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手:人类学与畲族研究

2009-09-28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5期
关键词:畲族人类学文化

王 炀

摘要现代学术,学科互动与交叉早已成潮流,就是在这样的学术大背景下不少学者在畲族研究中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使畲族研究别开生面,显得异常活跃而且有生命力。

关键词人类学 畲族 牵手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211-02

现代学术,学科互动与交叉早已成潮流,而人类学作为以人类的全部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为支撑的基础学科,由于其仰俯天地,贯穿古今,融汇中西的宏大视野,又具有洞察性、开放性和应用性的特质,加上其普同观、整体观、整合观和文化相对观的方法论价值,决定了其在各学科互动中既有与其他学科“牵手”的内在联系,又能处于主位的地位。

就是在这样的学术大背景下,进入21世纪后,不少学者在畲族研究中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使畲族研究别开生面,显得异常活跃而且有生命力。

一、回顾:畲族研究文献的定量分析

畲族作为中国东南地区最重要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历史悠久,有关畲族的传说先秦时期就有记载,自唐始,畲民大规模向闽浙地区迁移,地方志和史书中有关畲民活动的记载也不断增多。最早记载畲族族称的文献是南宋王象元的《舆地纪胜》,该书卷102已提到梅州有一种种稜禾的“山客輋”,把畲族的自称“山客”和他称“輋”结合在一起,又有种稜禾的生产特点。此后还有南京后期的《漳州谕畲》,以及文天祥、许应龙关于漳、潮畲族的文字。

进入20世纪以后,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畲族研究主要集中在畲族族源问题上,发表论文39篇。建国后,从1950年到1979年,畲族研究涉及畲族族源、历史及迁徙问题,发表论文40篇。改革开放后,从1980年到2004年,畲族研究范围有了很大的扩大,包括族源、历史、地位、经济、文化教育,以及医学等,发表论文627篇,总共发表论文706篇。可见,畲族研究最繁荣的时期是1980年改革开放后。706篇论文来源地域主要有福建、浙江,有584篇,占总数的82.50%;其次的来自北京、广东,有82篇,占总数的11.80%;再次为江西、安徽,有28篇,占总数的4%。此外还有12篇来自日本,占总数1.7%。可见福建和浙江是畲族研究的最发达的地区,北京作为中国学术研究的中心,在畲族研究种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福建、浙江、北京三地发表论文的主题各有侧重,福建主要侧重畲族历史、地位、医学和教育方面的研究;浙江主要注重畲族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学方面的研究,其对畲族音乐和畲族体育的研究已形成特色;北京则主要从事畲族总体性的理论研究,可见这种各自为阵,各自为战的研究方式不利于畲族研究的整体关怀,更不利于畲族研究的资源整合。

与畲族研究主题相关的是主题论文的不平衡了,大量的论文集中在畲族历史、地理以及民族风俗的研究上,有252篇,占总数的35.70%;其次是对畲族文化教育的研究,有153篇,占总数的21.70%;再次是畲族医学论文,有117篇,占总数的16.60%。由此可见,畲族研究的学术空白甚多。

二、 互动:人类学与畲族研究的牵手

世纪之交,人类学在中国开始从边缘向中心迈进,开始与各学科牵手互动,畲族研究当不例外。

(一)人类学视野中的畲族形成研究

畲族研究曾长期围绕着族源问题而众说纷纭,争论不休,其实大家忽视了一个更重要的学术眼光,就是如何用整体论的观点去思考畲族研究问题。所以单纯地讨论畲族族源问题极有可能走入学术的死胡同,而讨论畲族的形成问题就可能一片光明。如果从畲族的形成的角度去思考畲族族源问题,那对畲族族源问题就会有新的认识,一些令人困惑的现象,就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解释。

(二)畲族与客家人关系的研究成为新热点

过去学者们长时期地把眼光集中在畲瑶关系上,其实畲族与客家人的关系更值得关注和研究。从历史发展来看,后来的客家人若没有强势文化和优势人口的凭借,畲族完全可能将他们吸收进来,成为畲族的一部分,但已相当成熟的中原文化进入粤赣交界区后,畲族语言吸收了一些客家话的成份,两个族系文化交汇、融洽合一,形成畲客文化难分状态。

