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情感目标与历史情境
2009-09-21谢波
谢 波
历史教学实践证明,如果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能注重情感的作用,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中不断汲取“情感养料”,不仅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达成情感目标,最终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下文是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就学生情感形成机制的形成和如何创设情境落实情感目标两方面所作阐述。
从心理学和情感教学理论看来,学生个体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其个体情感的形成,一般会经历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内化过程:接收、反应,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和价值观的性格化。
1.接收:由意识、接受意愿和控制注意或选择注意三个连续的子系统组成。这是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更是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重要标志。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某些现象的存在,从而激发思维,唤起学生的内部动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在课堂上发出的教学信息应当是强烈的、刺激的、富有情感的、有意义的、学生感兴趣愿意主动接收的。
2.反应:即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以某种方式做出应答。由默认(遵从、顺从)、反应的意愿和反应的满足三个子类组成。当学习者在接受信息的基础上,教师要继续驱动学生,刺激学生对感知的事物做出某些反应,或产生有关的外部行为,如表达、表情、动作等。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本节课教学灵魂的确定、教材内容的重组、教学环节和教学问题的精心设计等手段,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做出相应的积极反应。
3.价值评价:即将感知到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并以该标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由价值的接受、偏爱、信奉三个子类组成。在学习者做出反应、表现出行为之后,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感知深入的引导,使其对某一事物的价值做出科学的合乎逻辑和主流意识的正确判断与确信。
4.价值观的组织:即面对多种价值观念出现的复杂情境时将价值观组织成一个系统,再通过对各种价值观的比较来建立个人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由价值观的概念化和价值系统两个子类组成。教师通过课堂潜移默化的教学行为,让学生在接收、反应、价值评价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也是历史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重要“一维”。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对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的健康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5.价值观的性格化:即价值观和价值系统已形成稳定的、具有个人特点的价值体系。由于情感是富有个性特征的,所以在事物评价以后,教师要善于将学生获得的价值观、信念组织到一个内在和谐的系统内,并用来指导学生的行动,内化学生的性格,也就是让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与学生的日常思维和行为融为一体,这应当是我们历史教学所要达到的情感终极目标。
那么,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操作才能达成上述的情感目标呢?教师必须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依据不同课堂教学时段,灵活地创设不同的情境。
1.言语情境。人类的语言丰富且富有情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仅满足于把话说明白,还应用自己带有情感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课堂语言的表达不仅要准确,且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富有魅力。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等教育活动中的语言艺术作为手段,来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提升,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建立在教师平等地参与教学活动基础上,然后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什么时候需要引人入胜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调,哪种情况需要简洁明了的语言、幽默诙谐的语调……最主要的是能使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悟。
2.想象情境。这里的想象指的是再造想象,即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通过想象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引导受教育者做出积极的“反应”,在他的情感世界中掀起波澜,通过自我的认知与甄别,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模拟情境。简单地说就是根据史实,加入一定的想象,来重现历史情境。例如我在讲授“一国两制”中,安排了两个学生模拟“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激烈交锋”的情景。当邓小平的扮演者慷慨激昂地说“如果在1997年中国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成了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就成为了那拉氏、李鸿章”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和叫好声。
4.推理情境。由于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还有限,看问题又容易偏激,即使感受到的东西未必全部理解,往往容易做出某些错误的判断。比如针对日本问题,有的店门口挂着“日本人与狗不得进入”的牌子,甚至有人要火烧日本驻我国的大使馆。我们有些学生抱着“以牙还牙”式的心态对这样的事表示认可与赞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形成正确认知,让学生意识到这种行为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的表现,是不理智的,进而明确怎样的行为才是最合适的、真正的爱国主义。
5.体验情境。学生的情感必须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通过实践体验培养学生情感的稳定性、深刻性,同时也可凸显鲜明的个性特点。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实现教学的情感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我们深入研究与探讨。
(责编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