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09-09-29林伟雄
林伟雄
摘要:志愿者在北京奥运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2010年广州亚运会即将来临,广东社会各界的志愿服务热情空前高涨。亚运与志愿者精神具有内在的和谐统一关系,高校应当抓住亚运会志愿服务的契机,培养大学生的志愿者精神,促进奥林匹克和亚运精神、志愿者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
关键词:亚运精神;大学生;志愿者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8-0051-04
Volunteer services in the Asian Games v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LIN Wei-xiong
(Computer School,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China)
Abstract: Volunteer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Beijing Olympic Games.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selfless contribu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shown the spiritual demeanor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t the time the 2010 Guangzhou Asian Games is coming, the enthusiasm of all walks of life in Guangdong for volunteer services is getting unprecedentedly higher. There is an intrinsic relationship of harmony and unification between the Asian Games spirit and the volunteer spirit.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for volunteer services for the Asian Games, nurture college students volunteer spirit, promot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he Olympic and Asian Games spirits and the volunteer spirit wit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open up a new way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Asian Games spirit;college student;volunteer spiri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着我国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程度不断提高,志愿者在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在“2001 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参与服务社会的志愿活动越来越多,无论是在北京的奥运会,还是在汶川大地震的灾后援助等服务,我们都看到了广大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目前,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已经成为我国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逐渐成为大型体育赛事志愿服务的主要提供者。2010年广州亚运会即将来临,广东社会各界的志愿服务热情空前高涨,对高素质志愿者的招募、组织、管理和激励是亚运会成功举办和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亚运会与奥运会都体现了运动竞技同文化的和谐共生关系,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如何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亚运会志愿服务,培养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增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塑造身心和谐的人格品质,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境界,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1亚运精神、志愿者精神与大学育人理念的和谐统一
“亚运会”作为亚洲地区的综合性竞技运动会,也是亚洲体坛最大的盛会,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5届,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将在广州举办。亚运会的宗旨是弘扬奥林匹克和亚运精神,促进亚洲各国(地区)的团结、友谊和交流,致力于构建和谐亚洲。从这种意义上讲,亚运会是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地域性体育盛会和重要载体,亚运会精神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国际体育现象,而更重要的是一种国际性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在这笔精神财富中蕴含了广大志愿者服务于亚运所形成的亚运志愿者精神,它既有普遍意义上志愿者精神的特质,又具有亚运精神蕴育下的独特意义。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指出:“志愿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础,如果没有志愿者的承担义务和敬业精神,组织奥运会和各层次的比赛都是不可能的。”[1]同样,志愿者的服务技能和特有的热情、积极态度和耐心将为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重要的保证。大学生是亚运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他们所发挥作用的大小程度将决定外界对广州亚运会志愿工作的整体评价,他们的参与和奉献,将直接影响亚运志愿者精神的塑造和给养。亚运会的筹备和举办、志愿服务的广泛开展给大学生教育提供将奥林匹克和亚运精神、志愿者精神和大学德育三者融汇创新的平台。
1.1亚运志愿活动与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奥林匹克宪章》在“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指出:“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显然,《奥林匹克宪章》赋予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应该是“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该宪章进一步指出:“增强人的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建立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的社会”是奥林匹克主义的精神实质。