正是基于这种新的认识,不少学者在这个时期发表了一批相关论文,从语言、服饰、饮食、生产技能、民族信仰、通婚等方面,进一步论述了客家文化中包含畲族文化的成分,指出客家及其文化的形成是汉畲两族长期互动的结果。

在学者们从历史角度探讨畲族与客家人关系的同时,蓝雪霏老师还对畲族民歌与客家民歌作了比较研究,。更值得推崇的是李辉等人应用分子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了更为科学的论证。

(三)历史人类学对畲族研究的拓展

关于畲族历史的研究,虽有不少成果,但往往集中在族源及其变迁史之上,对于畲族民众的一般社会经济状况,涉及者却很少。世纪之交,当历史人类学在中国崛起之时,人类学研究所的学者们通过进行田野调查的方法,搜集到一批畲族契约文书,为对畲族进行历史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一批地方文献。

王逍在《文化透镜下的畲族历史》中还指出,导致民族间发展差距的因素固然很复杂,但潜藏在经济表象背后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根源不能忽略。并且他从文化视角阐析了畲族历史上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边缘化地位,所以畲族是经济变迁中的缓行者,华夷秩序下的族群异类,文化教育资料的边缘人,这正是制约畲族发展的文化因素。

历史人类学对畲族研究的拓展,为畲族研究的深入开辟了道路。

(四)艺术人类学对畲族研究的开拓

在畲族研究中,最使人惊喜的是艺术人类学对畲族研究的开拓。艺术与人类学的牵手互动所建构的艺术人类学本来就是一门年轻的交叉学科,而对畲族研究的开拓却非常及时,通过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对畲族音乐文化、民歌、民间舞蹈、和工艺文化等都作了深入的探讨。

(五)体育人类学对畲族研究的发端

体育人类学是从研究畲族传统体育进入的。兰润生便是体育人类学中的领军人物。在对畲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源流与发展,体育项群分类,体育特点及其成因分析,民间武艺活动特征分析,民间舞蹈与传统体育等领域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分析。

(六)民间宗教研究的新开发

畲族的民间宗教研究传统的关注点是盘古崇拜,2002年,曾祥委在《岭南的盘古崇拜群》中,把畲族的盘古崇拜放在岭南的地域范围内与瑶族和汉族的盘古崇拜作了综合研究。

刘冬的《畲族槃瓠神话的文本辨识和艺术化过程分析》是一篇对槃瓠神话具有代表性的三个不同文本系统对比的论文,同时,又是一篇论述槃瓠神话的史诗化以及由此催生出畲族艺术创造的女性崇拜问题。最具开发意义的是吴东海等的《畲族“圣科”实录》。

有的从女性祖先崇拜切入,杨彦杰在《闽西畲族的女性崇拜及其意义》中,作者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主,结合历史文献记载,探讨了上杭县官庄乡蓝姓畲族的女性崇拜习俗及其历史文化意义。

有的从民间文学中的女性文化入手,季爱娟《畲族民间文学中的女性文化探析》一文认为,在畲族民间文学中留下了许多充满女性文化的作品。这些作品通过塑造女性形象构筑起自己特有的女性文化特征。

(七)语言人类学在畲族研究中破题

畲族语言一向是畲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2003年11月在福建宁德市召开的“畲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游文良的《再论畲语》一文引起关注,该文把闽、浙、赣、皖等省及广东凤凰山区畲民使用的畲语分为古畲语成分的底层、汉语客家话成分的中层和畲族居住地汉语方言成分的表层三个层次,用闽、浙、赣、皖等地的畲语跟现代壮侗语族语言、苗瑶语族语言比较,多方位地深入地探讨了古畲语的基本面貌。

而王远新2004年初发表的《广东博罗、增城畲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保护濒危语言的重要途径》一文,把畲族的语言研究一下子推到了语言人类学的前沿。

人类学与畲族研究的互动牵手,除上述所涉之外,在旅游人类学、家庭人类学、女性人类学、建筑人类学诸方面也都有互动牵手,限于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三、展望:畲族研究创新思考

