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学生”的教育策略

2009-09-25贾中亚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8期
关键词:留守学生信任孩子

由父母把孩子抚养成人,并且在成长过程中给予关爱和引导,使之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是把孩子培育成才的必要条件。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生了重大变革,现实社会出现了很多意外的情况导致父母不能正常抚养、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是父母亲长期在外地打工,远离家乡,带孩子不方便(这种情况农村比较多);另一种情况是工作太忙没时间,或者是计划外生育的“黑户”不敢留在身边(这种情况多见于城镇居民)。他们常常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或亲戚来带,从而出现了“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由于未能跟随父母长大,很容易形成异常的心理和波动的情感,等他们长大了回到父母身边时,就会出现性情孤僻、不善交流、缺少沟通、学习成绩不理想等情况。

笔者也多次与“留守学生”的家长接触,他们来找老师的原因大都是因为孩子不听话,性格倔强,不服管教;或者是孩子成绩不好,无心向学。这些家长恨铁不成钢,有强烈的教育失败感。他们也坦诚对孩子缺少关爱和了解,对这些由于不生活在一起形成的感情缺失毫无办法,欲补无门,言语中充满了愧疚和无奈。

经过调查了解我发现,“留守学生”一般有如下表现:有话不愿意向父母讲,心灵的窗户对父母是关闭的,也不愿意和父母待在一起。有生活方面的需要就直截了当向父母索要,完全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犯了错误之后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其父母言),父母找他谈话时他要么未等父母开口,就先行避开了,要么面无表情,一言不发,眼睛也不看父母亲,也不回应他们的话,在父母说完之后,他就说你说完了吧,那我走了;有时候父母亲虽然耐住性子好言相劝,苦口婆心地给他分析利弊,但是他根本就不去听父母说什么,脑子里想的或许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有些孩子虽然在听,实际上是千方百计寻找大人讲话的漏洞和错误,以便适时加以反驳。这类孩子自我防御心理较强,对说教实施选择性耳聋,在内心深处对家长的批评进行软对抗。甚至很多家长一开口的时候,孩子就意识到是又要数落他了,心里马上就产生了对父母的厌烦和不信任。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状况,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不容忽视。

一是“留守学生”有一种生物本能,认为谁带他就跟谁最亲近,因此回到父母身边后有排斥感,对待爸妈的感情不像别的孩子那样亲切,父母在他们心中不过是一个称呼而已,而且这个称呼还有一定的敏感性,不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从而导致和父母感情冷漠,甚至对父母的说教产生抵触。

其二,“留守学生”在青春期之前与别的孩子的不同之处相对于青春期之后的不同之处会多一些(主要是情感方面),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经历的差异产生自卑感,心理比较脆弱,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甚至可能导致他们在长大成人之后家庭观念也大大弱于其他小孩,在承担责任时也不如别的孩子来得坚强,严重的都有可能患上精神抑郁症。

对于“留守学生”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如何对他们实施思想教育、进行心理疏导,笔者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积累了一点看法,赘述如下。

作为教师,我们时刻不要忘记“爱才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首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真情实意打动他。然后根据“留守学生”心理脆弱,自卑感强,有防御意识的实际,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注意到下面几点:

第一 接纳过去 尊重信任

中国有句古话:“数子十过不如赞其一功。”

对“留守学生”要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原则,而不是一味分析他的过去,让他一遍遍回味自己的过失和不足,而是接纳他的过去,接受既成事实,并且在接纳的基础上帮助他认识自己的个性。在保持孩子的个性的稳定发展的前提下逐步完善,急于纠正他的错误行为只能是火上浇油。认可和接纳他就是允许他对于不同的问题有自己独立的感觉和行动的方式,并且帮助他去完善,这样建立信任,他会感觉到你对他个人是真心地喜欢,而不是厌恶、排斥和否定,从而使他在主观上愿意接近你。

在这里要特别的重视信任关系的建立。不要想当然地认为我是为他好,他就应该听我的,而是要看到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才会乐意听你的,甚至会主动请求你的帮助。当然让他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才是目的。

怎样才能迅速建立起信任关系呢?首先在和他们谈话时,要以不作评价的方式去陈述你所了解到的和他有关的真实的细节和场景,有助于他比较放松地和你的交流。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加深他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而不是企图一步到位。那种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提问,会让他们觉得很烦躁,那种洞察性的对青少年情感的解析,会让他觉得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而无地自容,他们的情绪经常是矛盾和冲动的,因此这些方式都是不适合的。若是明确地说明你谈话的目的,并且和他约定好时间,提供说出他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的机会,会更有利。

对他们提出的问题,我们应当做出明确、简短、真实的回答,不要回避和推脱,这样会赢得他的好感和信任。如果做繁冗的回答,或者总是试图说出一些道理来,觉得只有这样他才会认识得更清楚,这样会让他觉得你是在敷衍他,在浪费时间,或者在借此机会征服他,控制他,耍手段愚弄他。

