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市民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2009-09-28武引娣

法制与社会 2009年14期
关键词:市民社会西方中国

武引娣

摘要“市民社会”这一概念是从西方传来中国的,从公元1世纪这一概念的提出至今,西方市民社会已经发展了将近2100年,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已形成完善的市民社会,而中国由于其特殊的国情,西方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才初露端倪。本文从中国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的互动关系这一角度,分析了中国市民社会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市民社会 市场经济 西方 中国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118-02

一、市民社会的含义由来

“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这一概念早在公元1世纪便由西塞罗提出来了,当时表示一种区别于部落和乡村的城市文明共同体。14世纪以后,欧洲人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Civilis Societas,以表示从封建体制外生长出来的商业城市文明,这继承了西塞罗的含义。17世纪,市民社会表示自然状态的对立物,指人们生活在政府之下的一种状态。18世纪时,它便获致某种与现在用法相似的含义,被看作是一种城市生活与商业活动繁荣的社会。在19世纪,黑格尔对市民社会作了详尽的论述,在他看来,市民社会,或者说是社会中的市民部分,既不同于家庭,也不同于国家,而是市场,是社会的商业部分,是市场得以运作以及其成员得以保护所必需的制度和机构。市民社会的观念经由黑格尔进入马克思的思想。马克思将注意力集中在市民社会的商业或经济方面,但他用这一术语指社会的全部,而不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此外,洛克、葛兰西等人先后对市民社会也有过各自的解释。

综观西方学术界的“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发现三次大的分离:第一次是市民社会同野蛮社会的分离,以商业化、政治化的城市的出现为标志,完成于希腊罗马时代;第二次是市民社会同政治国家的分离,以代议制政治的形成为标志,完成于17、18世纪;第三次是市民社会同经济社会的分离,当代西方社会正试图完成这一过程。

由此可见,中国还未形成西方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对照一下西方市民社会形成过程中的三次大分离,中国大致处于第二次分离阶段,因而不宜套用当代西方市民社会的概念,而应继承马克思的用法较为合适,即将市民社会界定为非政治的私人关系领域,在当代中国,主要是市场经济领域以及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非政治的社会关系领域。这种界定有利于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及意义。

二、中国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的关系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为中国市民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动力,而市民社会的产生和运作又为市场经济的建设提供了社会支持和政治保证,二者正在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正在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新的境界。

(一)市场经济的形成是中国市民社会发育的内在经济因素

市场经济领域是市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为市民社会准备了基本要素。

第一,市场经济造就了市民社会的主体。市民社会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大量的个人和组织摆脱了政治权力的束缚,成为非政治的生活主体,也就是市民社会主体。市场经济在营造这些主体方面起了关键作用。

第二,市场经济拓展了市民社会的活动空间。在高度政治化的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直接是政治生活。市场经济的发展让人们冲破政治的囚笼,眼前展现出一片属于每个个人的自由飞翔的空间,政治权力所直接支配的生活则日益萎缩。

第三,市场经济塑造着市民社会的意识形态。市民社会意识形态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是世俗化与个体化。世俗化是人越来越少地相信和依靠神秘的外在力量,世界越来越多地成为经验中的世界,也就是说,外在的世界对于人的神秘感越来越少。个体化是指个人不断挣破一个社会共同体所强加的各种外在规范,努力在生活中体现个人意志的过程。市场交易的发展最快地实现着这一过程。

第四,市场经济营造着市民社会的自治机制。市场经济看似一盘散沙,不成体统,但其背后有其内在的调节机制,除了那只“看不见的手”之外,还有法律与道德这种看得见的手。除市场经济之外的市民社会另外一个领域是非政治的公共领域,表现为各种社会组织如家庭、学校、俱乐部、协会、教会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这些组织的发展,同时,这些组织反过来会对市场经济起一种校正作用。首先,这些组织能提供满足市民社会功利需要的智力资源和伦理资源,如学校所提供的科学技术,家庭和教会所提供的伦理信念。其次,这些组织还能提供非功利的人文精神资源,如友爱、正义、艺术等,唯有这些精神,才不致使人成为金钱的奴隶,不致使人变为货币符号,从而使市民社会的发展不会偏离人的全面发展的轨道。再次,这些组织还可协调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和冲突,如劳资矛盾、行业矛盾等,当这些矛盾不能通过市场解决,也无必要通过市场解决时,工会、行业协会等组织所进行的民间谈判和协商就显得非常必要。

