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下乡“送”文化,变为下乡“种”文化

2009-09-27

魅力中国 2009年17期
关键词:三农农民群众

郇 岩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6-087-0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广大农村还是一个文明程度、文化生活相对落后和相对贫乏的地方,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农村文化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有待创新。近几年政府倡导的“文化下乡”(本文专指送图书、电影、戏剧等狭义上的文化下乡)可以说是一个极富创意的举动,它为农村的群众文化工作注入了新的内容,对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促进农村文化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下乡”已被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列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成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认真总结和分析这几年“文化下乡”所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文化下乡”应做好三篇文章。

一、“文化下乡”要做好转变农村干群思想观念这篇文章

我们在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农民群众或者基层干部对能带来物质、资金、项目的“下乡”活动表现出极大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对文化部门组织的送图书、送戏剧、送电影下乡则认为是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小打小闹,持不欢迎或表面应付的态度。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的少数群众和少数干部在思想上、观念上存在模糊认识。他们没有看到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一些具有观赏性、知识性、教育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和文艺产品虽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播文明观念,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方面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更何况一些具有知识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科技文化,能够直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产生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

文化的本意就是“以文化人”,就是以文明的、进步的、精神的东西去感染、影响、改造粗糙的、落后的、物质的东西,只有具备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才会远离原始和愚昧。这一点恰恰是目前还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最最需要的,是建设新农村的本质要求,也是“文化下乡”的初衷所在。如果不切实把握住这一点,“文化下乡”这篇文章就缺乏思想和灵魂,就会显得无力苍白。

二、“文化下乡”要做好为“三农”服务这篇文章

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近几年中央连续颁布了几个一号文件,国务院相继出台一系列务实性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配套措施,广大农村出现了继农业大包干以来的又一个新形势、新气象,各行各业纷纷服务“三农”,支持“三农”。对此,“文化下乡”也面临新的课题。过去有的地方将一些过时的农业科技图书和废旧报刊送到农村,名为送书下乡,实为走走过场,不仅不能使农民接受新知识、新信息,而且还使农民丧失了接受兴趣,从而使政府倡导的这一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变了味,走了样,影响到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声望。现在的“文化下乡”不仅仅是送几台戏、几部电影、几册图书的事了。而应把服务“三农”作为出发点。把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作为着力点,要了解农村需要什么,农民缺乏什么;要把功夫下在“下乡”之前,意义寓于“下乡”之中,效益产生于“下乡”之后;要注重调查研究,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在送戏下乡前,在精心编排一些反映农村题材、农民生活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不要盲目模仿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那样“走遍中国”唱“同一首歌”。同时还要注意让农民群众参与进来,培养一些在农村留得住的“乡土艺术家”,培植一些农民乐于接受的文艺形式,创作一批适合农民口味的通俗文艺作品。送图书下乡要因时因地制宜,多送一些新版本的农业实用技术方面的图书和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让农民读得懂,记得住,用得来。“文化下乡”的形式还有很多,如举办各种小型多样的培训讲座,在乡镇集市或村头开辟农业科技专栏,采用流动电影大篷车放映农业科教影片、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都是一些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做法。

三、“文化下乡”要做好让“文化驻乡”这篇文章

每年的元旦春节期间,

“文化下乡”这个词使用的频率最高,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都争相报道“文化下乡”的消息。画面上大多是文化、科技、卫生、农业部门在一些农村集镇拉起横幅,搭起台子,唱唱戏,发发传单等镜头。这样做,尽管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产生了一些轰动效应,但大多数农民群众并不满意。一是认为这种做法过于流于形式,实际内容不多;二是认为这个时间不恰当,农民说,腊月黄天各有各事,乡间无闲人,看热闹也只是捎带着,潜不下心来。他们认为春节过后,春耕之前才是“文化下乡”的最佳时期,走村入户,常年下乡才是实实在在的“文化下乡”形式。变一时下乡为常年下乡,改应景之作为四时之作是“文化下乡”的新的有效途径,在这一点上,河南省睢县图书馆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他们十几年如一日。将馆藏报刊、文献、资料,采编整理出来,印成《科技参考》小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农户的实际情况,建立科技咨询跟踪服务档案。分门别类,常年坚持将小报免费赠送到全县农村科技示范户、致富能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省市县下派干部手中。与此同时,他们还组织人员分期分批到农村召开科技咨询信息反馈座谈会,了解农民所需所想所盼,随时随机变化服务方式和内容,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

我们不反对“文化下乡”要有一个热热闹闹的形式。但更需要扎扎实实的内容。要把“文化下乡”当作农村群众文化的一项事业来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建设农村小康文化的高度,对“文化下乡“认真谋划,制定出既切合实际又富有战略眼光的措施,变下乡“送“文化为下乡“种”文化,只有让文化真正“驻”乡了,农村文化建设才会有一个新进步。

猜你喜欢

三农农民群众
耕牛和农民
农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赞分盐镇裕牛村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