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课教学要渗透五个结合

2009-09-21仲述宏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考试题考点课堂教学

仲述宏

纵观近年来的政治高考试题,都坚持了“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突出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目的是要把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这在2009年的高考试题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所以说,为了适应新的高考改革的需要,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要渗透五个结合。

一、考点与热点的结合

近年来,高考试题始终以热点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考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抓住重点、明确考点的同时,要更多地引用时政热点,把考点与热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大事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顺应了高考命题的主导思想,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经济常识中财政、税收的考点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理解财政、税收的作用,就必须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国家财政、税收的政策。中央财政援助四川灾区,中央财政支持神七发射,中央财政四万亿元投资以应对金融危机……这都能体现出财政的作用。而燃油税的征收,个人所得税的调整,企业所得税的统一都体现了税收的作用。

二、记忆与能力的结合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将改变过去一味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被动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能力,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需求。能力的培养形成是以知识为载体的,没有相当坚实、可靠、熟练的基础知识就无法谈到能力。因此,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把握,要把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考点的理解和运用更加准确、熟练。在课堂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第一,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进行审题训练;第二,找准关键词,进行信息筛选的训练,这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第三,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托;第四,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养成规范化答题的良好习惯,恰当地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述自己对问题的认识。

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高中政治的内容与社会生活非常贴近,而且高考命题更倾向于与人民群众相关的现实问题。如2007年全国卷Ⅱ38题,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08年全国卷Ⅰ38题,我国的粮食问题,2009年全国卷Ⅱ38题,三农问题等。教师应善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向社会,了解社会。

四、常规性设问与开放性设问的结合

设置疑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问才能挖掘学生的内动力,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一方面,教师要运用常规设问引导学生对知识质疑、论疑、辩疑,在释疑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在“宏观调控”的教学中,联系全球金融危机、国内的三鹿奶粉等问题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常规设问,使问题一个紧扣一个,步步深入。这样一来学生对宏观调控的理解更准确,更全面。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采取开放性设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创新意识,这也符合高考命题中的稳中求变的理念。在教学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时,让学生阅读俄罗斯的车臣问题、人质劫持事件,提出两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五、整体与部分的结合

高中政治教材内容的各章节都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一个包含多层次、多侧面的完整板块在教材上呈现出零散、分割的状态,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仍需要学生综合理解,完整把握。高考命题者常常依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分散的知识整合,考查学生能否全面完整地解答问题。教学中必须把整体和部分统一起来,如哲学体系中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

总之,把握好这五个结合,有利于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适应高考形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究教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教学质量更上新台阶。

(责编 袁 妮)

猜你喜欢

考试题考点课堂教学
考点展示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考点展台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一道集训队选拔考试题的推广
例谈几道2018年高考试题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