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房子看物质主义时代的婚恋“变异”

2009-09-24

青年时代 2009年5期
关键词:消费主义奢侈品经济学

文 林

时间演绎着现代爱情婚姻的择偶取向。30年来,新的爱情婚姻关系正在形成,它不再只是你侬我侬、两情相悦的诗意画卷,也不再是纯粹的爱情结晶,金钱、利益、权力、欲望,越来越多的东西开始附加于爱情婚姻之上。

物质主义:现代婚恋的关键词

过去的30年,中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改革开放的浪潮喷涌不息,浮躁与创新,功利与务实,娱乐与跳跃,我们身处的时代正在像万花筒一般,展示着一幅幅抑或黑白抑或彩色的图景。时代的特征来自于生活,也作用于生活,吃、穿、住、行、爱情、婚姻等,一切都在悄然改变,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促进了30年来后的今天中国天翻地覆的变化。

50年代一颗红心;60年代重在出身;70年代最好是解放军;80年代海外关系万元户;90年代豪宅名车企业家;21世纪用平方来计算。时间演绎着现代爱情婚姻的择偶取向。30年来,新的爱情婚姻关系关系正在形成,它不再只是你侬我侬、两情相悦的诗意画卷,也不再是纯粹的爱情结晶,金钱、利益、权力、欲望,越来越多的东西开始附加于爱情婚姻之上。于是,物质主义,成为了现代婚恋的一个关键词。

古典的爱情总爱把某种永恒的东西引入其中,什么苍天为媒,日月作证,山盟海誓,海枯石烂……如今的爱情却越来越物质化了,看一个人有多爱你,就看他肯为你花多少钱,这似乎成为了一句至理名言。999朵玫瑰,汽车,别墅,大钻戒,存折……甚至一切有形可触的物质财物都可以作为爱情的信物。物质化的爱情当然和物质成正比,玫瑰越多,钻戒越大,车子越名贵,似乎表达的爱情也越深越多。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钱的确是一块试金石,不管男女,如果肯为爱人撒下大把大把的钞票而毫不心疼,或许就可以证明:这个人很爱你抑或很重视你。“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你去看一看,你去想一想,金钱代表我的心。”连《月亮代表我的心》这首歌都“变异”成了《金钱代表我的心》。

有人说,房子是经济基础,爱情是上层建筑,房子和爱情就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不必感叹为什么现在的人在爱情面前变得那么现实了,因为爱情已经被物质同化了。所以,现在的新新人类们看不懂为什么喜儿要逃到深山里去做“白毛女”,如今好多妙龄女子跑着争着哭着求着去做新“黄世仁”们的“喜儿”呢!28岁的因为成功嫁给了82岁的,到处“十指紧扣”向人们展览她的幸福呢!嫁给黄世仁有什么不好呀?做少奶奶不仅可以吃香的喝辣的,还可以穿金的戴银的,何苦去受那个连盐都吃不上一头乌丝尽皆变白的罪呢?哎,真是一个傻妞啊!

爱情是一个情感的问题,房子是一个经济(钱)的问题。有了房子(钱)未必有爱情,但是有了房子(钱),似乎可以让爱情更美好一些。相亲大会,是都市剩男剩女们的狂欢盛宴,然而,车、房、存款,却是横在男男女女之间的一面高墙。

快节奏、贫富差距、生存压力和道德文化的欠缺,这些时代特点造就了物质主义,它侵蚀着我们的思想,掌控着我们的行为,就像一枚炸弹悄悄地摆放在我们身边。

经济学分析:婚姻是一种交易

用经济学来分析婚姻与爱情,首创于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Becker),他把经济学方法引入对婚姻行为的分析,写了《家庭论》一书,将微观经济分析的领域扩大到包括非市场行为的人类行为和相互作用的广阔领域,同样,也应用于婚姻。这样的应用,刚开始被很多人所不齿:爱情向来被喻为人世间最美好、最崇高的东西,千百年来被人们歌颂赞美,怎么能用如此自私功利的经济学来分析呢?人们大骂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真情不再。

用贝克尔经济学的眼光看,婚姻是一种交易。从找对象到结婚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目标市场、考察双方需求、认同商品交换条件直到签订交换契约的过程。婚姻也是人们为了满足于本性并降低交易费用而实现效用最大化的一种组合形式,类似于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要比市场交易节约交易成本。

