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让思想品德课充满活力

2009-09-21李发智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俗语典故品德课

李发智

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健康心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但是随着中考制度改革,其学科地位下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学校对政治课的学科认同感下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处于明显下降趋势。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上使学生兴趣盎然,勇于质疑,乐于探求知识,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理想,学生成绩优异,品德良好,心理健康,是我们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用谚语、俗语、顺口溜等,活跃课堂气氛

现行教材,摒弃了以前那种以空洞说教为主的纯理论色彩,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实用性、趣味性大大增强。为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备课时,要善用谚语、俗语、小品等内容,增强语言的幽默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八年级下册《偶像和自我》时,针对当今社会初、高中学生出现的“上学不止,追星不息”的现象,巧用小品《追星族》中蔡明的一句台词“多么珍贵的泥点子”,让学生在笑声中感悟到了丧失自我、盲目追星对成长的危害。又如在讲解《理解老师》一课时,一句民间俗语“严是爱,松是害,不严不松要变坏”,使学生真正懂得严师对自己的关爱之情。又如在讲解《可持续发展》一课时,针对我县生态恶化,植被减少,生存空间受到威胁的现状,引用民间的一段有关植树顺口溜:“春天起高潮,夏天没水浇,秋天驴啃掉,冬天当柴烧”,使学生在幽默中感受到了严肃,在戏谑中感受到了责任。

二、引用名人名言

古往今来,凡是在事业上卓有建树的人,都善于运用古今中外的名言睿语来激励、鞭策自己,而这些名言睿语大都富有哲理,蕴含智慧,发人深省,给人启迪,在课堂上能巧妙引用,会使课堂充满激情,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在讲解《情感世界》一课时,针对初中生的早恋现象,我就问学生:“什么是爱?”许多同学窃窃私语,就是没有人站起来回答。然后我说:“莎士比亚说过爱和炭一样,烧起来,没法叫它冷却。如果我们全班同学都爱了,我们的教室就会化为灰烬,我们到哪儿去学习呀?”笑声中同学们知道了如何处理男女同学间的关系。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如果平时注意收集名人名言,在课堂上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恰当运用古诗、成语

古诗、典故寓意深刻,对其内涵易于理解,恰当运用,会使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同时也能陶冶情操,使中华文化代代相传。例如在讲解《弘扬民族精神》一节时,可借用愚公移山、凿壁偷光、精卫填海、夸父追日、闻鸡起舞等典故;在讲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可借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时危见臣节,乱世识忠良(鲍照),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等典故,不一而足。

四、改变传统授课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探究、活动、交流、体验、思考、讨论等内容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自己通过搜集材料、调查访问、小组交流等方式完成。如能恰当运用,就会使学生热情高涨,参与意识增强,既能让学生体验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又可以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增强责任感。另外,有许多热点问题可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辩论,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与“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与“扫天下何须扫一屋”,“初中生可以上网吧”与“初中生不能上网吧”等。学生为了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展示自己的才能,会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并且在辩论时会使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等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就应该博览群书,研读教材,了解学生,投身教研教改,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高屋建瓴,使课堂收发自如,才能彰显思想品德课的魅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责编 袁 妮)

猜你喜欢

俗语典故品德课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俗语知多少
客家俗语巧诵读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呢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