人类学与畲族研究的互动牵手已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已有了一只具有一定学术素养的学术队伍。但毋庸讳言,这种互动牵手在多数畲族研究者来说还不是自觉的学术行动,多数还是随学术之大流而为之的一种下意识学术行为。所以不少论文并非专业人类学学者所撰,或所撰论文对人类学理论的运用还不熟练,比较生硬,难免有牵强之处。

但是人类学与畲族研究的互动牵手的道路已经打通,为此,笔者对畲族研究的创新提出一下建议:

(一)对畲族进行深描式的民族志考察和研究

民族志的考察和研究是深入了解和认识民族和族群的一个重要方法。过去已有的考察,实话实话,基本上是浅描式的民族志。而对一个族群要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首先必须进行深描式的民族志考察和研究,立体的“工笔画”的形式向人们展示畲族的方方面面,里里外外,只有这样,才能为畲族的研究提供最扎实的第一手资料。在对畲族进行深描式的民族志考察和研究时,要注意选择不同地区的畲族村寨,以便进行比较研究。

(二)对畲族进行族群结构考察和研究

正因为畲族的来源是多元的,这就决定了他的结构也是多元的。因此对畲族进行族群结构考察和研究,就是对畲族进行学术“解剖”其结果必将有助于弄清畲族的来源、形式,以及其文化的多样性。

(三)对畲族进行文化图像的考察和研究

畲族具有独特的人文特征,不仅文化内涵丰富,而且文化表达形式也多样。因此,要对畲族独特文化的方方面面进行扫描式的考察,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不仅要用文字来记录畲族的文化,而且还要用摄影、录影、录音等方式向人们展示畲族的文化图像。这个考察和研究也正是当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我们必须抓紧、努力。

(四)对畲族进行社会文化变迁的考察和研究

畲族形成已近千年,历经了历史风雨的吹打,沧桑几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畲族的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运用人类学文化变迁的理论,对畲族600多年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以变迁为关键词,分历史时期对其社会文化变迁考察和研究,从而可以更准确的理清畲族社会文化变迁的轨迹,为畲族今后的发展提供规律性的指导。

(五)对畲族进行比较考察和研究

有比较,才有鉴别。对畲族的研究不能做封闭式的“井中蛙”,而应该对其与同源的苗、瑶进行比较研究,还应该与汉族的客家人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既可看到畲族与苗、瑶之间的边界也可看到畲族与客家人的关系,从中可以从更广阔的空间去审视和评价畲族。

(六)对畲族的族群性进行考察和研究

族群性是人类学的一个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畲族的族群性,可以从畲族的文化底蕴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他们地文化传统和人格,这对于深化畲族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总之,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还可以从畲族的生存策略、文化生态、文化适应、亲属关系、民间信仰等方面进行考察和研究。那么,若干年后,其研究成果将形成规模,从而产生规模效应,让世界更好地认识畲族及畲族文化,这对丰富中华民族以及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地多样性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伟飞.畲族装饰艺术研究.西华大学学报.2006(4).

[2]赵理强.畲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产生及其作用.浙江体育科学.2006(4).

[3]邓晓华.论客家话的来源——兼论客畲关系.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4).

[4]谢重光.宋代畲族史的几个关键问题—刘克庄<漳州谕畲>新解.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4).

[5]方哲红.浙西南畲族传统体育的价值探析.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2).

[6]王逍.文化透镜下的畲族历史.贵州民族研究.2006(3).

[7]吴微微.浙江畲族地区近代建筑雕饰文化探讨.浙江建筑.2006(4).

[8]李筱文.广东畲族与畲族研究.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

[9]吴东海.畲族“圣科”实录.东方博物.2006(1).

[10]丁占勇.浙南畲族传统民居探究.装饰.2006(4).

[11]蓝斌.畲族族内婚原因分析.兰台世界.2006(2).

[12]张应斌.粤东民族与武陵民族迁徙.嘉应学院学报.2006(1).

[13]赵则玲.试论浙江畲话和浙江吴语的关系.宁波大学学报.2006(1).

猜你喜欢

畲族人类学文化
《审美人类学》评介
VR人类学影像:“在场”的实现与叙事的新变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畲族三月三
人类学:在行走中发现
谁远谁近?
畲族民歌
体质人类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