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变化与对策措施
2009-09-21李航
李 航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过程中的的最新变化,并就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做了进一步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加工贸易;发展变化;对策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它充分发挥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推动了我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国际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加工贸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最新变化
1.加工贸易产业转移
(1)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使得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全球和东部地区产业投资转移的重要机遇。2008年4月16日,商务部发布了关于确定第二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决定,为实现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在中西部重点承接地的集约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指导。
(2)国内产业向东南亚等周边国家转移。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从其整体布局出发,必然不断把产业投向商务成本最低、出口便利的国家。2007年以来面对两税合一、出口退税率下调、劳动合同法实施等一系列政策变化,外资纷纷撤离。从珠三角撤资的不少外资并没有流向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而是流向了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加工贸易直接流向国外将造成国内东西部产业内循环的“断链”。
2.加工贸易政策变化
近几年,我国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问题比较突出,并且还出现了通胀压力加大和资产价格持续上升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以及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因此,我国政府针对对外贸易采取了一些更加严厉的政策。
(1)出口退税政策调整。2007年6月19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此次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
(2)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政策调整。2007年7月23日,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2007年第44号公告,公布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新增共计1853个十位海关商品编码,还对加工贸易监管要求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二、我国加工贸易变化的影响因素
1.法律法规日渐完善
为了更有效的进行国家宏观调控和发挥监管作用,我国不断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其中,新《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企业的用工成本大约提高了8%。这是致使许多中小型“三来一补式”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出现产业波动的直接原因。
2.运营成本持续上升
人民币持续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成本上升,导致许多外资企业难以维生;环境成本上升,东部的环境承载力趋于饱和,加上群众环保意识的觉醒,这也成为外资企业迁走或撤资的原因之一。
3.优惠政策不断减少
从2007年,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制定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等,使优惠政策不断减少。
三、未来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对策
1.促进加工贸易的主体转变
目前,加工贸易中外商投资企业占80%,民营企业仅占5%;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贸易,基本是外商投资企业。这反映了国内企业目前参与全球化的能力仍很薄弱。因此,下一阶段加工贸易发展的重点,应是使加工贸易的主体逐步从由外商投资企业主导向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为主转变。
2.加快加工贸易的转移步伐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进一步加快开放,基础设施条件日趋完善,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和境外产业转移的能力增强。同时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趋势下,东部的土地、劳动力、水、电等要素成本大幅度上升,东部急需产业转型升级。因而东西部产业转移正进入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1)改善投资环境。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比较差,经济条件落后,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仍然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为吸引外商投资提供一个良性的硬环境。
(2)加强政策引导。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对国家政策的依赖性更大,面临的问题与困难也更多,只有采取相应对策,解决加工贸易发展的系列问题,才能顺利完成产业的转移。
3.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1)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为促进我国企业在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生产链条中不断向高技术密集、高附加值环节提升,我国应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和开发的扶持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推动企业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员工培训,制定和实施对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完整的技术创新优惠政策体系,尽快改变加工制造业普遍的技术落后局面。
(2)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在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同时,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的出口,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3)建设相关配套产业。若失去了廉价劳动力这个优势,我国将不再对这些跨国企业有吸引力。因此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建设加工贸易的相关配套产业,能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提高加工企业的本地采购率,进一步带动基础产业的发展,增长产业链条,促使其向上下游深入发展,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
(4)改变外资引进策略。改变外资引进策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向境内转移,在开放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