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视野下学校教育的理性思考

2009-09-21尤建国

中国经贸 2009年14期
关键词:多元文化民族文化教育

尤建国

摘要:多元文化视野下,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是当务之急。如是,方能充分借助多元文化这块“他山之石”,将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推向新阶段。

关键词:多元文化;民族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作为当代世界文化的一种发展趋势,在中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格局,这既是社会前进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它对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更是使学生面临着较多的价值选择,遭遇着更多的人生困惑,经历着众多的思想冲突,在此形势下,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是当务之急,以期使受教育者认识到当今中国多元文化的社会现实,理解多元文化的价值,正确认识和理解包括中华民族文化在内的世界文化,审慎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等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用理性的眼光审视各类文化信息,并对之作出恰当地判断和选择。

一、多元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1.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

任何事物一经产生,就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和惰性,这种保守性和惰性易成为羁绊事物本身发展的枷锁。而当个体接触到异质东西并对它有所认识时,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自身,了解自身特性以及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从而摆脱自身的消极因素,使自身充满不断发展的生命力和活力。文化也不例外。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各种思想文化总是相互撞击、交汇、融合,持续奔腾向前,焕发出一种强烈的趋新意识和创造动力。当今,这些思想文化,有历史的现实的,有外来的本土的,有进步的落后的,有积极的消极的。各种各样的文化之间既有吸纳、融合和渗透,又有排斥、抵御和斗争,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相互发展。从国外来看,欧洲文化发展到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因为它能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使自己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恰如英国哲学家罗素1922 年在《中西文化比较》一文中所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被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摹仿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从中国的历史来看,中国文化也是不断吸收其他文化而得到发展的。东汉张骞通两域,凿开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到唐朝开元年间,历代翻译的佛经和中国的佛学著述,已有1076部,5048卷。佛教思想对于我国哲学、文学、艺术和民间风俗都有很深的影响。1920年陈望道翻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格局。毋庸置疑,多元文化构成了一个丰富的文化宝库,没有多元文化就没有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没有今天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而所有这些东西的存在是以具有多元文化意识的人为前提的。正如鲁洁教授所言:“一种民族文化对于其所属的民族来说,是永远的潜流,它只有在不断地海纳百川中才会绵延相继,更新常流”。

2.有利于学生吸取各种文化的精华

“每一种文化都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浓缩”,“每一种文化都值得被理解、被尊重、被赏识”。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往来日益频繁,谁也不可能关起门来只学习自己的文化,而是要具有世界眼光,敢于和善于吸取世界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我们不能只看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而应对不同文化保持正确的态度,善于认真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善于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汲取营养,来丰富和完善自己。当然,学习和借鉴,要采取分析的态度,积极吸取先进的、科学的、有益的成份。同时,我们应该很好地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博采众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发扬光大,保持自身特点和独特的魅力。文化多元化,多种文化之间的共存,特别是随着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和书籍,而且可以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获取各种文化信息。只有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才能使他们更好的的认识和了解各种文化,进而吸取各国文化的精华。

3.有利于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结束了千百年来人们习以为常的区域分割、界限分明的生活方式;网络的普及、经济与政治联系的紧密使整个地球缩小为一个“村庄”,我们接触到的外域文化的数量日益增多,内容日益丰富,影响日益扩大。外域文化冲刷着原有的各种观念、思潮,消解着人们心理的平衡。同时,现代化的进程也加剧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这些都对我国的学校教育造成了全方位的冲击。因此,立足于多元文化的特点与趋势,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能够全面揭示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寻求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新途径、新方式,同时,对于丰富素质教育的理论认识和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4.有利于学生个体精神的不断完善

英国当代政治经济学家伊赛尔•伯林认为,人类个体有自主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世界上不存在一种单一的价值和原则,每一种价值都与人类不同的经历有关,并且具有不同的性质要求,选择也是人的本质特点,自由是与无阻碍地选择的机会有关的。人是自主的和自我决定的存在,他能够而且希望选择他的目的和价值。培养多元文化意识能够为个人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和价值取向,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和趣味的文化,能够赋予个人更多的自由和更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更有力的表现和更有意义的生命存在,从而使社会更具活力和更加稳定。如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人平等、个人权利与个人自由的人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长期以来我国过多地强调集体主义教育价值的不足,有利于学生个体积极主动性的形成。

二、多元文化意识形成的途径

1.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价值的理解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它文化所不能替代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多元文化的巨大价值。“人类文化的诸多形态,并不是同一种文化进化的不同阶段,而是各自为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所形成的、并具有各自独特价值取向的文化类型。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独立整体,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马克思也说过,我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我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我们当然也不能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即精神性的东西只有一种方式存在,正如每一滴露水太阳照耀下都闪烁着无穷的色彩。多元必然丰富,文化领域本应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学术观点的自由讨论和争鸣,是有益于思想文化发展共存共赢的。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华民族文化具有“伦理型”的特征,强调如何做人;西方文化则具有“法理型”的特征,强调如何做事。“做人”和“做事”、“伦理”和“法理”的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是可以互补的,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是可以相互吸收相互借鉴的。

2.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一次演讲时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正是有了文化这根柔弱而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文化认同是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最核心也是最稳定的因素,如果文化认同一旦消失,那么民族也很可能融入他民族而不再具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反之,只有民族的文化认同存在,不管其它层面如何改变,这一民族仍然有着强烈的归属意识,就仍然能够存在和发展。犹太人2000年来一再丧失民族家园,被迫辗转世界各地。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德国法西斯的疯狂迫害,犹太人依然从逆境中奋起,顽强地生存下来,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内聚力和生命力。其中,以犹太文化传统为主体的民族认同感和犹太教作为精神力量支撑着这个苦难的民族。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多元文化民族文化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论教育与多元文化的关系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BJD人偶的艺术性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室内设计的多元文化表现探究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