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
2009-09-25廖敏
廖 敏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初级应用型人才,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各类职校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工具性、综合性、实践性特点。语文是进行一切社会活动交流的基础,它既浪漫又富于诗意、充满激情,饱含着悲喜哀乐的感情色彩、坚定的信念和美好的憧憬。语文让人感悟到的是生命的灵动与张扬。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受职业教育自身特点的影响,轻视学生情感的培养,于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教学脱离生活,教学效果差的现象十分突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使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在语文学习中接受美的熏陶,修身养性,完善自我呢?
一.语文教师要具备必要的情感素质和能力
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一个丰富而宝贵的资源,对教师资源的开发应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完成。首先是教师对职业对学生要充满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是产生强烈持久的教学激情的基础。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师魂,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师德,和谐施教、全面发展的师观,知行统一、教书育人的师能。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其次,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所蕴涵的情感。教师只有在深入钻研大纲和熟读、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把握教材要点,体会其中的内涵,发掘其蕴涵的情感,才能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才能写好教案和教学设计。第三,语文教师要把握中专生的心理特征。中专生情感的两极性表现极为明显,如取得好成绩时非常高兴,甚至忘乎所以,唯我独尊,一旦失利又极端苦恼,甚至悲观,失去信心。作为教师只有把握中专生的心理特征,才能进行情感教育。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基本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我们认为,语文实践主要是言语实践。从本质上说,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解、表达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那么,在语文课堂中,如何使学生奏响言语实践与语文体验的主旋律呢?我们认为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文本对话。基于体验的语文情感教育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要重视学习者独特的理解、感悟,这是他的生命活动、精神追求。2.表情朗读。要真正读懂文本,其关键性的方法在于朗读,有表情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来体验作品中的人、情、美、理。3.在情境中体验。与教材相应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动机,引起学生接受信息的兴趣。4.小组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旨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紧紧地追问、探索问题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三.课外阅读活动是“情感教育”的有效实践
有计划、有步骤、有条理地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情感”及人文素养,无疑意义重大。它是对课堂教育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是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自我实践和反思。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就中华古典文学而言,它深厚丰富的底蕴,文学家、思想家们的人格魅力、不朽的精神力量,对学生来说,简直就是一座“情感富矿”。这种“能源”的辐射和熏陶,让他们受益无穷。当然,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对于语文教育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尝试着通过结合教学实际的“情感教育”,完成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目标要求,从长远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人文主义精神,真正意义上理解“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
语文教育是情感的天地,无论是在教科书中,还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回首语文情感教育的历史,确实是一笔可载入史册的财富,然而,现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却不断地困扰着语文情感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工作在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他们是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的主导者,其自身的素质、自身情感的投入、对语文情感教育的认识重视程度、对语文教科书中情感体验性内容的挖掘程度及在实施中所采取的情感教育策略对语文情感教育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廖敏,广东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助理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