对“留守学生”,我们有必要坦露自己真实的情感。最好是像知心朋友一样,是用自发的,想到什么说什么的态度来面对孩子,他会感受到你的真诚、平等和尊重。即使当时不怎么服气,但是过后却会更好地理解你,信任你。还有就是要把自己的感觉明确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不是去指责他。比如不应当说你怎么又打架了,你就不能不打吗,你真是本性难改呀,而是说看到你打架,我很痛心,也让我感到非常担心。

第二 平等交流 心灵沟通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应当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共欢乐、同忧伤,孩子才会向你敞开心扉。”

要想知道“留守学生”的真实想法,获取他们的心声,就得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和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

如果出了问题才想起去沟通,没有问题不沟通,这样会使他们比较反感,因为他会感觉到你对他不认可,只会盯着他的问题说。所以不管他是不是有问题,都要进行沟通,不断地去尝试了解他和理解他的行为。这样虽然会多花一点时间,但是效果却会成倍的增加。

同时在沟通时要尽量避免谈话过程中出现长时间沉默的情况,这样他们很多时候会觉得你是有意浪费他的时间,感受到你对他的不尊重而厌烦你。所以当你觉得一个话题无法做出一个回答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终止谈话,另外寻找时机,但是寻找的时机要显得比较自然,要避免让他感受到你总是揪着一个问题在穷追猛打。

另外和“留守学生”的沟通一定要直截了当,不要拐弯抹角,吞吞吐吐,或者指桑说槐,含沙射影,而是直接说出你的看法。明确具体地提出问题,让他觉得你不是在蔑视他的智商。实际上“留守学生”比那些在父母亲跟前长大的孩子有更强的独立性和更多的主见。

还有就是要经常了解他的同伴群体、同龄人之间沟通交流所用的特定语言,价值观以及流行的风尚,并表达你的认可和理解,对他们的朋友表达你的尊敬,会赢得更多的信任,减弱代沟感和他对你的畏惧感。如果你觉得为了保护这个学生而规劝他远离,拒绝和排斥他的同伴,甚至硬性规定他可以和谁一起玩,不可以和谁一起玩,他反而会对抗你,而起不到真正的阻止作用。如果能说出你对孩子和朋友交往中出现一些问题的预测,一旦你的预测被证实,孩子对你的信任会大大增加,从而自觉远离他认为应当远离的人。特别是一种针对青春期的孩子具体行为肯定的做法,让他意识你对他感兴趣和欣赏,在他遇到问题的时候,真诚地向他承诺并且帮助他解决困难,他们会更加强烈的感觉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觉得你是真正可以信赖的。最好避免直接使用我喜欢你,我爱你等话语,这些话语会让青少年感觉到你很虚伪,很可笑。

第三 疏浚压力 扬长避短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每个孩子在思想观念、感情感觉、快乐、不安、忧愁方面都有一个独特的世界,教师应当认清并熟悉自己学生的这个精神世界。”

“留守学生”的自卑感,是源于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我们应当留神会对他们产生压力的方面,这些方面包括:同伴关系中的接纳和拒绝、尊重和不尊重等,师生关系中的欣赏和排斥等,学业上的成就感和挫败感等,对自我的迷惑和否定以及对异性的好奇和厌恶等。我们如果留心关注,就会发现这些孩子的压力来自方方面面,而且十分巨大。我们发现这些压力并帮助他们从压力中走出来,最起码给予缓解,会让他觉得获得了你的理解和帮助,而在你的面前不再拘谨,不再有自卑感,从而实现轻松有效地交谈。

我们还应当注意到“留守学生”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一面,他们一般不去依赖什么,所以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还是要给予他们更多自己体验和尝试的机会,更不能因为担心出现什么问题,轻易的去阻止他。即便是你真的觉得有危险出现,跟在后面,让他自己去面对,也比你直接的阻止要好得多,他们会根据结果给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并且作出方向性的调整。另外我们还要在青少年的依赖和独立之间保持平衡,在肯定他们的这一长处的同时,还得指出这一性格存在的风险,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要主动去寻求,单打独斗式的蛮干行为只会使事情不可收场。

扬长避短是人们处理任何事情都应当加以注意的,而对于“留守学生”,由于有了非常的经历,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往往有隐蔽性,需要我们去发现。从孩子的自身发掘出他改变的动机,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孩子改变,比靠训斥要更加有效。

“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浩繁的工程。”教育“留守学生”更要认清其复杂性。教师还应当把这些想法和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让他们在平时也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如果老师和家长互相配合,对这些孩子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在智商、情商、心态等方面循循善诱的引导,对于塑造孩子的完美人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真正了解这些孩子,理解这些孩子,才能探测他们的心灵深处的信息,找到正确可行的教育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渐消除因为儿时不在父母身边造成的心理阴影,逐渐修复和父母的情感裂痕,改变孤僻冷漠的处世态度,和老师、同学正常交流交往,以正常人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从而顺利完成他们的学业。

贾中亚,教师,现居江苏邳州。

猜你喜欢

留守学生信任孩子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如何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心理辅导案例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