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不喜欢惩罚这个词

2009-09-27

环球时报 2009-09-27
关键词:制裁奥巴马伊朗

伊朗惊曝第二核工厂 西方三国联手施重压

●本报驻美国、伊朗、俄罗斯、以色列特约特派记者 丰帆 吴亦姿 张光政 陈克勤 ●本报记者 王跃西 刘扬 ●何晏

美、英、法三国领导人25日罕见地举行联合记者会,严厉谴责伊朗兴建第二座铀浓缩工厂。波折不断的伊朗核问题正在酝酿新风暴。伊朗方面确认了建设新铀浓缩工厂的事实,并同意国际核查人员来查。美国总统奥巴马26日做出另一个很罕见的举动,公开要求与德黑兰进行“实质性对话”,并要对方做出或融入世界、或孤立自闭的“抉择”。伊朗是近年西方最难驯服的国家之一,西方对其劝又劝不动,打又不敢打,现在西方很可能又把对伊朗使不出来的力气往中国头顶压。25日,西方记者把是否支持安理会制裁伊朗的问题抛给了中国副外长何亚非。何当时的回答是:“就我个人而言,不喜欢惩罚这个词。”环球网26日就这一问题展开调查,其中主张中国与西方一起制裁伊朗的投票者为20%,80%的人反对中国这样做。中国在伊朗有重大石油利益,但恐怕中国没有人喜欢伊朗也造出原子弹。路透社称中国的态度“非常矛盾”。

奥巴马连续向伊朗喊话

25日,奥巴马与英国首相布朗、法国总统萨科齐一起出现在G20峰会的记者会上,他们态度沉重地联合宣布伊朗已经秘密兴建了第二个地下铀浓缩工厂。伊朗的核能主管25日确认了该消息。26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助手称,这家铀浓缩工厂很快将投入运行。据法新社报道,伊朗26日表示将允许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进入这一工厂。

奥巴马在记者会上要求伊朗“坦白承认”核计划,他说,美法英的情报机构一致确认伊朗拥有“核野心”,“即使是半年前不愿参与制裁伊朗的国家也开始担心了”。他还说:“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一问题。但这取决于伊朗如何回应。”布朗指责伊朗实施了“一系列骗术”,“国际社会除了与之划清界限之外别无选择”。萨科齐则称伊朗的举动“对整个国际社会都构成挑战”。

26日,奥巴马再次通过广播和网站对伊朗喊话:“伊朗领导人现在必须做出选择,是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实现与国际社会融合,还是面临更大的压力与孤立。”据美联社报道,奥巴马将向伊朗提供一个“严肃而又有意义”的对话机会。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美国一名官员透露,其实美国在布什政府时就已经知道这座未完成的核设施。法国也至少几个月前就知道有这个核设施了。而伊朗直到本月21日才将第二座地下铀浓缩厂的情况致函国际原子能机构。美国情报显示,这座地下核工厂位于德黑兰以南160公里圣城库姆附近的山中,可装配大约3000台用于铀浓缩的离心机,“虽然不够支持建设一座核电站的反应堆,但已经足够生产原子弹”。

据《纽约时报》报道,从21日起,美国花了3天时间跟盟国协调之后,才由奥巴马25日在G20峰会时做出评论。

2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就此发表评论说,中国希望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其职能和授权来处理伊朗建造铀浓缩工厂事宜,并希望伊朗加强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他说中方注意到美英法领导人就此发表了声明,“我们重视三国的表态,也关注这一事态的发展”。

据美联社报道,25日,在被问及中国是否支持安理会制裁伊朗时,中国副外长何亚非说:“就我个人而言,不喜欢惩罚这个词。我认为能够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对话和协商。”

路透社说中国态度复杂

路透社25日用“非常矛盾”形容中国在伊朗问题上的态度。报道称,中国总是说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在向别国施压方面很谨慎,“除了在家门口引起安全压力的朝鲜问题外”。如果北京阻止制裁决议通过,西方国家就必须等待伊朗作出“能让北京认为更严重的挑衅”。

报道认为,持续发展的能源关系,将世界上第二石油消费国中国和世界上已探明原油储量位居第二的伊朗捆绑在了一起。去年,伊朗石油占中国石油进口的近12%。中国同时还向伊朗出售汽油。两国还都对西方关于两国人权记录的批评非常不满。报道的结论是:“中国最后也许会愿意介入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因为担心中东会为此发生武器竞赛或引发全球核扩散。但就算北京有意采取更严厉的举动,那也将是几周,甚至几个月以后的事情。”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G20峰会结束后说,伊朗建设新的铀浓缩工厂“对所有国家来说都是始料未及的”。他表示必须对伊朗核计划进行核查,莫斯科将采取“任何可行的手段”协助核查。在23日,梅德韦杰夫曾暗示,俄罗斯可能支持美国对伊朗进行新制裁。

俄《观点报》26日评论说,在伊朗问题上,“俄罗斯正在失去耐心”。英国《泰晤士报》26日称,伊朗的保护者——俄罗斯昨天打开了制裁的大门,但中国还在坚守。

(上接第一版)俄《生意人报》则称,对于美国放弃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俄罗斯找到了回报的方式。