体育是人的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面,它对成就一个完美、全面发展的人的作用并不亚于对灵魂的培养。高校在“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育人理念中应该致力于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当前的志愿者活动虽然对大学生的培养取得了积极作用,但在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上作用不够明显,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志愿者活动多为高校团组织布置,学生缺乏自主性;志愿者活动多为单次活动,活动内容和地点经常改变,缺乏长效机制。加之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并非以学生为中心展开,而多是以任务为中心,即上一层组织下达任务,团组织接受并组织志愿活动。虽然一些高校也能部分实现志愿者服务的自主管理,积极地创造机会服务社会并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但这远不是我国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主流,这就导致了志愿者活动与学生自身需求脱节,学生缺乏参与积极性等。
作为国际性大型文化活动的亚洲运动会,志愿者是一个强大支柱,没有志愿者,亚运的一系列活动无法进行。亚运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激励机制吸引着广大志愿者积极报名参与服务其中。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亚运志愿者的服务动机最重要因素是:获得成就、自我提升、自我奉献等[2]。另一方面,参与服务亚运将持久地给志愿者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广泛的影响。实践是大学生健全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调试和矫正不健康心理、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最根本途径。亚运所倡导的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精神会让广大志愿者接受熏陶,开阔视野,学会沟通,也将影响其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亚运会也是一次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大好机遇,大学生志愿者能够通过参与亚运会的各项实践活动积累工作经验和提高自身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最为关键的是,亚运会作为一项高水平体育竞技活动,自然会影响到人们的体育生活。
1.2亚运志愿者精神与大学生生存方式和谐共建
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人美好地生存。有人指出:“教育本质就是作为人的生存方式。”[3]研究和倡导健康和谐的生存方式,应该是教育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必须思考和研究“何谓生存、何以生存、以何生存”等基本论题,这就要涉及引导每个人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与之和谐共建。大学的教育更应立足于此。亚运志愿服务所倡导的志愿者精神对于大学生生存方式的培育具有崇高而普遍的精神借鉴价值。
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志愿者招聘基本条件是: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具有奉献精神;工作热情,尽职尽责;遵纪守法。志愿者精神概括而言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四者的统一。这四者就是追求和谐、友爱、高尚、奉献、利他的人类文明境界,它的实质是人们基于一定的公共意识、关怀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利他精神和奉献精神,受个人偏好(如自愿、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等)影响的自觉行动。
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的活动,这些都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广州体育局长刘江南[4]表示:“现在我们一讲亚运要多少万志愿者,就有人提出,每个志愿者一天要50元钱的补贴,这还叫什么志愿者呢?要讨价还价,要讲钱?!我认为共青团就要组织年轻人多讲奉献。志愿者别跟我讲钱,亚运精神是多奉献。”可见,“奉献”是亚运志愿者的首要精神,索取回报,不谈奉献就不是志愿服务,就失去了志愿者的根本价值。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5]认为,人不是独立的个人,而是城邦中的公民,个人的品德只有在城邦中才能实现。因此,公民离开国家,个人离开社会,就已非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和人。健康和谐的生存方式就应该奉献在先,不用刻意去索取和斤斤计较,社会就会像镜子一样把健康和谐的生存方式反射予你,“回报”于你。这应是从事志愿者服务的基本要求和健康心态。
由奉献引申而出的友爱、互助,是奉献的两种基本形式。所谓友爱,就是志愿服务精神中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志愿者的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没有收入高低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志愿服务者以互助精神唤醒了许多人内心的仁爱和慈善,使他们付出所余,持之以恒地真心奉献。受助者获得生活的能力后,也会投入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志愿活动中,这些志愿活动都涵盖着深刻的互助精神。
1.3亚运志愿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地开拓与创新,也需要一定的方式或载体。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6]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亚运体现了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的完美融合。实践证明,青年志愿者活动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其特有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教育功能和示范功能越来越凸显。基于前面的分析,服务亚运既有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也有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更有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鼓励广大的大学生参与亚运志愿服务活动,是高校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难得机遇,是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更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平台。
2吸收奥运成功经验,塑造亚运志愿者精神,推进大学生教育创新
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是高校实施教育的有效途径,而亚运志愿者服务活动既是对志愿者服务能力的大检验,也是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契机。亚运志愿服务活动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志愿服务技能的培养同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提升相统一的实践。如何充分利用服务亚运的契机,通过培养大学生志愿者精神,并探索与大学生教育,尤其是高校德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的命题。
2.1吸收北京奥运成功经验,建构广州亚运志愿精神
