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研究
2009-09-27孙继红
孙继红
中图分类号:F239.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6-049-01
当前,效益审计是审计水平发展的方向,是现代审计的主流,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决策失误、重复建设、效益低下、损失浪费等制约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急需效益审计予以揭示和纠正。近年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效益审计”,《审计署2006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以效益审计为主,加强对国计民生的国家重点投资项目的审计,促进加强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已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选择。
一、认清形势、把握方向,深刻理解效益审计内涵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是审计部门依照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审查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各项资源的使用和管理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核实各项经济资源是否合理、节约,检查计划目标与实际情况是否存在差异,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发生差异的原因,通过对投资效果的评价进一步挖掘提高效益、效果的各种潜力并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建议的综合性经济监督活动。
简而言之,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主要目标是以促进改善宏观管理、完善相关管理法规和管理制度为出发点,揭露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效益、效果和效率的体制性、机智性和管理性问题,促进管理,规范秩序。按照刘家义副审计长的意见,效益审计要围绕“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完善法制、制约权力、提高效益”这个目标开展工作。
二、关口前移,预防为主,提高投资效益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般投入资金数额较大,涉及环节多,影响面广。一旦出现差错,就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巨大经济损失和难以弥补的恶劣影响。由于当前我国的宏观投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效益一直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约束,投资结构不合理,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投资效益低下等现象层出不穷,浪费社会资源、贻害无穷。
三、确立“深层次揭示、多层次服务、高层次分析评价”的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我国财政基建投资管理中普遍存在预算约束软化、项目投资失控、盲目建设、资源浪费、资金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
我们应针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确立“深层次揭示、多层次服务、高层次分析评价的指导思想,从财政资金源头开始,沿着资金走向,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监督,审查项目论证是否科学和切实可行、资金的审批程序以及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是否规范合理。若存在问题,及时找准原因,明确责任,提出加强投资建设管理的意见建议,促进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实现效益审计的根本目的。
四、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创建审计模式
(一)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全过程跟踪审计与财务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不失为进行固定资产效益审计的有效方法。
随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化,财政性资金逐渐从——般竞争性领域退出,政府直接投资将主要集中投向纯公益性的公共工程领域,建设资金只能全部由财政资金或财政性投融资方式解决。因此,以财政性资金为主线,以专项建设资金审计为主导,将专项资金审计作为有力的切入点,以资金使用为重点,通过财务审计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已成为一种有效方式。
我们可通过对重点工程项目和重点建设资金的跟踪审计,坚持惩防并举、侧重预防的方针,做到边审计,边整改,及时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违规违纪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最终达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核减额逐步减少、审减率不断降低、项目质量和管理效率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上升的良好局面和形势。
重点建设资金的跟踪审计是从资金来源渠道入手顺藤摸瓜查专项资金的性质、主管部门、规模、构成、用途,围绕资金流向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审计,审查是否按照指标、计划、进度、程序,及时、足额、规范地拨付资金,有无滞留、截留、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现象,通过评价资金使用效益,优化支出结构,提高概预算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专项资金审计能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现场审计时间,具有“准、稳、快”的特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审计效果。
(二)投资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强化责任人的效益观念和责任感。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对领导干部权利进行有效制约与监督的重要环节和机制,已在全国普遍开展,受到各级党委、政府、人大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据统计,目前大部分基层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量已经占到全部审计工作量的40%左右,成为加强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其认真负责地履行相关职责的重要措施之一。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均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两者的结合应主要围绕投资决策、项目管理、目标实现情况三方面进行重点审计,将投资效益情况纳入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为党委政府全而考核和正确使用、提拔干部提供科学和客观公正的参考依据。实际操作中主要考核两方面指标:一是规范性考核,二是业绩考核。规范性考核侧重审查决策依据是行真实、合理;决策论证是否严谨、科学;投资立项程序是否规范有效;项目管理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有无责任不明确、抽逃资本金、非法转包分包等现象;是否存在因管理手段和方式不当造成不可避免的经济损失和质量隐患等问题。业绩考核则侧重审查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运行情况和资金使用效益:是否达到计划目标;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如何等问题。
通过投资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审查投资建设项目在决策、管理和工程质量等方面的情况,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的经济责任,提出审计建议,进行相应惩罚和奖励,约束权利的滥用,防止职位犯罪,有效遏制因追求政绩而只关心投资数量和规模的多少、忽视投资效益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强化责任人的效益观念和责任感,从而有效保障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