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独立学院十年发展回顾

2009-09-26王月霄王苗青

新媒体研究 2009年18期
关键词:回顾独立学院

王月霄 王苗青

[摘要]基于独立学院十年办学历程,将其发展分为三个时期:独立学院的创立及初步发展时期,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时期和独立学院规范发展时期,并根据各时期国家的相关政策解读,分析独立学院所取得的成绩,遭遇的困难,最后对独立学院的发展前景进行描述。

[关键词]独立学院 十年发展 回顾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920169-01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以及多途径引进社会力量办学的探索,随着教发[2003]8号文与26号令的颁布实施,从整体上向前迈进了一步。独立学院作为一个新产生的事物,十年发展,成绩斐然。26号令中对独立学院的定义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利用国家非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的发展经历了初步创立发展阶段,迅速发展阶段,以及目前正经历的规范发展阶段,可以说独立学院的发展是中国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动写照。

一、独立学院的发展背景

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推动了独立学院的产生与发展。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召开以后,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独立学院正是在社会需求旺盛时期,在公立教育难以兼顾领域与政府投入不足领域提供了独立学院产生的土壤。

2.公办高校、地方政府、社会投资者、考生需要的积极性创造了独立学院。公立高校在规模扩张中形成了既保持“精英教育”的品牌声誉,又充分利用“大众教育”的契机,解决高等教育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社会投资者由于看好“教育大市场”,相信有长期、稳定的回报;考生就读本科的需要,这些都提高了他们创办独立学院的积极性。

3.独立学院是国家实现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趋势的需要。在生态系统中有一条重要的生态学原理“多样性导致稳定性”,这条重要的生态学原理蕴含着深刻的科学思想,具有普遍意义,能对许多领域有重要启示。同样也对高

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二、独立学院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独立学院的创立及初步发展时期(1999-2002)

此时期独立学院的出现是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自主发展起来的,明显具有自发性。独立学院发源于1993-1995年一些公立高等院校内部以民办机制运行的二级学院。

民办二级学院全称是公有或国有民办二级学院,是中国引进社会力量办学和充分利用公立学校品牌及良好无形资产的完美结合产物,是依附于母体高校自主办学的二级学院。它具有三独立的特点,既独立的校园、独立的财务核算、独立组织教学与管理。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决策,独立学院首先在浙江、江苏等地产生并得到蓬勃发展。2002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1600多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1999-2002年四年的时间,教育部对民办二级学院没有制定相关政策进行管理,通过四年的实践,民办二级学院这种办学模式显出相当的优势,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本科教育的一种新途径。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一哄而起和“刮风”现象、“校中校”问题,办学质量问题、发放创办学校文凭问题、办学调教和管理机制问题等,从长远看,公有民办二级学院只是我国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随着高教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也将发生变化。

(二)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时期(2003-2007)

为了进一步促进独立学院的健康有序发展,2003年4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规范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简称8号文),2003年8月教育部又下发了《关于对各地批准试办的独立学院进行检查清理和重新报批工作的通知》(简称247号文)。8号文和247号文的发布标志着政府权力开始介入独立学院,使独立学院的身份在国家政策上得到明显的确定,是独立学院迅速发展的准生证和催生证。各地按照8号文和247号文的规定和要求,2003年下半年,对原经地方批准试办的独立学院(民办二级学院)360多所进行检查清理并重新报批确认,促进独立学院的办学逐步朝着“优”、“独”、“民”的健康方向发展。

8号文是举办独立学院的重大方针政策,充分肯定了在办学实践中成长起来的独立学院,在办学模式和管理机制上进行创新,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此时期的独立学院称为新制独立学院,它比民办二级学院又多了“三个独立”,即独立法人、独立招生、独立颁发证书,它把独立学院定性为民办高等学校,也明确了独立学院应按照我国《高等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依法办学。2004年初正式确认了148所独立学院名单,至2004年底,被确认了的249所独立学院共吸收民间资本300多亿元,校园用地8000万平方米,校舍及行政用房1160多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2亿元,图书3400多万册。据2007年教育事业统计,全国已有独立学院318所,在校生186.6万人。

(三)独立学院规范发展时期(2008年以后)

中华人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6号:《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自2008年4月1日起实施。26号令在全面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正视问题与矛盾,给独立学院发展指明了方向,消减了疑虑,明确了当前的工作重点与操作规则,划定了行为的边界,对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促进独立学院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贡献也值得期待。26号令是独立学院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里程碑。截至2009年5月中国独立学院已达322所,招生规模占本科招生的三分之一,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独立学院的生命力如何,无疑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有活力的办学机制,在经济上尚不发达的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存在。一方面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需求与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尚不发达,“另起炉灶”发展民办高校的能力还很有限,短期内还很难达到公办高校的水平。而从更长远的历史进程来看,它又有一定的过渡性,随着国民经济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办学模式必将会逐渐失去其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失去其存在价值的典型意义,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只有那些真正进行制度创新,独具办学特色,善于借助母体多种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民办机制的优势,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独立学院才可能在日益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赢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真正赢得与公办高校共同发展的空间。总之,独立学院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发展道路是不平坦的。

参考文献:

[1]朱军文,新制独立学院概念及其本质特征:基于产权的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4,(5).

[2]刘凤泰,从专项检查看独立学院的生成与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5,(17).

[3]戈自峰,现代生态学,北京:现代科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回顾独立学院
大学少数民族预科英语教材的回顾与展望
城市可持续交通行为研究述评
贴近实践贴近学生创新方法
关于新时期独立学院基层共青团组织引领青年工作的思考
独立学院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