贝克尔提出婚姻经济学是在1981年,那个时候我们国内对这种观点是一片倒的反对之声,而现在,已经有很多人开始赞同这种分析方法,并应用到了实际生活当中。而2007年赵晓比贝克尔更为激进《婚姻,“长期性的卖淫”?》文章刊出后,更引起了大众的一片哗然。

这篇文章的题目的确是唬人得很,但内容却也反映了实际的状况。赵晓认为,“在今天的中国,婚姻已经成了许多女性改变命运的最主要途径,工作好不如父母好,父母好不如嫁得好,‘妻以夫贵的内涵在当今社会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婚姻很多时候成为通过批发的方式出售自己的一个漂亮包装而已,许多的婚姻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长期性的卖淫。”赵晓在文中发出质问:如果婚姻失去了爱情的基础,变成了单纯的交易,这种夫妻在一起生活的形式,和长期卖淫嫖娼有区别吗?

虽然经济学是冰冷和自私的,但是在数字与数字的对抗中,却可以看清楚许多爱恨纠缠中的是是非非。人们结婚的目的是在于希望从婚姻中获得最大化的收入,如果婚姻收入超过单身收入,那么人们会选择结婚,否则就会宁愿选择独身。结婚也有收益,两个人可以互相照顾,或者获得社会的“正常”评价和认可,获得规模效应。比如,两个人单独生活要两套厨具,但如果结婚后就只需要一套厨具。而人们结婚与否,就是在婚姻的成本和收益间寻求平衡。

如果看懂了这套理论,也许社会的种种不正常婚恋现象都能得到很好的解析。

消费主义:以无限占有物质财富作为人生价值取向

当代中国正处于变革发展的高潮,许多社会问题也在这个时代突出地涌现出来。作为结婚主力军的年轻人,他们身上的担子一点都不轻,想好好地谈场单纯的恋爱几乎是一个虚幻的梦境。

中国的经济一直在高速发展着,当它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先富起来的人群后,也引来了弥漫于城市之中的“消费主义”。

恋爱消费,是每个在热恋中的男男女女不得不支出的一笔开销。而由于男性的社会角色影响,这笔开销常常由他们买单。据调查统计,恋爱消费已经占据了年轻人日常支出的首位,平均一对恋人一个月的恋爱消费在一千元上下。看电影、下馆子、泡吧、交通费、通讯费、鲜花礼物,这些一般恋爱模式所必备的交往项目,少则三四十元,多则高达上千元,它们随着爱情温度的上升,也攀上了一个又一个顶峰。

据调查统计,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奢侈品市场,奢侈品牌商店不仅现身上海、北京、广州,也可见于沈阳、天津、哈尔滨和青岛等二线城市,而这一切都有赖于中国城市人群的推动。

基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消费主义对中国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作为全球化的核心意识形态,消费主义是一种把无限占有物质财富、贪婪追求无度消费作为人生价值取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在消费主义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早就把消费奢侈品当成自我表达与认同的主要方式。有资料显示,中国年轻人渐成超前消费和奢侈品消费的主体。不少年轻人为了购买奢侈品而不惜透支消费,内地奢侈品消费者已占总人口的13%,大部分消费者为年龄低于40岁的年轻人。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对奢侈品如此狂热,让世界为之侧目。

经济对社会的作用是巨大的,它确确实实影响了我们一代人的消费观和金钱观,甚至是价值观,而这种观念当然也很直接地反映到了我们的婚恋观上。

自强不息,理应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积极的产物。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现在,因为每个时代都是在这样的矛盾中滚滚向前。

但我们还需明白一点,时代毕竟是在进步,独立自信、自强不息,追求个性和自由,同样是我们这个时代积极的产物。不依附于他人,靠着自己的力量和爱人共创美好的未来,这样的生活不仅充满了爱情,也更自由和幸福,因为有尊严和负责任地活着,就意味着我们在驾驶自己的生命之船,清醒而非无知,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生命享受。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奢侈品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Film review:WALL·E
最雅『鼠标垫』,你了解多少?——『文房奢侈品』臂搁欣赏
第十二届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圆满落幕
2019上海国际奢侈品包装展
消费主义视角下传统集市贸易的现代化解读
新媒体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
经济学
消费主义文化逻辑与文学的欲望叙事——论《嘉莉妹妹》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