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水土流失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2009-09-18李培政
李培政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目光已经从解决温饱时的无意识破坏环境、乱砍乱伐、缺乏科学的开垦到保护环境与资源。人类为了谋生存,采取了多种生活方式,而一些破坏性的方式导致了许多恶果的产生,水土流失是其中最为严重后果之一。本文从黔东南现状出发,分析了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探讨其治理对策。
关键词:黔东南现状原因对策
0 引言
土壤和水分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运古时期,人们主要靠在平地上种粮为生,山区、丘陵区都有茂密的森林和草原,基本上没有水土流失。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的增长,平地已无法满足人类的生存,山区、丘陵被开荒,草原被毁。土地的日益瘠薄,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带来了水土流失。“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造成了我国严重的水土流失。只有提高水土流失危害意识,分析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有效的治理水土流失。导致“98”大洪灾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近50年来,湖北有600万亩良田遭受水打沙压的损害,导致耕作层变薄,土地生产力不断下降;1995 年四川眉山大洪山芒硝矿在开采过程中,因其回风巷道穿过了顶板芒硝淋溶带致使地表水及地下水疏干,造成矿区附近余居民缺水;2007年超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造成贵州省黔南、黔东南等地严重的经济损失;据统计,建国以来全国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耕地约266.67万hm2,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在100亿元以上。每年流失的土壤,相当于在流失的耕地上刮去1cm厚的沃土,在自然状态下形成1cm厚的土层需要120~400年……人类在欣喜发展的同时,应该看看发展所导致的损失,如此的发展值得人深思。
1 黔东南水土流失现状
黔东南总面积30223平方千米,雨季明显,降水较多,年降雨量在1000-1600毫米。据《中国环境报》统计黔东南水土流失面积达8411km2,占全州国土面积的27.73%。其中轻度为6193km2,中度为1728km2,强度为480km2,极强度为9km2,山青水秀的黔东南隐藏着相当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近年来,我州不断着力于水土流失的治理,单2007年完成造林面积3.04万hm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06km2。
2 造成黔东南水土流失的原因
造成黔东南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如下因素:
2.1 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2.2 造成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见表2)
3 危害意识淡薄
水土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之所以会出现水土流失,就是因为人类缺乏对其产生的危害认识,没有危机意识,没有认识到水土流失会导致耕地减少,威胁粮食安全,会加剧水旱洪涝灾害,会使生态环境恶化,造成贫困,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别是黔东南教育水平比较低水平,大多数群众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无法意识到利益背后的危害。
4 水土流失治理法律认识欠缺
我州部分地方、单位和个人在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忽视水土流失防治,不按水土保持法规定办事,对水土保持重审批轻实施、重项目建设轻水土流失防治,逃避水土保持法律责任,建设过程中随意违规乱砍乱挖、弃土弃渣。缺乏对《水土保持工作条例》、《水土保持法》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
3 黔东南水土流失治理对策
水土流失给我州带来了重大损失,对我州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我州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在局部地区甚至仍存在扩展的趋势。水土流失的治理是我州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3.1 给干涸土地披上绿衣——退耕还林还草 绿色代表生命,代表人与自然的和谐,代表希望,代表生命的力量,只有给土地穿上“绿衣”,才能有效治理水土流失。
3.2 给水土撑起保护伞——修筑治理工程 我国的水土流失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先发生后治理的状况,要真正解决水土流失最重要的是防微杜渐,修筑各类防护工程。
3.3 给水土“打广告”——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意识 造成水土流失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公民缺乏对水土流失的认识,只求一时利益,而忘了祖孙后代。很多群众甚至认为水土流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是政府的事,是国家的事。黔东南是一个百节之乡,要利用各种媒介,比如“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水利会议、法律宣传日等,加大对水土流失的宣传,提高公民意识,要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水土流失关乎到每一个人的生存。
3.4 给水土“安全感”——加大监管力度 水土流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加强监测,才能及时作出决策,采取相应措施。将水土流失监管工作落实到各县、各部门、各单位、各人,引进高新技术和人才。对水土流失扩展严重、水土流失易发地区实行重点监测,及时掌握变化情况。要将各地区防止水土流失工作的成效每年反映在监测数据上,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又可以作为对各地工作成效做出量化考核的客观标准。
总之,水土流失治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对于多山的黔东南,要确保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必须在认清全州现状的同时,加大预防治理力度,从措施、宣传、意识、政策等多头并进,进而实现全州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建设和谐黔东南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展鹏.正视水土流失 保护生态环境——谈水土保持工作的几个问题 [J].治淮.1989年02期.11-12.
[2]黔东南治理水土流失刻不容缓 [J].贵州环保科技.2001年02期.35.
[3]孙习稳,李晓妹.水土流失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害[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04期.36-38.