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解决问题教学走向生活化

2009-09-23袁逸波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应用题情景解决问题

袁逸波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比较重视应用题教学,教材也把应用题教学按一步计算到二步、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再到典型应用题教学,一步一步地由易到难予以安排。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向学生提供的是理想化、格式化的数学问题,训练学生从模仿到逐步熟练,形成技能。无疑对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具有积极作用。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新课程改革在对待数学的解决问题功能上。应用题一直作为小学数学重点内容的地位有所淡化,使如笔者之类有多年教学经历的教师感到束手无策。为了在新课程背景下通过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采取采取了以下方法。

一、创设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

新课程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有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学生对解应用题的畏难情绪,源于教师过多注重纯数学教学,很少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至造成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却不能运用相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弊端。

新课程教材中有许多情景图,如“学校运动会”、“我们的校园”、“野生动物园”,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喜欢、熟悉的情景。而在这些有趣美丽的图画包含着许多奇妙的知识,需要学生去探索。因此,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在解决问题中,充分利用课本中插图的内容,设计情景,采用讲故事、童话、实物展示等方法呈现教学内容。将问题情景故事化,让学生在听故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应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活动内容,如投掷、跳绳、赛跑、踢球、出板报,等等,为学生提供数学问题的现实背景。例如,二年级上册教材有幅“儿童乐园”情景图。图中有的儿童在乘小飞机,有的在划船。有的在坐小火车,教师可依此问学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提出各种问题。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在现实世界寻找数学题材。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久而久之,就会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选择日常生活经常遇到的数学内容,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决应用问题需要良好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具有数学眼光,理解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还要培养他们一定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识别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中蕴涵的数学关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解决。《课程标准》将提出问题作为解决问题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此作为新课程条件下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

例如,选择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活动内容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在一年级进行“比较多少”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有一道让学生看图提出比较、并进行解答的练习题,图的内容是小学生跳绳,注明了每个人跳的次数,如果直接按书上的插图进行教学,就显得比较死板,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一分钟”的跳绳比赛,再根据跳的次数提出问题。如谁比谁多跳几下,谁比谁少跳几下,并列式解决。这样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使他们体会到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又是如何解决的。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新课程条件下的解决问题,不同于以往的应用题,呈现的信息是开放的,就像生活中的问题一样,但要解决问题没有现成的条件,需要在很多的信息中有选择地去提取。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的插图,一般会展示一个含有数学问题的现实情景。题目中往往只明显出现一个条件和问题,另一个则需要学生自己寻找,例如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这一单元“儿童乐园”情景图中,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如观察看木偶戏的人数,计算所剩面包数,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去收集数学信息。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如何提出来的,又是如何解决的。当学生的提问不在点子上时,教师应及时点拨引导,指导提问方法。在学生描述信息,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用较为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通过板书呈现文字述说的题目,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时(第55页做一做),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提问:“这两个同学在做什么?左边同学提了什么问题?你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信息么?”解答这个问题所需的两个条件图中都已呈现并且是确定的,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右边的同学提了什么问题?如果你是这个同学你会买些什么?”由于要买的东西没指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确定,对这个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根据自己的选择列出算式。这里学生可以只买一种食品,也可以买两种,三种食品;而所花的钱可以正好花完,也可以还有剩余。这样既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适应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有利于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数学问题,在生活中能看到数学,摸到数学。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知识时能主动的寻求真实的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力,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三、着眼自主理解生活问题的数学信息,掌握多元解决生活问题的策略

数学学习从本质上说是学生个体思维活动的过程。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学生自主的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因此,在问题提出后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决问题。有时一道题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解法,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只要学生能正确表述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在学生独立探索后,及时组织反馈与交流。引导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呈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体会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有的情景图中,蕴涵有解决一个问题的多种信息,揭示了可以选择不同的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中“做一做”就是一个开放性的画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予以解答。通过探索性和开放性题目的练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以寻找多个解答方法和答案,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

再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单元主题图时,教师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从数学角度出发,理解并描述图意,获取有用的信息,接着,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学第九页“做一做”时,充分利用情景图,整幅图中包含着许多数学问题,学生可以提出不同问题,再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巩固、应用学过的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素养,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这对学生体验数学、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生活是思维的源泉。新课标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密切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所以教师应从实际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身临其境”地学数学,并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地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这是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意识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应用题情景解决问题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两只想打架的熊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