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
2009-09-21卢志红
卢志红
【摘要】在临床工作中,采血护士无时无刻不暴露于职业有害因素之下,难免有很多的危险操作和意外暴露。如果不严格遵守医疗常规,不注重个体防护,采血护士的身心健康会受到危害。因此,采血护士的职业暴露和安全防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护士;职业暴露;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2-0149-01
1采血护士的职业有害因素
1.1物理因素包括(1)针刺损伤。主要指在采血过程中的针头刺破和针头处理过程中的刺破,采血护士是发生针尖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80%的采血护士有被针尖刺伤的经历。被带HBV的利器刺伤,感染率为6%~30%(平均18%);被带HCV的利器刺伤,感染率为1.2%~10%(平均5.6%);被带HIV的利器刺伤,感染率为0%~0.9%(平均0.3%)。虽然大部分采血护士注射了乙肝疫苗,但是HCV、HIV疫苗尚无问世。(2)血液外溢。采血过程中,如止血钳松夹出现血液外溢、留样时血液外溢、处理献血反应时针眼血液外溢等,会不同程度地污染采血护士手部皮肤黏膜,尤其是存在破损时,与带有HBV、HCV、HIV的血液接触就有感染的可能。
1.2生物因素主要包括HBV、HCV、HIV、结核杆菌、流感病毒等病原体。它们不仅危害采血护士的身体健康,也是引起站内感染的一个主要原因。采供血人员在血液及成分血制品的采集、制备、贮存、发放整个过程中,与开放性血液接触机会最多,因锐器、钝器致皮肤粘膜破损后有可能造成相应病原体感染。
1.3化学因素血站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存在各种具潜在危害人体健康的化学因素。污染的空气可直接引起呼吸道感染,各种消毒剂通过呼吸道和皮肤黏膜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也不容忽视。常用于室内空气、物品表面消毒的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氯消毒剂等,长期吸人混有较高浓度戊二醛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容易引起眼部灼伤、头痛、皮肤过敏、手部色素沉着等症状;甲醛可诱发细胞突变并有积累效应。臭氧消毒机未散发完的臭氧味,采用20mg/m3浓度的臭氧,对自然菌的杀灭率达90%以上,但对人有毒,气味难忍,胸闷等。另外,不容忽视低温保存血小板用的冷冻防护剂二甲基亚砜等低毒有害物质长期接触对人体的伤害。
1.4心理因素采血护士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精神紧张和心理疲劳。尤其是在采血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紧急突发事件,如献血员出现晕针反应、休克等现象,会加重护士的心理压力,增加了职业暴露的机会。
2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2.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有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与职业暴露有关的站内感染管理、消毒隔离、实验室安全工作、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制度,最大限度减少病原体与包括采血护士在内的血站工作人员与病原体接触的机会,将献血员、用血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血站应建立可行的职业暴露应急处理预案,详细规定职业暴露后的处理预案,包括采供血各环节以及从业人员安排、采用方法、物品设备准备和使用等各方面的处理措施。
2.2工作环境消毒和防护有效的消毒不仅可以满足安全采供血的要求,而且对工作人员的防护起到积极作用。工作环境消毒可根据不同空间分别采用臭氧或紫外线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物体表面消毒,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0.2%过氧乙酸擦拭,每工作日消毒2次,不同区域的抹布不能混合使用。消毒时应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规范。使用戊二醛消毒液时,应将戊二醛存放在有盖的容器内,且放通风良好处,接触戊二醛时应戴乳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人体内。使用臭氧消毒剂,必须是在封闭空间,室内无人条件下进行,消毒后至少30min才能进入,符合国家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MAC)的要求。
2.3采血过程中的防护措施(1)个体防护用品控制。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大小要适中,穿戴舒适。首先要正确穿着防护服。防护服应吸水性强,有一定厚度,以防血液浸透伤及身体。防护服要定期清洗、消毒,污染时及时更换。其次,要戴合适的手套。美国CDC建议采血员应戴手套,戴手套可减少70%-80%的污染。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1]。(2)洗手、擦手。每采一位献血者,用消毒小毛巾擦手一次是一种既保护献血者又保护采血者,防止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注意在采血结束后应立即洗手。(3)针头的使用和弃置。正确使用和妥善处理针头尤为重要,HBV、HCV、HIV等多种病原体可通过针头刺伤接触感染,对于经常接触采血针的护士危险性大大增加,特别是当一名护士同时为两位献血员采血时,一定要先夹住一个采血袋的导管,放松止血带,再给另一位献血员拔针并立即减掉针头后再处理第一位献血者,因为竖立在桌上的针头无论对献血员还是采血护士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所有污染的针头必须及时处理,丢入贴有标签的、不能穿透的、防漏密闭的、易于消毒的锐器收集容器内,收集到容器容量的3/4时应停止使用,并及时更换,送到指定地点统一毁形。(4)清除血迹。基本步骤是:戴手套→用吸水性强的毛巾、纸巾吸干血迹→用高浓度消毒剂擦拭,并达到一定的作用时间→废弃物连同手套统一焚烧。当采血者手上沾有血迹时,立即用“84”小毛巾擦手,更换新的小毛巾。
2.4废弃物管理废弃物分类放置。废弃针头,放入防穿透的容器内包裹好,医疗性感染废弃物,非感染废弃物一起由专人到科室收集,先集中高压灭菌,再集中处理。
2.5提高采血护士的心理素质应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多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缓解自身的身心疲劳。
3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3.1现场紧急处理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都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皮肤有损伤或针刺时,应立即挤出刺伤部位的血液(应始终捏住伤口近心端挤压,不要采用一松一紧的方法,防止松开手时,污染血液因压力降低重新进入体内),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反复冲洗5min;然后使用70%酒精或者其他皮肤消毒剂浸泡或涂擦消毒,并包扎伤口。采血护士眼睛溅入液体后,立即用冲眼晴设施冲洗,避免揉搓眼睛,连续冲洗至少10min。工作过程中感染物污染衣物后,用消毒剂消毒被污染处;要脱掉防护工作服和防护手套并更换,同时将工作服放人高压灭菌器消毒。
3.2特殊处理因献血员当时检测符合献血标准,但HBV、HCV和HIV存在窗口期问题。HBV暴露立即检测抗体,并依据免疫状态及抗体水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HCV暴露后3~4周内进行抗体检测,6~9个月复查以确定是否感染HCV;如感染HCV要查肝功能,为尽早使用α干扰素治疗提供依据,避免慢性化。HIV感染后2周~3个月为窗口期,因此暴露后、1个月及6个月进行连续监测以确定是否受感染,并按照《艾滋病诊疗指南》的要求服用高效抗艾滋病病毒药物。
(收稿日期:2009.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