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25日说,莫斯科发出了等待已久的开始与华盛顿合作的信号。文章认为,梅德韦杰夫说“世界应当帮助伊朗,在核武器上作出正确决定”,这是俄罗斯向前迈出的第一步。梅德韦杰夫说“我们不会允许伊朗制造核武器”,是俄罗斯向前迈出的第二步。而成功换来这两步的,只是奥巴马放弃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文章同时称,奥巴马从中国等到的,却是“倒退一步”。中国有理由反对制裁伊朗。中国经济每年增长9%。它需要能源维持这种增长,并且和伊朗签署了时间跨度几年、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能源协议。如果俄罗斯成为一个新的同意制裁的国家,“中国也有望跟进”。因为中国不想在其他大国都反对伊朗的情况下,独自被撂在一边。

《纽约时报》25日发表题为“中国反对美国寻求对伊朗制裁”的文章,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4日有关“不认为制裁和压力是解决伊朗问题的办法”的讲话,表明中国将使奥巴马惩罚伊朗的计划复杂化。

内贾德称完全没违规

伊朗总统内贾德25日下午在记者会上说,伊朗完全是按照国际规定来做,即在设施启动前6个月通知国际原子能机构。他说,“还有1年这个核设施才会投入使用。我觉得我们这么做应该受到鼓励。”同日他接受美国CNN采访时称,西方“非法的制裁”已经实施过了,其无效性已经得到证实,自己不明白美国凭什么就认为自己是国际社会“杰出的一员”,给自己很多权利。

以色列媒体上月初曾报道称,国际原子能机构前总干事巴拉迪向联合国提交的伊朗核问题报告中,隐瞒了关于伊朗继续实施军事目的核计划的关键事实。随后,西方不断敦促该机构尽快公布这些内容。以色列《圣城报》26日称,伊朗心存侥幸,直到眼看这个工厂无法再隐瞒,为保住最后脸面,才不得不于21日致信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动承认。报道称,奥巴马23日与中国领导人会晤时没有提到此事,而和俄罗斯领导人在24日会谈中谈到了,“这令伊朗被动,势必提升对峙局势”。

路透社说,伊朗第二个铀工厂使人们感受到10月1日将在日内瓦召开的安理会五常及德国与伊朗会谈的紧迫性。不知是否受伊朗影响,巴西副总统何塞·阿伦卡尔25日在接受巴西《环球报》采访时称,巴西也应该发展核武器。

中国会否与西方一起制裁伊朗

美国《洛杉矶时报》26日暗示对伊朗的新制裁势在必行,称“与伊朗谈判的时机可能已经过去”。美国国务院的官员说奥巴马有两个目标。一个是用证据批驳伊朗,另一个是说服那些犹豫不决的国家改变立场对伊朗开始采取强硬路线。

中国是否会与西方一起制裁伊朗?中国学者中有不同看法。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肖宪、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笑盈和复旦大学教授沈丁立25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都表示,中国不会和西方一起制裁伊朗。沈丁立说,像美国这样自己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自己不裁减,凭什么管别人?国际社会并没有明确禁止发展民用核能。伊朗在这么多方面监督之下也不可能搞成核武器,只是在积累突破的能力罢了。他说,对这种事“我们要少管,表态也应谨慎”。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却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如果真对伊朗制裁,我认为中国最后还是会和西方一起行动。当然,这并不表示中国怕美国,而是因为伊朗是什叶派领袖,逊尼派执政的国家对伊朗的做法十分反感,由于逊尼派在阿拉伯世界中占大多数,我们就要考虑阿拉伯世界的主流意见,给予必要关注。”

中国有实力跟西方拉开距离

中国社科院中东问题学者殷罡说,中国在伊朗问题上的立场很明确,一是核不扩散体系必须得到尊重,二是坚持政治解决。中东打起来对中国不好,伊朗受制裁也会令中国受到损失,除了从伊朗进口原油外,中国还参与伊朗大量基础建设。但对伊朗来说,中国说到底是一个“远东”国家,不可能很深地参与解决中东问题。

刘笑盈教授说,西方一直认为中国与伊朗有利益关系,其实西方执行的是双重标准。中国社科院中东问题学者王凤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和伊朗的能源合作并没有违背联合国关于伊朗的制裁协议,因为制裁没有限制能源合作领域。但扩大和伊朗的能源合作,这让西方看不惯,一次两次找我们的茬。”她认为,这次俄罗斯对伊朗的态度显示强硬了一些,可能是与美国“私下达成了什么交易”,但俄罗斯的态度是弹性的,还是会从维护自己的利益出发,它心里怎么想谁也不知道,现在的表态只是给了西方一个台阶。

上海社会科学院赵国军博士说:“许多国家要求制裁伊朗,我们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进行解决。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这样,不会唯西方国家马首是瞻。中国已经有实力与西方拉开距离,自己做出的外交决策符合国际社会的利益,不必跟着美国跑,虽然世界对此还不习惯,但这更增加了中国的外交空间。我认为,现在世界有麻烦,比如朝鲜、伊朗等棘手问题,都是对中国领导人智慧、意志和国家实力的考验。”▲

猜你喜欢

制裁奥巴马伊朗
制裁之痛
中国宣布制裁三家美企
过于逼真
欧盟对白俄罗斯制裁延长一年
投 缘
自产自销——原载“伊朗漫画网” ▲
制裁等于束手无策
奥巴马道歉两边不讨好
掉了一个
奥巴马增兵阿富汗饱受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