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故事·大笔如椽
2009-09-22
新语文学习·初中 2009年7期
随着大型纪录片《故宫》在海内外热播,故宫文化在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故宫里收藏的都是一些价值连城的国宝,比如乾隆皇帝收藏的“三希帖”,就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
乾隆皇帝酷爱书法,他在自己的寝宫旁边专门设置了一间十平方米不到的小暖阁,用于珍藏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以及王珣的《伯远帖》。后来他将此阁命名为“三希帖”。据说“三希帖”中唯一的真迹就是王珣的《伯远帖》。三人当中,王羲之和王献之是父子,王珣是王羲之的侄子,而且王珣也是正式地位最高的一位。关于王珣,还有一个流传很久的故事。
琅琊王氏是六朝时期最大的世家大族,300余年风流不衰,冠冕不绝,为当时第一豪门。东晋时期王氏家族迁居南京秦淮河畔的乌衣巷。王珣从小才思敏捷,擅长散文和诗赋,20岁时便被大司马聘为主簿。一天晚上,王珣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将一支像椽子那样的大笔送给他。第二天上午,晋武帝突然驾崩,朝廷要发出的哀策、讣告和晋武帝的谥议等全部由王珣起草。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能够获得这样殊荣的人也算得上凤毛麟角了。
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浓缩出了一个成语——大笔如椽,用来称赞别人文笔雄健或是文章气势宏大。其实,无论是王珣的这支如椽大笔,还是南朝时期江淹的那支能够“妙笔生花”的五色笔,它们的主人之所以能文思泉涌,并不是他们得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神仙之笔,而是他们都有常人所没有的勤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