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谨防作文教学的八股病

2009-09-25刘志刚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09年8期
关键词:叶圣陶形式标准

科举废除已五十余年,但支撑科举的八股精神依然不同程度地活在我们心中。语文教学中,八股的幽灵也不时游荡,作文教学尤甚。本文拟指出作文教学的一些八股病,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作文教学的意义、目的:高考的敲门砖

我们常对学生说,作文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必须重视:这就是我们对作文教学意义的认识。由此,我们告诫学生必须摸准高考作文的要求,平时加强训练,争取在高考中得高分甚或满分:这就是我们对作文教学目的的认识。

批评:写作是现代社会人人必备的一种能力,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这种日常必备的能力;这也是其意义所在。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凡只为应付考试而进行的学习,就是八股的学习。由此观之,我们的作文教学观念还存在严重的八股病。

二.作文练习:为练习而练习

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高考轨道,我们早早地要求学生写所谓的“话题作文”,并且要按“高考标准”写。学生不愿写,我们就出题目下命令,规定必须在几天内写完,或者在课堂上当堂完成。

批评:作文本应是学生的主动自发行为。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总有些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把这些写下来就是练习作文。叶圣陶在《论写作教学》一文中指出,必须养成学生“有所积蓄,须尽量用文字发表”的习惯,因为“在现代做人,写作已经同衣食一样,是生活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因为作文是写学生自己的“积蓄”,“定期命题作文就是不得已的方法”。即使命题,也应该钻到学生的心里出题,使“学生所写的必须是他们积蓄的”;并且“标准不宜太高”,否则“依样葫芦,临时剽窃得来的,虽属胜义精言,也要不得”。叶老的话值得我们三思。

三.作文的内容:套话、空话、假话、糊话

因为命题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学生“无话可说”;因为作文要按“高考标准”写,学生更无话可说。这里的“无话”,指没有自己的话,或认为自己的话不够“档次”。因为没有自己的话,于是套话、空话盛行,鹦鹉学舌,盲目搬用,“大言不惭”,凌空虚蹈;假话也不惜现编(许多考生谎称自己是孤儿、单亲,真让人替他们的父母寒心);糊话也不时现于笔下,上下脱节、前后矛盾,甚至满篇糊言的情形并不少见。可叹的是,除糊话外,“假大空”的话还常常得到我们的好评,以为“典型”“新颖”“境界高”等等。

批评:古人云,文如其人。写作文不仅是写作文,还是学做人的一种重要方式(魏书生老师把写日记比作道德长跑,颇有道理)。叶圣陶多次强调作文应“求诚”,要让学生写心里话,写想清楚了的心里话。只有如此,才能练出能应付实际生活的对自己对社会有用的真正的写作能力。

四.作文的形式:为形式而形式

因为要达到“高考标准”,学生不但认为自己的话不够档次,还认为自己的文章形式也不够档次(当然,这是我们“教导”的结果),于是找来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专挑“古怪”的文体文式来学,以求博得一个“新颖”之类的评价,挣一个高分。于是,不必对偶的也对偶,不必排比的也排比;不必题记的也题记,不必片断的也片断;不必病历的也病历,不必报告的也报告……不在思想感情等内容上下功夫,专在“修辞”文体等形式上演杂技,写作成了为形式而形式的形式主义写作。

批评: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都明白:内容决定形式,有什么样的内容就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形式足以表现内容即可。高考标准里有“新颖”一条,其本义应是要求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有个性的内容,并不是要求学生只在作文的形式上务新务巧。不在内容上下功夫,专在形式上耍花招,不仅是作文的缺点,也是做人的缺陷。

五.作文批改:用“标准”打杀学生

我们批改学生的作文,常从“高考标准”出发,“合”标准就好,不合就不好。但标准是怎样一个标准,为什么要合这个标准,怎样使学生达到合乎标准,这些方面我们考虑太少。我们忘了从学生实际出发,总从标准出发,做“大而无当”的评改,久而久之,“标准”就成了学生的紧箍咒,一念就让学生头疼,学生畏惧厌恶作文的情绪也由此产生。

批评:叶圣陶先生多次强调,批改作文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改正力所能改的毛病,每批改一次让学生有一次实在的收获,就达到了批改的目的。如果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只从标准出发(尤其是学生作文的水平距“标准”尚远的时候),这样的批改就难有实效,只会让学生茫然、泄气,由畏惧作文进而厌恶作文,作文教学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以上就作文教学的不同方面指出了一些八股毛病。笔者以为,如不治好这些毛病,作文教学就难以健康,就难以培养出说真话写真文的“真人”。怎样治疗这个病呢?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作文秘诀”:“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鲁迅先生的话正中了我们的“时弊”:我们学生的作文太多“粉饰”,太多“做作”,太多“卖弄”,“真意”却写不好甚至不敢写。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我们只把眼光盯着高考,遗忘了生活这片海洋。要治好这些毛病,我们必须把眼光从高考挪开,放眼整个生活,着意培养说真话写真文的真人。我们应鼓励并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认真观察、体味、思考,有所感悟就用恰当的文字写下来,写后尽量修改。如此持之以恒,作文水平自会逐步提高。更重要的是,源于生活为了生活的写作练就的是能够应付生活多个方面的实用的写作能力,而不是玩弄辞藻的花架子;培养的是说真话写真文的真人,而不是说空话大话玩弄形式的“伪君子”。

刘志刚,教师,现居江西遂川。

猜你喜欢

叶圣陶形式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霜的工作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