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胞胎是人类生育极限?
2009-09-24卓然
卓 然
苏莉曼成功产下八胞胎,举世轰动。她却高兴不起来,因为她上一次同样用人工受精的方法生下了六胞胎,加上这8个,几年时间她就有了14个孩子,照顾好他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一些对生殖科学感兴趣的人不断向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提问咨询,人类的生殖潜能是否被忽视了,我们是否应重新审视我们现有的结论。
据说一位非洲妇女曾一次产下13个婴儿,遗憾的是他们先后夭折了。有专家表示苏莉曼创造的记录具有偶然性,短期内是很难有人能够打破的。从理论上讲,只要有足够多的卵子,一个健康的女性就能孕育8个或更多的孩子,但是不能保证成活率,原因是人的能量是有限的。所以说,这种危险做法是不应该提倡的。苏莉曼临产前被医生数次告知危及生命,她甚至恐惧到产生背井离乡的念头。
众所周知,这种“人工多胞胎”必须使用促排卵药物,从而促使卵巢在同一个排卵周期内同时成熟多个卵子。医生会采集这些同时排出的卵子,进行体外受精。卵巢每个月如果只排出一个卵子,则较之每月排出多个卵子来说,单卵的卵母细胞质量应该是最佳的。因此,从生理学角度说,每次排出的卵子数越少,卵子的质量越高。而只有高质量的卵子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受精卵子和高质量的胚胎。据此推断,无论从女性健康和胎儿健康角度,多胞胎对两者都是不利的。
当然,决定人类生育极限除此之外,还有遗传进化的因素。故此,专家学者们的答复却是空前的一致与坚定:人类的生育不仅是有极限的,而且,决定这个极限的是悬在那里却谁也看不见的进化之手。
首先是能量学原理决定着生物的生殖状况。人类必须是在生存无忧的前提下,才可能完成生殖,总是处于食不果腹,随时可能成为别人猎物的情形下,奢谈生育显然是不现实的。生育虽说是本能,但它无疑是在“生存”的第一本能实现后才可考虑兑现的,而且一定要在自己能量允许的范围内。
如果是雌性动物她就更有理由慎重行事。雄性付出的只是冲动和一点精子,而怀孕、哺乳以及把孩子抚养到能够独立生活,多数情况下都由母亲承担,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她们生育的数量与间隔。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一个物种的雌性有各种方式来分配自己的能量、成功抚育后代。她可以一次产下较多的幼崽,同时尽可能频繁地生育。对这类雌性来讲,繁育是条流水线,每个幼崽的成本都不高。但是她们不能保证它们都能活到成年,一般情况下收获一半的成活率,她们就心满意足了。另外,比较高级的雌性哺乳动物选择另一个极端,一次只生一两个孩子,并且等待很长一段时间,看这次的投入是否能取得良好的回报。
显然,人类就是属于繁衍速度较慢的,是进化使然,完全不受人类的意志好恶所决定。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人类的出生过程是最艰难的,原因是人类婴儿的头颅之大是任何其他哺乳动物都无法比拟的。除了增加生产的困难外,天生的大脑袋并不能使我们很快独立生活。刚出生的婴儿神经发育并不完善。他不会抓、不会坐、不会自己吃东西,更不会躲避危险。所以,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是依靠父母时间最长才得以生存的生物,差不多是自己生命1/4的时间,假如读到硕士、博士,还靠父母资助,那就更长了。
正是这种体力和财力的巨大付出,限制了人类生育的数量。虽然你可能会说,财力的付出是近些年的事情,半个世纪前的中国家庭平均可是3.7个孩子的啊!但是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经过近4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民众深切感受到孩子多的痛苦与无奈,集中精力和财力,少生精养,为孩子能有美好未来的主流思想,已然深入人心,并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不仅会对我们未来的生育观和家庭观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在人类的进化史上也流下一定的烙印。
殊不知,正是因为我们的孩子需要如此多的照料,物竞天择决定了父亲如果希望自己的基因传播下去,就必须尽职尽责,改掉拈花惹草的坏毛病,与一位心仪的女性组成家庭,并为他们的衣食奔波劳碌。人类家庭演变为目前的形式,并不是由男人和女人彼此作出的承诺决定的,在某种程度上它就是孩子依赖性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