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领导人竞相为申奥冲刺
2009-09-27
西班牙巴西准备互助 美日首脑致信奥委会
本报驻日本、巴西、西班牙、美国特派特约记者 蒋 丰 吴志华 王 方 关一然
2016年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将在10月2日丹麦哥本哈根的国际奥委会第121届全会上宣布。为了增加获胜的筹码,来自日本东京、美国芝加哥、西班牙马德里、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四国政要都将出席奥委会全会,进行最后的角逐。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西班牙国王卡洛斯 、巴西总统卢拉将在10月2日齐聚哥本哈根,凭借知名度为自己国家的申办城市拉人气造势。
日本东京:“官热民冷”
日本《读卖新闻》9月26日报道称,日本政府正在就首相鸠山由纪夫出席奥委会全会进行最后调整,鸠山本人非常愿意出席这次会议。同时,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9月26日已经从成田机场出发前往哥本哈根参会。
共同社报道称,另外三个申办城市马德里、芝加哥和里约热内卢正在以“举国态势”进行申奥准备,而且都将是由国家元首级别的人物(或者夫人)出席奥委会,石原慎太郎一直试图动员日本皇太子夫妇或者首相前往与会。但是,日本皇室很快对此表示“为难”,不希望皇族介入过深。这样,石原就把希望寄托在时任首相麻生太郎身上。自民党在8月30日的大选中败选后,石原又在9月16日前就给“准首相”鸠山由纪夫打电话,希望他能够继续前政权的承诺,亲自出席国际奥委会全会。而鸠山在出席本次20国集团会议期间也透露已经亲自致信奥委会为东京造势。
1964年,东京成功举办第18届夏季奥运会,成为日本战后复兴的标志。但是,这次东京再次申奥,却出现了 “官热民冷”的景象。除了东京都政府积极从财政方面支持、日本政府出面“保底”支援外,为了获得更多亚洲国家的支持,石原停止了连续9年“8·15”对靖国神社的参拜。但是,日本民众对于这次申奥的热情并不高,今年7月东京一组织对日本全国大学生进行的一次网络调查显示,赞成东京申奥的学生只占54%,高达20%的受访学生反对东京申奥,还有26%的学生认为东京申奥与否“怎样都行”。这也成为国际奥委会对东京申奥的最大疑虑。
巴西里约热内卢:唯一第一次申办的城市
在巴西人看来,里约热内卢申办奥运会志在必得。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刚刚结束的匹兹堡20国集团峰会上遇到巴西总统卢拉时开玩笑说,“前不久,你们决定买法国的战斗机,现在我要击败里约热内卢,为芝加哥争取奥运会主办权。”卢拉笑着说:“那将是第二次失败。”
巴西虽然是世界上第十大经济大国,但是从来没有举办过奥运会。如果申办成功,这不仅是巴西,也将是南美地区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卢拉强调,“我们不让奥运会仅仅成为欧洲和北美发达国家所垄断的体育盛会,它应当是世界性的奥运会”。里约热内卢竞选时也打出一张地图,地图上清楚地标明,欧洲、亚洲和北美都有奥运会的足迹,唯独南美还是一个空白。巴西奥委会秘书长罗伯特表示:“在四个主要申办城市中,里约热内卢是唯一第一次申办的城市。”
尽管奥运会在南美大陆举行正值冬季,但里约热内卢气候温和,平均气温只有18度至24度,非常适宜运动和到海滩休闲。但是,在国际奥委会考察报告中,里约热内卢是唯一被国际奥委会强调要在社会治安问题上加强改进的城市。2014年巴西将举办世界杯足球赛,将投入5.8亿美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将为2016年的奥运会做好铺垫。今年9月巴西的一项民意调查表明,里约热内卢举办奥运会得到65%受访民众的支持。今年9月初卢拉对法新社记者说,他同西班牙国王卡洛斯通了电话,双方达成共识。如果巴西在第一轮投票时落选,就会转向支持马德里,反之,西班牙将支持里约热内卢。
西班牙马德里:王室倾巢出动
2016年马德里申奥已经成为西班牙民众最关心的大事,西班牙王室倾巢出动为马德里获得主办权积极参与各种斡旋活动。西班牙伊比利亚航空公司已经安排了专机接送国王及王后于10月2日前往哥本哈根做最后的冲刺。专机上还画上了马德里申奥的宣传图案和徽章图案。马德里市长阿尔委托说,“这是所有马德里人的梦想,飞机将满载梦想出发。10月3日代表团必将成功返回。”
西班牙曾经在1992年成功举办巴塞罗那奥运会,这些经验对马德里申奥是有利因素。此外,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对马德里的推荐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马德里的问题是可能面临恐怖组织的袭击,尤其是埃塔的恐怖活动。同时,国际奥委会还担心,马德里政府承诺竣工的部分场馆并没有如期完成。
芝加哥:奥巴马鼎力支持
芝加哥的优势毋庸置疑。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在此居住了25年,他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宣称全力支持芝加哥申办2016年奥运会,甚至还致信国际奥委会为芝加哥说好话,他本人也表达了愿意出席10月2日奥委会全会的意愿。美国媒体报道称,如果奥巴马无法成行,第一夫人米歇尔将代替他前往。但是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奥巴马将“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这一会议,给美国民众一个惊喜,并给予芝加哥最大助力。美国的前遣代表队已经抵达哥本哈根。
美国盐湖城冬奥会贿选丑闻并未完全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这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们失去了去申办城市考察的权利。而且,美国奥委会及其主席拉里·普罗布斯特在财政方面的一些决策让国际奥委会非常不满。这都会对芝加哥申奥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