北京奥运会已圆满落幕,成功举办奥运会的经验已作为一笔宝贵财富永远留在中国。北京奥运志愿者用热情、真诚、良好的服务,为北京亮出了最好的名片,为国家赢得了尊严和友谊,也为奥运增添了新的光彩。据统计,北京奥运会前后,共有170万奥运志愿者开展了97天的集中服务,服务时间累计超过2亿小时。赛会期间累计上岗200余万人次,累计服务1 600万小时,日出勤率始终保持在99.5%以上,为各项赛事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全面保障。广大奥运志愿者真心奉献、友爱互助,用微笑打造了北京最好的名片。广州亚运会作为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再次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之一,要充分借鉴、学习北京奥运的成功经验,继承和弘扬北京奥运精神。在志愿者服务工作中,认真总结和深入学习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中探索出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深入、持久地发扬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培育的崇高精神,结合广州亚运会的实际来思考、策划、组织“广州亚运”志愿者工作,做出新创举、新火花、新亮点。主要借鉴奥运志愿者培训、奥运志愿者观众服务、奥运志愿者宣传、奥运志愿者招募和奥运城市志愿者、奥运拉拉队志愿者等成功工作经验,重点做好广州亚运志愿者培训工作、社会志愿者审核和确认工作、提高志愿者服务质量,统一宣传工作的口径和理念,在志愿者岗位设置和激励保障上确保实效,做好赛会、城市、社会志愿者队伍成果转化等,在继承的基础上着力创新,以培育广州亚运志愿者特有的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执着的努力,积极为志愿者搭建更大的舞台,并通过创新体制、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努力实现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推动中国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在服务广州亚运的伟大进程中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2.2普及亚运和奥林匹克知识,营造良好的志愿者服务氛围
亚运和奥林匹克精神倡导“和平、友谊、进步”的宗旨和“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促进人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与人和谐、共同努力的精神动力,是我们提升校园文化气息的有力武器。在亚运到来之际,以迎接亚运为契机,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广大学生中广泛宣传普及亚运和奥林匹克知识,结合亚运会各阶段制定宣传策略,侧重不同的主题,通过印发宣传手册、制作电台直播节目、加强与电视及平面媒体合作、开展知识竞赛等方式,进行舆论宣传,积极帮助青年志愿者树立当代志愿理念,提高自身认同感,打造青年志愿文化。同时,在对亚运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对培训的宣传,通过受训大学生的言传和模范带动作用,倡导积极向上、勤于奉献、团结互助的校园文化,促进主流的优秀校园文化的形成,给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塑造良好的人文气息。同时,也会促进校园体育运动发展,营造出运动、健康的良好氛围。
2.3传递志愿者精神,在高校中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亚运志愿服务活动较之一般的志愿活动,更具“双赢”特点。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亚运的同时也丰富了生活经验,加深了社会认识,同时,所形成特有的志愿者精神是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积极态度。高校通过树立广大亚运志愿者的正面形象,充分利用网络、校内各种宣传和教育渠道,如建立亚运志愿者博客、QQ群,开展“亚运志愿者精神之我见论坛”、“从身边做起,向亚运志愿者学习”、“优秀亚运志愿者评比表彰”等各种形式活动,让广大同学了解志愿者们在亚运会筹备和举办过程中具体、平凡甚至些许枯燥的工作,接触和了解社会的真实面貌、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的价值,体现和印证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开展全方位、多渠道的正面引导教育活动,传递志愿者精神,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2.4拓宽实践教育平台,深入推广志愿者教育管理工作
奥林匹克精神实质就是体育与教育、文化的结合,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建立维护人的尊严、和平的社会。亚运会志愿服务作为知行合一的实践活动,是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功能实现的重要途径。借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经验,结合广州亚运会实际,可以做以下尝试:
一要科学组织,实现资源优化,专业实践和服务需要对接。高校要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力图将志愿服务岗位与所学专业对接,做到以知践行,以行促知,知行结合。如体育竞赛组织类志愿者可以主要由体育类专业的学生组成;媒体运行类志愿者主要由传媒类专业学生组成;医疗救护类志愿者主要由医学类专业的学生组成;国际联络志愿者主要由外语类专业的学生组成;体育展示与颁奖礼仪志愿者主要由艺术类专业学生组成等。
二要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管理机制及有序协调的培训机制,保障亚运志愿服务实践的顺利开展。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合理的组织结构,在组织结构的设置上应尽可能地减少纵向层级,扩大直接交流的基础和条件,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对高校志愿者的培训和引导必不可少,这样既可以保证志愿服务的质量,同时也是进一步宣传志愿服务工作并巩固志愿者动机的重要环节。亚运志愿者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程,事先必须作好详尽的培训计划,保证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培训工作的各个工作岗位需要进行详细、科学的工作分析,拟定出职位说明书,确定每个岗位工作人员的职权和职责,建立起工作责任制。整个培训组织内部还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用以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
三要以服务亚运为实践平台,促进高校志愿者活动的持续科学发展。通过研讨会、论坛,加强与奥运志愿者交流等形式,加强对志愿者工作的总结提炼和理论研究,探索志愿者工作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志愿者工作进行统筹规划,促进高校志愿者工作实现科学发展。以持续化、阵地化、长期化发展为目标,把亚运志愿者精神延伸到城镇社区、社会福利机构、企事业单位等各大实践基地,建立长期稳定的项目,并逐渐探索志愿者活动的多元化发展,力争使活动更加丰富,参与面和影响面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
[1] 志愿者:当代奥运的基础 [N/OL].http://www.cnr.
cn/2008zt/2008ay/zt/mhyx/gz/200808/t20080822_505079056.html,2009-05-25.
[2] 张俐俐,张茹. 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服务动机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09(1):29-35.
[3] 李小鲁. 教育作为人的生存方式[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1.
[4] 刘江南. 志愿者别跟我讲钱亚运精神是多奉献[N/OL]. 广州视窗,2009-02-26.
[5] 汪子蒿. 希腊哲学史(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905,1147.
[6]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S]. 中发(2004)16号.2004.10.
[编辑:谭广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