(二)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基础和动力

市民社会产生并发展起来以后,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它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育了高素质的经济主体,营建了宽松的发展环境,提供了丰富的大众文化支援和强大的群众动力。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国家,在启动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市民社会的作用更是极其突出的。

第一,市民社会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孕育了能够促进其迅速且规范发展的高素质的经济主体。市民社会是人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之后出现的,市民社会的主体是独立自主的能力发达的个人,以及这些个人所自愿参与组成的社会群体、社团组织、利益共同体。个人的独立自主和能力发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标志和内在要求,市民社会要存在和发展就必须通过教育文化、大众传媒、机构组织等力量,不断地培养和生成大量的独立自主的个人。在市民社会的主体构成中,具有丰富的现代文化知识和能力素质的知识分子和企业家是中坚力量,是维护市民社会存在发展的核心力量。在这些高素质的经济主体的参与下,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更加迅速、规范、具有自觉性。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起步时期,这些市民社会的主体,不但能自觉地营建健康的商品经济环境,促进市场经济的规范发展,而且可以给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比较充分的理论支持。

第二,市民社会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它所需要的自下而上的社会推动力量。广大的市民社会成员,为了自身的利益,积极地参与和从事市场经济活动,他们在制度和法律的范围内展开合理的竞争,不断地扩大市场经济的范围和规模;他们不断地探索和开拓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使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和组织形式越来越丰富和健全;他们深入地理解和总结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按照经济规律进行活动,使市场经济的运行更加健康规范;同时市民社会的各种社团组织和利益集团不断地对市场经济进行调节和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市场经济的内耗,使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具有后劲力量。

第三,市民社会的政治参与力量制约了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过度干预,从而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提供了来自社会的政治保证力量。在市民社会中,人们活动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非官方的政治活动,他们通过参政议政方式对政府活动进行制衡和约束,对政府的经济政策提出批评和建议,避免和阻止了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过度干预,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政治环境,使市场经济能够相对独立地发展。市民社会还是政治民主化的社会基础,它通过社会成员独立自主的政治参与活动,有力地限制了国家政府的权力范围,遏制了政府的官僚主义专制和过分的中央集权,阻止了国家权力的过分膨胀,能够自下而上地推动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市民社会还通过培育大量的非官方的、非政治性的社团组织,这些社团组织的基本原则是自治原则和自愿协商规则,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创造了社会基础条件。政治民主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群众性的政治保证力量。

第四,市民社会的大众文化内容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了文化论证和舆论支持。市民社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就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反映了市民社会广大市民的文化认知、道德伦理、社会观点、政治判断等,通过影视、报刊、书籍、网络等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和象征性符号系统,借助于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和流通渠道,形成广泛的非政治性的公共文化领域和非官方意识形态的社会舆论。大众文化在市民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葛兰西以来,经过哈贝马斯、基恩等的分析论证,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众文化立足于广大市民的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以活泼通俗的文化形式,反映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感受和认识,强烈地吸引了广大市民大众的兴趣,产生了强大的文化感染力,使广大市民大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和理解更加深刻,更容易和市场经济达成通约,从而为市场经济提供了充分的文化论证和舆论支持。

当然,中国当前的市民社会仅是市民社会的初级阶段,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改革开放完成我国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的分离,引进发达市民社会的运行规则。虽然如此,也应利用社会主义中的全民所有制的优势,在市民社会的经济生活中逐步实行民主,并依此来改善政治社会,用全社会的民主把市民社会和政治社会联系起来,使社会主义的公民既是物质则富的创造者,又获得了个人的社会本质。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民社会培育完成的时候,我国就能顺利地实现人类解放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储建国.市场经济、市民社会和民主政治.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3]朱宝信.论“市民社会”与“市场经济”.洛阳师专学校.1999(6).

[4]曹鹏飞,张艳萍.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市民社会.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5]金民卿.市民社会·市场经济·现代化.宁夏党校学报.1999(4).

[6]吴传毅.市场经济 有限政府 市民社会.行政与法.2005(9).

猜你喜欢

市民社会西方中国
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述要
中西绘画构图比较探析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市民社会批判
从“政治解放”概念看马克思与布鲁诺·鲍威尔哲学思想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