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语言刍议

2009-09-25韩惠平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8期
关键词:语言课堂教学教师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传授知识的信息载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教师授业解惑、培养一代新人、履行神圣职责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因此,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十分重视教师教学语言的修养和艺术,他认为:“教师的教学语言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许多优秀的教师,也十分重视自己课堂教学语言的修养。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善于运用形象的语言将本来枯燥无味的教材讲解得有声有色,将深奥难懂的科学道理讲解得津津有味。他们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做到准确、严密,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那么,究竟怎样的教学语言才算是好的教学语言呢?

一.教学语言要具有规范性

方言太重、口齿不清的教学语言,不是规范的教学语言。

好的教学语言首要的是规范,即教师在教学时用语要合乎语法,合乎逻辑,用词精当,符合现代教学的语言习惯;要使用普通话,做到吐字清楚,字正腔圆。这样的要求,保证了将教师在教学中所发出的每一个音符都送到学生的耳朵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因此,教师对自己所说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要进行推敲,反复锤炼,选定那些最通俗易懂、容易理解而又规范、形象的语言运用于教学。

二.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

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都是科学系统的,尽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有其不相同的知识领域和知识结构。科学知识的讲解,必须要用科学的专业术语去表述。无论是概念原理,还是公式法则,都要符合科学知识的科学性要求。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科特点,保证知识传授得准确无误,绝不能传递出错误的知识信息。

三.教学语言要有节奏性

教学中科学地调控教学语言的节奏,是保证教学质量和维护课堂教学活力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教师要随着教学内容难易的程度和学生理解的速度适时调整教学语言的节奏,使教师的引导传递与学生理解、接受的速度相匹配。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把握教学节奏的快慢。对那些难以理解的和重点的知识,节奏要相对慢一些。教师传授的知识信息如果太快、太多,学生不能接受,就会将多余的知识信息丢掉。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忙乱,天长日久就会造成学生知识上的缺陷。讲得太慢不够学生听,学生就会转移注意力,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依据所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适时地调控教学语言的节奏。

四.教学语言要具有艺术性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青少年,其视听能力虽已大大增强,但情绪与注意力还常常不够稳定,自制力较差,兴趣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这些生理与心理上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教学语言的要求不但要规范、清楚、科学有序,还要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富有情感和幽默感。

教师要努力借助自己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学、乐学。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他只有学会用十五种到二十种声调来说“到这里来”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技巧”的教师。魏书生老师的学生说:“听魏老师的每堂课都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通向世界、通向未来的窗口。”这足以说明我们每位教师在课堂上要采用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将知识讲解得活灵活现。特别是对那些深奥的科学理论知识,要尽量使用直观、明了又富于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对他们予以解释,要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在1905年首次提出狭义相对论时,一名工人曾对他提出为什么时间能伸长缩短的问题。爱因斯坦没有故弄玄虚,认为工人不可探讨此类问题,也没有罗列一大堆物理上深奥的专业名词与术语,而是利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激发工人的思考。他对工人解释:“假如你同一位漂亮的姑娘在一起,你一定会觉得时间跑得太快;可是如果让你光屁股坐在火炉上只一秒钟,你就会埋怨时间太长。”爱因斯坦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解释,关键是他对所提问题吃得透,对工人的心理摸得准,才能将问题解释得恰到好处。

五.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

社会心理专家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承,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认同,易入耳、入脑,形成共振效应,相反则会出现思维盲点,产生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教学效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和学生平等相处,又需发挥主导作用。现代教育的发展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采用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因此教师无论是讲授新知或组织讨论、指导练习,设计的问题总是如一根根魔术棒,富有启发性,新奇、巧妙、生动有趣。使用的语言如一块块磁石,再加上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创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不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韩惠平,教师,现居河北安国。

猜你喜欢

语言课堂教学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