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导与多元激荡下的调适与发展

2009-09-24柳礼泉张红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改革开放

柳礼泉 张红明 黄 艳

摘要:从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提出到胡锦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探索经历了“探索起点”、“继续推进”、“深入发展”和“新的突破”四个阶段。

关键词:改革开放;文化建设;探索历程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29(2009)04-0055-04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特定的社会现象,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同时它又反过来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鼓点,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凯歌行进如影相随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一路高歌。追寻文化建设30年的探索历程,回首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到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提出“两个文明一起抓”到“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从“构建和谐文化”到“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壮丽图景。胜览30年文化建设的累累硕果,我们更加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文化的繁荣兴盛必将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

一、探索起点: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到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从十年“文革”阴霾中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冲破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引来了一个民族的思想大解放。

1,倡导解放思想与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

1978年,在邓小平的领导和支持下,我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次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同时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探索营造了良好的国内环境。

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大胜利,但由于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人极力推行“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致使党的工作陷入徘徊局面。邓小平最先起来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并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正确方针。在一些重要的会议上,邓小平多次阐述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的观点,提出解放思想的重要任务。他说:“我们党有很多同志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是很好的,我们一定要继续发扬。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邓小平的讲话对于这场大讨论起了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他解决了思想路线问题。正如邓小平所说:“思想路线不是小问题,这是确定政治路线的基础。正确的政治路线能不能贯彻执行,关键是思想路线对头不对头。”不解决思想路线问题,就不可能实现历史的大转折。1978年底党的十—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指出这场讨论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2,理论务虚会与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理论务虚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坚持了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的民主风气,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指导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对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但在这个会议上,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形势缺少全面的分析,尤其一些同志的发言有明显错误的倾向和糊涂认识。可以说,会议的注意力主要还是集中在批判“左”的错误指导思想和理论方面,对来自右的干扰和破坏,处于麻痹状态,把反“左”与反右对立起来了。显然,这些思想认识和理论问题不解决,不可能排除错误倾向的干扰,顺利实现党中央刚刚确定的全党工作重点转移。

正是面对国内党内出现的这样一些新情况,特别是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议论,引起了邓小平的高度警惕。他在1979年3月多次发表讲话、谈话,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他首先是在1979年3月16日党中央召开的高级干部的大会上,非常明确地指出必须维护毛泽东思想这面伟大旗帜;3月30日,邓小平受中央委托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长篇讲话。他系统地阐述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道理。在阐述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他强调“只有坚持我们党历来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坚决克服妨碍实现三中全会方针政策的不良倾向。我们才能坚定地向着我们的宏伟目标胜利前进。”邓小平这几次讲话、谈话,尖锐地揭示了在解放思想、发扬民主的幌子下出现的右的思潮,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严重干扰,是要彻底否定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根本原则、根本立场;挑明了对这股思潮的揭露和抵制,是我们党在政治思想理论战线上面临的一场新的重大斗争。

二、继续推进:从提出“两个文明一起抓”到“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不仅要实现经济繁荣,而且要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

1,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提出

两个文明一起抓是邓小平提出的—个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应围绕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出现了精神文明建设滑坡的现象,党风和社会风气不尽如人意,广大人民群众对此有着切肤之痛。邓小平早在1985年就曾明确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一直强调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早在1979年10月,邓小平就提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80年末,邓小平进一步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是内在联系的。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互相依存,互相作用。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另一方面,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

方向保证,任何时候也不能放松精神文明建设。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社会革命,它触及到人们的旧观念、旧习惯,涉及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因而必然会在社会生活中引起不同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所有的改革必须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必须把思想教育同各项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民破旧立新、跟上形势的发展,推动改革的进行。

2,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在总体上按照什么方针和精神开展工作?这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在党的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江泽民提出了“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必然要求。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年代主要是破坏旧世界,不破不立,需要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成为社会生活的主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应当一切着眼于建设新世界、以立为本。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性质决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目前社会存在的矛盾大多数不具有阶级斗争的性质,而是人民内部的矛盾,这就要求精神文明建设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条件。

精神文明建设,顾名思义,其着眼点在于建设。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坚持一切着眼于建设,把注意力集中到团结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上来,集中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上来,归根到底,集中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来。十四大进一步明确提出“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党的十五大把这一方针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基本政策,写进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可见,“重在建设”是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提出来的。

三、深入发展: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伟大的实践离不开伟大理论的指导和思想观念的更新。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改革过程中,不断创新理论,推动实践发展。党的十五大,江泽民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问题。2000年,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我们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的十六大向全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任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

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文化纲领,是在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基础上,顺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求而提出的战略性文件。从十年“文革”浩劫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的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国际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撞和融合,文化日渐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哲学界、文学界展开了新一轮的文化争论,掀起了至今尚未结束的“文化热”。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成为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当务之急。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在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1991年7月,江泽民在庆祝建党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加强这三方面的建设,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报告中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题,提出了中国文化事业跨世纪发展的战略,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纲领。实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转变。

2,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党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文化建设的先进性问题,提升到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高度。2002年11月召开党的十六大,江泽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突出强调实现这一任务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思想的提出,具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并有深刻的历史原因。从国际形势上来讲,20世纪末国际格局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从我国自身发展来看,2l世纪的头20年,正是实现全面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从思想认识上讲,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对于我国人民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冲击;从先进文化本身来讲,它是一定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同时又给予政治、经济以巨大的反作用,具有价值导向,能否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衡量一个政党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准。

“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这也就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遵循规律、加强领导、把握方向、着眼创新。只有不断创新,创造出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优秀精神产品,才能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四、新的突破:从“构建和谐文化”到“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十六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在党的领导下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突出强调加强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

1,构建和谐文化

构建和谐文化,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战略任务。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大事记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将改革进行到底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