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华商的风险与辛酸
2009-09-21佚名
佚 名
“我们是读着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唱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长大的,对俄罗斯有着特殊情结,但在俄罗斯经商确实没有秩序感,最后只能选择离开。”这是一位在俄罗斯打拼了十几年的华商说的一句话。
近日,这种悲伤情绪和极为不安的心理笼罩着在莫斯科做生意的所有华商。因为俄强力部门明确表示,将驱逐参与抗议活动的切尔基佐沃大市场的80名中国公民。
很多身处漩涡中的华商,极为关注这个市场的命运,因为那里面关系着他们的身家性命。担心之余,他们也纷纷感叹,在俄罗斯做生意,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痛苦抉择走还是留
是走还是留,这个问题不始于今天。
早在2006年底,时任俄罗斯总理米弗拉德科夫签署了一项法令,从2007年起,将逐步限制外国人从事零售业,直至年底完全禁止。
在俄罗斯的中国商人,全都将目光聚焦在切尔基佐沃大市场,因为它是欧洲最大的外国人批发市场。至少有20万外国人在那里从事商业活动,中国人也有好几万。
这个市场规模之大,超乎想象。在莫斯科东北角,1980年的奥运村边缘,一侧是彼得大帝当年的狩猎场,如今森林密布;另一侧就是这个大市场,围绕着曾经的奥运会体育场,一圈圈集装箱组合成的商铺,密密匝匝。从市场侧门进入,可以看到一片带有中国式屋顶的简易房子,那里就是中国人占多数的太阳区。走过挂有中俄国旗的拥挤的通道,就可以看到著名的“黄楼”。除了太阳区,还有阿尔泰、巴恰等20多个区,每个区有两三千个摊位。
那时在俄华商就讨论着,是继续呆在莫斯科,还是另觅他处。
不过,这次真的到了选择走还是留的最后关头了。华商们的内心波动很大,很敏感,非常害怕谣言和一些并不确定的小道消息。
华商王先生说,离开大市场,对于在这里打拼多年的华商来说,是个非常艰难甚至非常痛苦的抉择。说离开很容易,明天买张机票就可以回国。但是不少华商全部的家当,可以说身家性命都在市场里。在大市场工作的商人,没有人能进去把自己的货物拉出来。要让他们什么都不顾,“潇洒”地离开,恐怕非常难。
在俄经商风险多
2009年3月,因卢布持续贬值,华商日子难过。卢布的持续贬值,带来的不仅是大范围的恐慌。对于在俄经商的中国人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
卢布贬值导致了中国输俄产品的价格上涨,加上经济不景气,在俄华商也面临着困境。货物涨价,顾客减少,产品堆积,仓库费用也跟随疯涨,每个货柜月租金涨到了1500美元~2000美元左右,运输费用也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
令人意外的是,卢布贬值导致警察敲诈问题同时恶化。一位在俄华商说,一些警察在路上检查护照时,以护照有问题要没收为由,借机敲诈。过去只要给警察200~500不等的卢布,就可以取回护照,但他最近一次即索取了8000卢布(约220美元)。警察还说:“卢布是什么,现在的卢布是纸。”
俄罗斯市场中国商品的滞销,也使内地厂家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主营服装、鞋类市场的浙江温州和广东东莞,不少做对俄业务的厂家停产,工人返乡。
一位内地厂家的经营者说:这是一个经济链条,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波及到整体的运营。
每位华商都有辛酸故事
谈到在俄经商的愁苦,小唐可谓“苦大仇深”。
2005年末,来自黑龙江的小唐与温州鞋商合作,在莫斯科设立鞋厂,完全想按俄罗斯法律法规来工作。他们先期投入1100万元人民币,雇用了21个俄罗斯工人,从国内请来4名师傅来指导。开始的时候似乎还正常,从工商到税务注册手续很快拿到,但是当需要给从国内请来的师傅办理劳动许可的时候,移民局的人告知不能以他们公司的名义办理手续,建议到另外的代理公司办理。但是等劳动许可办下来后,移民局以这些师傅不是其公司工作人员为借口,不断地进行罚款。
海关清关更是如此。被告知要到代理公司清关,最终进来的半成品,又涉嫌没有正规手续。小唐说,罚款部门太多,根本应付不过来,工厂无法正常运营。最后,投资上千万的工厂,在刚刚能够进入投产阶段就被迫停工,廉价处理。小唐及其合伙人至今后悔当年不该相信“能够在俄罗斯赚大钱的神话”。
在俄打拼的华商,几乎每个人都有好多辛酸的故事。在大市场的华商基本上都被警察敲诈过。在大市场,警察经常光顾,他们不捞一点,肯定不会走。有的华商居留手续是齐全的,但是由于俄语不太好,被警察扣押,关在小屋子里,最后只好让朋友拿钱赎人,一两千美金,那还是少的。
2009年6月,俄执法机关对大市场进行大清查,市场周边都是警察,很多商人从市场出来,都被警察搜身,就连身上带的水壶都得打开检查。有的华商开车从市场出来,汽车的油箱、后备厢都得打开接受检查,唯恐商人们把钱带出市场。
综合自《环球时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