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的无力

2009-09-24魏得胜

杂文选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大学教授摇钱树麻袋

魏得胜

一个大学生在招聘会上说:“我拿着一麻袋钱去上大学,换来了一麻袋书;毕业了,用这些书去换钱,却买不起一个麻袋。”我们能感觉到这位大学生的情绪,他在用俏皮却沉重的方式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现实:知识是无用的。至少目前是这种感觉吧。

这使我想起另一个大学生。大约是五年前,山东老家的一个女孩考到云南,到校注册时,由她的父亲陪同而来。父女俩通过家兄联系上了我,见面一谈,才知道那女孩考入的是独立学院,注册时上来就交了九千多元。我很是替他们父女心疼这钱,因为从他们的衣着和言谈上判断,这对他们是个不小的数目。那位远道而来的大哥曾苦笑着对我说:“等孩子念完大学,花的钱够装一麻袋的。”我忧心忡忡地说:“你负担得起吗?”他指指女孩说:“我和她弟弟一块出去打工,说什么也要把她供出来。”可供出来以后怎么办呢?这是一个尖刻的问题,我没有问,因为他们父女当时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当下,正是那位女大学生曾经所憧憬过的未来。不幸的是,她失业了!她父兄为供她上大学,付出了成麻袋的钱,付出了无数的心血,还栽下过无数的希望,如今全都付之东流。与这位女孩境遇相同的大学生,全国还有三百多万。这就是说,有太多太多麻袋的钱打了水漂,此即中国教育的现状,高投入,低产出。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把学生当做摇钱树(所谓教育产业),摇完了,树秃了,却不知怎样应对下面(就业)的严峻问题。

在这里我想追问的是,谁在从中牟取暴利。我们注意到,一些所谓的独立学院亦即民办大学,实际都是由公办大学繁衍而来。这些大学利用国家资源,掘地三尺,不仅办民办大学,还办民办中学、小学。一个孩子自上小学开始,他们就疯狂地从其身上摇钱,摇啊摇,一路摇到大学毕业,把学生家长榨干耗尽。榨干一波摇钱树,新一波摇钱树又接上,民办大学也就成了公办大学开掘不尽的金矿。

我不明白,面对这种教学局面,学生、家长是被动而无奈的,而教育主管部门又在于什么?是谁给了公办大学办民办大学、中学、小学的权力?赋予办学的权力后,其教学质量与管理是否有后续的监督与保证?一个大学窃取国家资源办民办学校,又把学生缴纳的高额学费据为己有,这是典型的双料经济犯罪啊,何以无人过问,无人制止?

上述大学的恶劣就在于,他们把知识换成大把大把的票子独享,却对社会贡献极少(比如为失业的大学生做点什么等等)。国家税收,还有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公办大学利用国家资源开采民办学校之矿藏,却连个美好动机都没有,他们有的只是扩招扩招再扩招,以期开采到更多的金矿,发更大的财。

令我们大感意外的事不断地发生。四十多位教授拱破头皮地争夺一个处长的位置,这更加折射出知识的无力。换句话说,当老师遇到学生的时候,老师还可以获得尊严、感觉到尊严;可他们一旦面对官员,就立时矮去几分,不说是尊严扫地,起码也是感觉不到尊严吧。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与行政至尊的大环境有关。在这样的社会,一个人一旦当了官,他几乎就拥有了一切,而这一切又都是不劳而获,且轻而易举。

反观大学教授,那就寒酸多了。所以,大学教授才踊跃跻身官员阶级。这不是大学教授自轻自贱,而是官员阶级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今天的父母倾全家之力,送孩子去念书,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将来有个好前程。而父母以及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挑选就业岗位的时候,我敢说绝大多数会选择去报考公务员。而在西方,知识界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是备受尊重的角色;政界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是备受责难的角色。所以,大学在西方社会从来都占主导地位,而这些大学所回报给社会的,就是他们引领世界的一流学术及尖端科学。

知识有用与否,不是看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每次加工资,总忘不了公务员。什么时候倒过来,一加工资首先想到的就是知识界,而且让公务员队伍的待遇不再那么吸引全民的眼球,同时遏止公办大学动用国家资源掠夺社会财富的不法行为,或许才能渐渐树立起社会的信心,知识也才能渐渐变得有用有力量。我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呢?还不知有多少人痛恨我的上述观点。可以预期的是,知识无力的现状,将继续保持下去,成麻袋的钱,依旧买不起一个麻袋。

猜你喜欢

大学教授摇钱树麻袋
张爱玲《传奇》中的两位大学教授形象
花生仁奇遇记
Teacher Assessment Literacy:How do We Know What We Need to Improve?
麻袋支招
摇钱树
弄巧成拙
猪球球想要“摇钱树”
我家有颗摇钱树
宁为玉:心好累,感觉再也不会扛麻袋了!
伟人都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