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学步
2009-09-19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09年8期
在战国时期,燕国寿陵地方的人,走路的样子八字朝外,摇摆蹒跚(pán shān),十分难看。
当地有一个年轻人,从小就在这里生活。等他长大了就觉得这里的人走路的姿势实在是太难看了,所以就想学习一些标准的走路姿势。他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态相当优美,于是,他就跋山涉水前去学习,年轻人风尘仆仆地来到赵国首都邯郸。
来到邯郸,只见繁华大街上,每个人走路的姿势果然都十分优雅,走起路来,不紧不慢,神态大方,一抬手一举足,都显示着高贵的风度。
年轻人自惭形秽,连忙跟着路上的行人模仿起来。人家迈左脚,他跟着迈左脚;人家迈右脚,他也跟着迈右脚。可是学了几天,怎么也学不会,而且越走越别扭。年轻人心想:一定是因为自己的恶习太深了,不彻底抛弃自己的老步法,肯定学不好新姿势。
于是,这位小伙子从头学起,每迈出一步都要仔细推敲下一步的动作,一摆手、一扭腰都要认真地计算尺寸。
他学习得很刻苦,每天都废寝忘食。在来到邯郸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每天都在不停地练习,虽然如此,却始终没能学会邯郸人走路的姿势,反而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样子也忘个精光。当他要回燕国的时候,他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先迈哪条腿,只好爬着回去。
这个故事是说:年轻人学步不成,反而丢了自己原来的步子,这真是可笑极了。学习别人的长处,固然十分重要,年轻人的学习和钻研精神是可嘉的。但是如果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别人的本领,反而会丢掉了自己原有的东西。假设那人知道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走路时难看的地方,就不会无功而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