保障。学生在运动中安全性也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体育技术技能,提高其运动能力,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顺利开展。

(五)把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文化艺术节活动相融合

课外体育活动是在校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同时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外体育活动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组织形式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向往阳光,奔向操场。要精心组织“阳光体育大联赛”或“体育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投身于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在组织和训练过程中,让学生亲自担任教练、裁判,从而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的质量和效果,让学生享受到参与体育的快乐。此外,学校体育管理者还要制定课外体育活动的监督机制,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把课外体育活动与体育文化艺术节相融合是实施阳光体育的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因为,体育文化艺术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时较长,参与面较广,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营造浓郁的体育锻炼氛围。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可利用体育文化节这种组织形式进一步拓展开设项目的空间和领域,营造体育锻炼气氛和搭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六)发挥体育社团、俱乐部功能、拓展运动休闲形式推进“阳光体育运动”

体育社团种类繁多,活动内容丰富,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体育社团的这些特点使得体育社团成为当前学校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所以要充分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和功能,学校要加强对体育社团的支持、管理和指导。实施“体教结合”战略,学校在“体教结合”的道路上要积极探索,形成以特色项目为重点,俱乐部形式统领下的培养模式,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和校园的体育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体育文化。俱乐部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内容要丰富多彩,除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外,还可以举办体育知识讲座、体育咨询裁判员培训社会实践活动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会、享受运动乐趣,逐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这种方式可以弥补体育课堂教学的不足,为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要兼顾学生校外休闲活动,体育教师要转变体育教育观念,积极开发校内外体育资源,譬如开展定向运动、放风筝、骑自行车等运动休闲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实现对其身心的双重磨炼。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2007.4.26.

[2]刘海涛、王宜馨,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背景归因及实施举措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7.12.

[3]特约记者,教育部官员解读“阳光体育运动”[J].校长阅刊,2007(7):22.

[4]袁国伟、张艳萍,对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

猜你喜欢

阳光体育运动swot分析法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浅析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策略
中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模式构建
寿险公司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新形势下宜宾港物流金融的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SWOT分析法下网站新闻深度报道的研究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研究
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视阈下中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困境与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